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王維,字摩詰,祖籍太原,唐朝詩人,外號“詩佛”。 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
朝代:北宋;職位:北宋的丞相、新黨的領袖。王安石,出生於1021年12月18日,逝世於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即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即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即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鬱然病逝於鐘山,今江蘇南京,贈太傅。紹聖元年即1094年,獲諡“文”,故世稱王文公。
1、王安石是北宋的人,他不僅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還是位改革家,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王安石變法,最後雖然失敗了,但對於北宋還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王安石這一生經歷了官場起起伏伏,與保守派鬥爭到底,可惜還是未能實現他的目標。
2、王安石出生在官宦世家,他聰慧好學,擁有過目不忘的本領,與曾鞏、歐陽修等人都有來往,成年後的他進入官場,擔任多個官職,熙寧二年開始了他另一段人生“變法”,這是他為北宋和自己制定的目標。
3、王安石在變法的路上遭遇守舊派的百般阻撓,連皇帝都無法贊同他的變法,五年後王安石被罷相,但不久又被宋神宗召回拜相,誰知道還沒有坐穩的他又被罷相,他只能離開朝堂。
4、元祐元年,王安石和保守派的戰爭結束,他主張的新法都被廢黜,保守派贏得了勝利,最後王安石鬱鬱而終,被追諡為文公。
1、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2、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 ...
1、王安石字,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2、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 ...
1、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世稱臨川先生,諡號文;
2、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3、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 ...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撫州臨川鹽埠嶺人(現為撫州市鄧家巷人),漢族。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 ...
王安石,生於1021年12月18日,逝世於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慶曆二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 ...
1、王安石:字介甫,取自《易豫卦》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一句,意思是正直而不同流合汙的品德堅如磐石,還不到一天時間,就明白了歡樂愉快的深刻道理,能守正必獲吉祥。介:介圭,大玉,古代傳說為鳳凰站落之石;
2、王之渙:字季凌,季表示在兄弟中的順序,第四。渙:消,散,冰融化。凌:冰。名與字的意義相反。
人 ...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革命家。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臨川鹽阜嶺人,江右人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臨川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