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生動的滿族婦女旗頭與馬蹄鞋底

生動的滿族婦女旗頭與馬蹄鞋底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服裝的發展,大家都已經遺忘了古代的一些裝束。或許只有每當我們開啟電視,看到古裝劇的時候,才會開始驚歎這些裝束的華麗以及美麗。對於滿族文化的旗頭與馬蹄鞋底相信大家並不陌生。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了解一下生動的滿族婦女的旗頭與馬蹄鞋底吧!

  旗頭

  發冠是以鐵絲或竹藤為帽架,用青素緞、青絨或青紗為面,蒙裹成的長約三十多釐米、寬約十多釐米的扇形冠。佩戴時固定在髮髻之上即可。上面還常繡圖案、鑲珠寶或插飾各種花朵、綴掛長長的纓穗。此頭飾多為滿族上層婦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結婚時方以為飾。戴上這種寬長的發冠,限制了脖頸的扭動,使之身體挺直,再加上長長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們走起路來纖纖碎步,分外穩重、文雅。

  馬蹄底鞋

  這種繡花的旗鞋以木為底,史稱“高底鞋”,或稱“花盆底”鞋、“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釐米左右,有的可達14-16釐米,最高的可達25釐米左右。馬蹄鞋底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後鑲在鞋底中間腳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狀通常有兩種,一種上敞下斂,呈倒梯形花盆狀。另一種是上細下寬、前平後圓,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馬蹄。“花盆底”和“馬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統稱“高底鞋”。

  馬蹄底鞋的除鞋幫上飾以蟬蝶等刺繡紋樣或裝飾片外,木跟不著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繡或串珠加以裝飾。有的鞋尖處還飾有絲線編成的穗子,長可及地。這種鞋的高跟木底極為堅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無損,還可再用。高底旗鞋多為十三四歲以上的貴族中青年女子穿著。老年婦女的旗鞋,多以平木為底,稱“平底鞋”,其前端著地處稍削,以便行走。現在都已不穿了。

  滿族自古就有“削木為履”的習俗。關於這種高底鞋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過去滿族婦女經常上山採集野果、蘑菇等,為防蟲蛇叮咬,便在鞋底綁縛木塊,後來製做的日益精巧,發展成了高底鞋。另外還有一種傳說,說是滿族的先民為了渡過一片泥塘,奪回被敵人佔領的城池,便學著白鶴的樣子,在鞋上綁上了高高的樹杈子,終於取得了勝利,達到了報仇雪恨、發展壯大的目的。人們為了不忘那些苦難的日子,紀念高腳木鞋的功勞,婦女們便穿上了這種鞋,並世代相傳,越做越精緻美觀,成了後來這種樣子。

  透過滿族婦女的旗頭和馬蹄鞋底可見,滿族服飾充滿著濃郁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神韻,這是滿族在其民族形成過程中一種長期生活積澱的結果。滿族的衣著髮式自創始起經歷了兩千多年的變遷,不但深刻影響著中國各民族的服飾文化,而且為中國服飾的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滿族的神話傳說與鴉鵲崇拜

  滿族有著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對鳥的喜愛和崇拜是滿族文化的特徵之一。在滿族的鳥崇拜中,對烏鴉和喜鵲的崇拜尤為突出。滿族民間的神話傳說中存在著豐富的鴉鵲形象。國內外有很多學者都對滿族的鴉鵲崇拜進行過探究。本文力圖從滿族神話傳說中的鴉鵲形象入手,結合鴉鵲的生物習性分析這些形象產生的根源,闡述滿族的神話傳說和鴉鵲崇拜的密切關係,並對滿族鴉鵲崇拜的原因進行探討。

  一

  滿族神話傳說中的烏鴉和喜鵲形象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

  指引者的形象 這一類形象的鴉鵲總是在關鍵時刻指引主人公找到要尋找的人或事物。在《多龍格格》中,多龍格格要找能夠制服妖鵬的人,這時候一隻雪白的喜鵲口吐人言為多龍格格指點了迷津。在《女鎮定水》中,完達、女真夫婦歷盡千難萬險奪回被孽龍盜去的定水珠以消除水患。完達在戰鬥中死去,變成了一座山。他的兩隻眼珠化作兩隻喜鵲,帶領女真孃兒仨找到了完達的寶斧並叼來碎珠片告訴女真寶珠已碎。在《快活林》中,啞巴姑娘珠申的好朋友——一隻小喜鵲帶領珠申的丈夫找到了離家出走的珠申,使兩人再也不分離。

