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王安石結局

王安石結局

  1、元祐元年(1086年),王安石病逝於鐘山。

  2、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時期,王安石發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變法自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至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結束,故亦稱熙寧變法、熙豐變法。

  3、王安石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變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充實了政府財政,提高了國防力量,對封建地主階級和大商人非法漁利也進行了打擊和限制。但是,變法在推行過程中由於部分舉措的不合時宜和實際執行中的不良運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如保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觸動了大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元豐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終。

  4、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宋哲宗即位初,高太后垂簾聽政,起用司馬光為宰相,新法幾乎全被廢掉,史稱“元祐更化”。

蘇東坡和王安石的稅改之爭

  

  蘇東坡

  蘇東坡(公元1036年~1101年)與王安石(公元1021年~1086年)均是宋代的文壇巨匠,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也各有建樹,尤其是王安石變法影響很大。然而,十分敬重王安石學識的蘇東坡,卻是王安石變法的反對派,特別是在賦役制度改革方面,兩人分歧較大。

  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主持變法。王安石在賦役制度方面推出了均輸法、募役法等改革措施。

  當時,政府除了徵收田賦外,還要向各地徵收土特產作為貢品。每年不論豐歉,州府都要按定額髮送京城。改革中,王安石推行均輸法,設發運使統管淮南富庶六路(省區),凡京城所需貢品,就近直輸京城,過剩貢品就地賣掉。同時,政府撥款五百萬緡(貫),豐年低價購儲部分物資,移豐補歉。蘇東坡卻反對均輸法,認為這既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又影響了國家的商稅收入。國家“五百萬緡以予之,此錢一出,恐不可復。縱使其間薄有所獲,而徵商(稅)之額所損必多”,是“虧商稅而取均輸之利”。(《宋史。食貨志》)

  改革中,王安石還推行募役法,規定應服役之戶,一律依照政府劃分的等級,隨同夏秋兩稅繳納免役錢,不再服差役。政府用這些免役錢僱人服役。蘇東坡認為“自古役人必用鄉戶,猶食之必用五穀……雖其間或有他物充代,然終非天下所可常行。”(《蘇東坡集。奏議集》)改百姓出力為出錢,是對百姓利益的一種損害。尤其是遇災年可免賦稅,但役錢不能免,等於增加一項苛稅。“二害輕重,蓋略相等,今以彼易此,民未必樂”,因此堅決反對。

  但蘇東坡並非像司馬光一樣保守,只是反對王安石急於求利,他希望透過緩和的改革,興利除弊。他主張“輕賦役”,提出減免零售商的賦稅,刺激商業的發展,增加商稅收入。“小商人不出稅錢,則所在爭來分買;大商既不積滯,則輪流販賣,收稅必多。”他在被貶為地方官時,曾減賦賑荒,不斷興革,也頗有政聲。

  兩人雖政見上有分歧,但在許多方面仍互相欣賞。王安石去世後,蘇東坡撰文寫下了“瑰瑋之文,足以藻飾萬物;卓絕之行,足以風動四方。”給予王安石高度評價。

如何客觀評價王安石的改革

  王安石變法從目的上來說當然是興國,而其結果確實是導致北宋亡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

  首先,王安石變法主要在於“理財”,而在農業社會社會財富基本既定,無論出發點多好,最終結果都只能是“與民爭利”。而許多“理財”措施只能交由民間機構,若交給政府,必然會導致壟斷和腐敗。其次,如方田均稅法 ,下令全國清丈土地,核實土地所有者,並將土地按土質的好壞為五等,作為徵收田賦的依據,無疑會觸動大地主階級的利益。而在封建社會,地主階級就是統治階級,變法實際上就是以極少數對抗絕大多數,即使只是減輕剝削,也不能為地主階級所容。正因為王安石是少數派,因此凡是擁護變法的他都任用,而這些人中有相當多的投機分子,使得變法的實施變質,加重了農民負擔。綜上,王安石本人雖是拳拳救國之心,但王安石變法不僅沒能救國,反而導致了社會動盪,說其是導致北宋亡國的重要原因是不為過的。


書湖陰先生壁原文

  1、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2、譯文:茅草房庭院經常打掃,潔淨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成壟,都是主人親手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保護著農田,並且環繞著農田;兩座大山開啟門來為人們送去綠色。 ...

登飛來峰古詩

  1、原文: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2、譯文: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昇。不怕浮雲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   3、作者介紹: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 ...

是哪個朝代的詩人的

  1、王安石是北宋的人,他不僅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還是位改革家,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王安石變法,最後雖然失敗了,但對於北宋還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王安石這一生經歷了官場起起伏伏,與保守派鬥爭到底,可惜還是未能實現他的目標。   2、王安石出生在官宦世家,他聰慧好學,擁有過目不忘的本領,與曾鞏、歐陽修等人都有來往, ...

古詩梅花

  1、原文: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2、譯文:那牆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為什麼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3、賞析:這首詩透過寫梅花,在嚴寒中怒放、潔白無瑕,讚美了梅花高貴的品德和頑強的生命力。梅,古之“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是古 ...

的詩有哪些

  1、王安石的詩有:《元日》、《梅花》、《泊船瓜洲》、《出塞》、《春夜》、《登飛來峰》、《甘露歌》、《葛溪驛》等等。   2、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 ...

桂枝香登臨送目賞析

  1、《桂枝香·金陵懷古》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詞作。此詞透過對金陵(今江蘇南京)景物的讚美和歷史興亡的感喟,寄託了作者對當時朝政的擔憂和對國家政治大事的關心。   2、上闋寫登臨金陵故都之所見。“澄江”“翠峰”“征帆”“斜陽”“酒旗”“西風”“雲淡”“鷺起”,依次勾勒水、陸、空的雄渾場面,境界蒼涼。   3 ...

北宋詩人寫有泊船瓜洲詩中京口是現在的什麼的古城

  1、《泊船瓜洲》中的京口:在今江蘇省鎮江市,長江的南岸。   2、《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3、詩中首句透過寫京口和瓜洲距離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種輕鬆、愉悅的心情;第二句寫詩人回望居住地鐘山,產生依依不捨之情;第三句描寫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後以疑問語氣結尾,再一次強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