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王羲之的生平簡介以及主要思想

王羲之的生平簡介以及主要思想

  王羲之:出生於公元303年,逝世於公元361年,字逸少,號澹齋,漢族人,祖籍琅琊臨沂,後遷會稽,晚年隱居剡縣金庭,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為二王;

  代表作品有:楷書《黃庭經》、《樂毅論》、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蘭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

  主要思想:

  1、書法藝術的創作態度;

  2、尚意的審美情趣。

王羲之魏晉時期的主要思想

  王羲之處於一個承上啟下、傳承繼續的時代: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是一個具有燦爛成就的歷史轉折時期。魏晉時代是文學的自覺時代,這一時代文學思想的特徵,是擺脫儒家的束縛、探討文學的特點和規律、明確文學觀念、提高文學的價值和社會地位。關於文學理論的建設和文學批評的開展,都取得了成就。該時期文學注重內容和形式的並重,提倡感受和想像的重要,尊重獨創、排斥抄襲,倡導德行與文章並重,反對貴古賤今。魏晉時期關乎語言的哲學思想異彩紛呈,獨樹一幟。1、有無。何晏、王弼繼承老子思想,倡以“無為本說”,認為一切有形的物質存在都源於一個沒有任何具體規定性的本體稱為貴無論。2、名教與自然。有無的爭論引申到社會問題,形成了名教與自然關係問題的討論。3、意。魏晉學者將其引申為物象、語言與思維、真理的關係問題。4、形神。魏晉南北朝學者繼續了先秦、兩漢對形神關係的討論。在儒家思想的指導下,開始了儒家化的過程。

王羲之蘭亭序簡介和來歷

  簡介:蘭亭序,又名《蘭亭集序》、《蘭亭宴集序》、《臨河序》、《禊序》、《禊帖》。晉代書法家,會稽內史王羲之撰寫。其文書法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地位,為歷代書法名家力公認天下第一行書。

  來歷: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城,今浙江紹興的蘭亭修禊,各有詩,輯為《蘭亭集》,王羲之為之書寫序文手稿,曰《蘭亭集序》。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


生平思想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 ...

簡介

  1、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2、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 ...

蘭亭序的內容簡介

  王羲之行書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公元353年,亦即晉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與一群文人雅士會於紹興蘭亭,飲酒賦詩中趁興寫下《蘭亭序》。全序二十八行,共324字。情文並茂,心手合一,氣韻生動,被歷代學書者奉為學習行書的典範。   它具有很強的藝術特色。其突出之處就是章法自然,氣韻 ...

的父親簡介

  王曠,字世弘,琅邪臨沂人,東晉書法家,約於305年8月任丹陽太守,到306年初被陳敏驅逐。   西晉八王自相殘殺,天下大亂,朝政落入東海王司馬越之手,時在305年左右,司馬越全面掌權。追隨東海王的第三代琅邪王司馬睿奉命鎮守下邳,由於王曠與司馬睿是姨兄弟,王曠306年初,來到下邳。此時,局面已不可收拾,朝廷 ...

的哲學思想是什麼

  王羲之作為儒家人格玄學化的實踐者,其思想則是黃、老用世哲學與早年接受的儒家經世思想結合起來的玄學,但他沒有建立起完整的思想體系,他對老、莊的喜惡更多的是來自對生活的直覺。   作為一位天才藝術家,王羲之關注的是來自內心的聲音。當現實生活的體驗,讓他感知到“一死生”、“齊彭殤”的論調與五斗米道的教義相左時, ...

簡介及作品

  1、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東晉大臣、書法家,丹陽尹王曠的兒子,太尉郗鑑的女婿,有“書聖”之稱。主要作品《黃庭經》《樂毅論》《十七帖》《蘭亭集序》《初月帖》。   2、憑藉門蔭入仕,歷任秘書郎、江州刺史、會稽太守,累遷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永和九年(353年 ...

思想主張

  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思想主張是:   第一,王羲之沒有超脫玄學,其中玄學為王羲之家族文化,與王羲之要好的朋友絕大多數是玄學家,在蘭亭集會中便是一群玄學之友,借修禊之事,賞景、飲酒、賦詩,享受人生之樂趣,其間自然也離不開談玄析理,他們因玄學物我同一而相知,不僅是同類,而且為好友,便發出‘’快然自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