  使者的形象 滿族有一則《打畫墨兒》的故事,說一次樹林失火了,滿族的獵神班達瑪發派烏鴉去叫醒人們來救火,救完火,樹木已燒去一半。為此班達瑪發決定懲罰那些不去救火的人,又派烏鴉,叼著珠串,給救火的人作為標誌,沒有標誌的人將遭到懲罰。 滿族著名的三仙女神話中,佛庫倫吞下了神鵲銜來的紅果,生下了愛新覺羅氏的祖先布庫裡雍順。神鵲是上天派下來的使者。

  保護神的形象 這一類形象中的鴉鵲能夠保佑平安,讓人們免受災難。呼什哈哩氏的薩滿祭祀中講,烏鴉是看林子的格格,即林海女神,有了她獵人進山就能平安。所以,往昔獵人祭山林時先要給烏鴉揚酒撒肉。《烏布西奔媽媽》中說烏鴉從前是天神阿布凱恩都力的親隨,在爭戰中誤食黑草死去,變成號啼的黑烏,在人馬屯寨邊飛旋,為人巡狩。有的薩滿神諭中載:烏鴉的羽毛“像沒有太陽時候的顏色”,即黑夜。烏鴉是黑色報警鳥,有了她就宵夜平安。在寧古塔流傳著關於沙克沙恩都裡的神話:天神看見人間對天災病患,一點也不懂得預防,就派沙克沙下界預報一些吉凶禍福。他透過感孕投生在一個老獵戶家中,是一個半人半鵲的形象,並在喜鵲窩裡長大,終日和喜鵲為伴。他預報了洪水、瘟疫,使部落倖免於難。他識破了耶魯裡的迷魂陣,救出了族人,被滿族奉為喜神。每逢添人進口、修建新房、久病得愈、出兵打仗平安回來,滿族都要祭喜神。

  拯救者的形象 這一類鴉鵲形象大致又可以細分為兩類:

  一類是在以人為主人公的傳說中,鴉鵲落在滿族的皇帝或英雄人物的身上,從而使他們躲過敵人的耳目獲救。鴉鵲也因此受到皇帝的寵愛,也受到滿族人民的愛戴。這一類形象中的鴉鵲並沒有被擬人化,其救助行動是直接的。這一形象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烏鴉搭救小罕(努爾哈赤)逃生的傳說。小罕被明兵追趕,眼看就要追上了,一群烏鴉蓋在他的身上。明兵遠遠看見一群烏鴉,就斷定這地方沒人,朝前追去了。烏鴉救了小罕的命。在《昭陵的由來》中,也是一群烏鴉將皇太極團團圍住解救了處在極度危險中的皇太極。皇太極從此將烏鴉看作神物,不但不讓人傷害,還專門在盛京的東北角圈地伺鴉。清文獻《滿洲實錄》卷一則記載了一篇愛新覺羅氏家族崇鵲神話:布庫裡雍順數世後,“其子孫暴虐,部署遂叛,於六月間將鄂多理攻破,盡殺其闔族子孫,內有一幼兒名樊察,脫身走至曠野,後兵追之,會有一神鵲棲兒頭上,追兵謂人首無鵲棲之理,疑為枯木遂回,於是樊察得出,遂隱其身以終焉。滿洲後世子孫,俱以鵲為神,故不加害。”

  另一類是在神話中,鴉鵲具有人性,或神性,幫助人類或神靈達到間接拯救的目的。在《白雲格格》中,群鵲求告天神的三女兒白雲格格,投下青枝,拯救了洪水中的人類和生靈萬物。

  造福者的形象 在金源地區(今黑龍江省阿什河一帶)的滿族神話中,喜鵲、烏鴉是九天女的孩子,被洪水淹死後,化為鴉鵲,給女真人銜來了谷種,送來了穀神,女真人的農業生產日益發達,完顏部日益強大起來。

  二

  滿族的神話傳說中的鴉鵲形象都是善良美好的,從中可以看出滿族人民對鴉鵲的喜愛和崇敬,甚至化鴉鵲為神。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大概可以從滿族先民的生活環境、生產方式,鴉鵲的生物特性以及薩滿教的影響等方面來進行分析和探討。

