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人物生平:
公元1021年,其出生於仕宦家庭,他於二十二歲考中進士後,歷任淮南推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東刑獄提典,均能體恤民情,為地方除弊興利。
北宋嘉佑三年,任支度判官,向宋仁宗上萬言書,對官制、科舉制以及奢靡無節的頹敗風氣作了深刻的揭露,請求改革政治,加強邊防,提出了“收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的理財原則,但並未引起朝廷的重視。
公元1067年,神宗即位,王安石出任江寧知府,旋被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
熙寧二年,任參知政事。
王安石的人物生平:
公元1021年,其出生於仕宦家庭,他於二十二歲考中進士後,歷任淮南推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東刑獄提典,均能體恤民情,為地方除弊興利。
北宋嘉佑三年,任支度判官,向宋仁宗上萬言書,對官制、科舉制以及奢靡無節的頹敗風氣作了深刻的揭露,請求改革政治,加強邊防,提出了“收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的理財原則,但並未引起朝廷的重視。
公元1067年,神宗即位,王安石出任江寧知府,旋被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
熙寧二年,任參知政事。
故事如下:
1、講的是“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何時明月照我還。”中的“綠”的改動;
2、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原來寫的不是“綠”字,王安石反覆琢磨,想到很多詞,如:“到”、“入”、“吹”等。但王安石不滿意,因為這些詞只能反映春風的動作,達不到他想要的意境。猛然一抬頭,看到遠處草色若隱若現,透出神秘的綠色,於是恍然大悟,就改成了“綠”;
3、因為“綠”不僅表達了春風的動作,更表達了動作的結果,顯得更富有彩色的,更形象,生動。
蘇軾與王安石的關係:亦敵亦友,惺惺相惜。體現在政治交往、私人交往和學術交往三個方面。
在政治關係上,蘇軾起先反對王安石變科舉,繼而反對王安石變法,因而被貶。蘇王交惡的主要原因,是雙方政治見解的不同。
在私人交往上,蘇東坡從御史臺之獄出來後,到黃州做了4年零2個月的團練副使,之後往汝州,途經金陵,與退職在家的王安石相會,共覽江山之勝。談笑風生,樂而忘返。
在文學於與學術關係上,據野史小說記載,蘇東坡很有些小視王安石。王安石詠菊詩‘’昨夜西風過國森林,吹落黃花遍地金”,蘇軾“老夫糊塗?春花凋謝,菊花怎麼會零落呢?便續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