  首先從滿族先民居住的自然環境來看。滿族的歷史很悠久,其主體的直系祖先為明代女真,而其先世可追溯到三千年以前的肅慎。考古資料證明,肅慎人是在以牡丹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為中心的地區生活的。這裡森林茂密、四季分明,東臨大海,河川若網。在黑龍江入海口多島嶼、湖泊,氣候適宜,沼澤湖泊裡生殖著大量的魚蝦,是適合人類生存的好地方,同時也是鳥類生存繁衍的好地方。

  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滿族先民們與各種鳥類朝夕相處,鳥類警覺的特效能為他們預報吉凶禍福,鳥類還能為迷失在密林中的獵人引路。在鳥類中,烏鴉和喜鵲是分佈範圍較廣、比較常見的。烏鴉和喜鵲同屬於鴉科,分佈在滿族居住地區的烏鴉主要是大嘴烏鴉。這種烏鴉“棲息于山區、田野、村郊大樹上,……性機警,只要一隻驚鳴,就一鬨而散遠走高飛。”[ii]喜鵲分佈的範圍也相當廣泛,“是一種喜歡和人類為鄰的鳥類。……性機警,覓食時常有一鳥負責守衛,即使成對覓食時,亦多時輪流分工守候和覓食。……如發現危險,守望的鳥發出驚叫聲,同覓食鳥一同飛走。”[iii]可見,在鳥類中,烏鴉和喜鵲是屬於很警覺的一類的。鴉鵲遇險發出的驚叫,成為一種報警訊號,為過著漁獵生活的滿族先民傳遞著資訊。由於生產力落後,對自然界和生物認識的不足,以及受到薩滿教萬物有靈觀念的影響,滿族的先民們便因為鴉鵲有傳遞資訊的功能而賦予它們種種神性。

  這些神性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種:

  1、 先知先覺的能力。鴉鵲的警覺性使之具有某種預測功能,有先知先覺的能力。它們似乎比人類更清楚人類要找的東西在哪裡。因此,在滿族的神話傳說中便出現了很多鴉鵲的指引者形象。如在《女鎮定水》的傳說中,英雄完達的雙眼變成了兩隻喜鵲告訴女真完達的遭遇並指引女真找到寶珠。眼睛是人類非常重要的獲得資訊的器官。在這則傳說中,眼睛變成了喜鵲,一方面是因為喜鵲羽毛的黑白相間與人眼珠的黑白相間具有相似性,另一方面則是喜鵲的警覺、善於獲得、傳遞資訊的生物特性使然。同時也說明了喜鵲在滿族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2、 護佑的能力。滿族先民是漁獵民族,到森林裡狩獵是族生活中的一項重要活動。森林裡的野獸很多,打獵是一項頗危險的事情。而鴉鵲因為機警,遇到危險時高聲驚叫,成群飛離。這樣,就為打獵者報了警。打獵者也分外小心,或者遠離危險的地方。於是,鴉鵲便被賦予守衛地域的神聖職能,成為薩滿教地域的保護神,成為“林海女神”保佑進山打獵的獵人平安,成為喜神保佑人們免受災禍。

  3、 溝通人神的能力。滿族信奉薩滿教,認為神靈住在天上。鴉鵲可以自由遨遊於天界與人界之間,於是它們便成為薩滿的助手,為人神之間傳遞資訊。與滿族相鄰又共同信奉薩滿教的達斡爾族的薩滿服肩上的鳥系用紅松木刻成,上塗黑、白色;脖子為白色。將木鳥用螺絲釘固定在一個剪成“十”字形的薄鐵片上,將鐵片縫於肩布之中;鳥的雙頭向著薩滿耳朵,以向薩滿傳報資訊。當神附薩滿體,神鳥即旋轉轉動。[iv]這一黑白相間的鳥類形象非常像喜鵲。鴉鵲能夠溝通人神的能力表現在滿族的神話傳說中,就是鴉鵲的使者形象。

  以上,是從鴉鵲的警覺性來分析滿族鴉鵲崇拜和神話傳說中鴉鵲形象產生的原因的。此外,滿族對於烏鴉的崇拜,還跟烏鴉的食腐性有關。滿族的先民們採取漁獵的生產生活方式,當時生產力低下,不可能經常打到獵物。而烏鴉喜歡吃野獸的屍體。人們在烏鴉聚集的地方獲得意外的食物,久而久之,便逐漸崇烏鴉為神靈了。在亞洲東北部以及與之隔海相望的北美西北部沿海的原始漁獵民族中,烏鴉被視為聖物受到崇拜,證明了烏鴉崇拜與漁獵民族關係密切。

  在滿族民間傳說中,烏鴉的拯救者形象跟烏鴉的食腐性有關。烏鴉落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身上,將其包圍,給敵人造成他們已經死了的假象,從而搭救了他們。努爾哈赤下令要在索倫杆上敬飼烏鴉。瀋陽故宮清寧宮前就立著一根索倫杆,有丈餘高,頂部有一碗型之物,木杆置於漢白玉基座上。薩滿在祭祀儀式中,將五穀和豬雜碎放在神杆的頂端,敬飼鴉鵲;皇太極則不準任何人傷害烏鴉,且專門伺鴉。《東三省古蹟遺聞》載:“必於盛京宮殿之西偏隙地上撒糧以飼鴉,是時烏鴉群集,翔者,棲者,啄食者,梳羽者,振翼肅肅,飛鳴啞啞,數千百萬,宮殿之屋頂樓頭,幾為之滿。”這裡,烏鴉的靈性是因為烏鴉“偶然”救主而被賦予的。它已經不是原來的動物崇拜了。對於被救助的皇帝來說,是因為被意外搭救,而採取行動感激烏鴉,對於滿族後世來說,是由於烏鴉救了滿族的皇帝(也是祖先),所以對烏鴉心存感激。二者都是一種報恩的行為。對於烏鴉是這樣,對於喜鵲也是一樣。關於努爾哈赤的傳說有很多異文,其中,有的就說是喜鵲立在了小罕(努爾哈赤)的頭上,被明軍當成木樁得以逃生。這跟清文獻記載的喜鵲救樊察的傳說有相似之處。然而,為什麼救人的是鴉鵲而不是別的鳥類呢?究其原因,還是跟原始的滿族對於鴉鵲的動物崇拜有關。鴉鵲在滿族先民的心目中是具有神性的,這種觀念世代傳承,深深積澱在滿族人的集體無意識當中。滿族神話傳說中鴉鵲拯救祖先的形象的出現正是這種集體無意識的體現。

  滿族神話傳說中還有造福者形象,如上所述,鴉鵲為女真人銜來了谷種,使女真開始農業生產,日益強大。女真人的農業自然不可能是因為鴉鵲銜來了谷種才發展起來的。從漁獵走向農耕是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重大變革,滿族人將農業的產生歸功於鴉鵲,是出於對鴉鵲的喜愛和崇拜。

  三

  鴉鵲分佈的範圍很廣,但是為什麼滿族的鴉鵲崇拜尤其突出呢?北方鳥的種類比較少,鴉鵲是留鳥,又是喜歡在人類居住地活動的鳥類。它們主要棲息在樹林裡,而東北的森林很多,到林子裡打獵又是滿族先民的主要獲取生活資料的方式,因此,跟鴉鵲接觸的比較多。北方還有其他漁獵民族也喜愛鴉鵲,也與此有關。只是滿族勢力較強,且把鴉鵲的神話傳說記載到典籍裡而對其倍加崇愛,因此較之其他北方民族,滿族的鴉鵲崇拜影響力更大,地位更突出。南方鳥的種類比較多,他們主要以農耕的生產方式為主,鴉鵲,尤其是烏鴉在它們的生活中不起到太大的作用,因此南方民族對鴉鵲的喜愛和崇拜並不突出。

  滿族的鴉鵲崇拜地位很突出,但是滿族對於烏鴉和喜鵲的崇拜卻是有區別的。

  滿族對於喜鵲的崇拜,除了上面提到的因喜鵲的警覺性而使滿族賦予它的神性外,無外乎還有喜鵲外形美觀、體態輕捷、聲音響亮、於人於畜無害等方面的原因,並融合了其他民族,尤其是漢族對喜鵲喜愛的民俗心理。在漢族看來,喜鵲不但有報喜的功能,還有促使兩性結合的民俗功能。這方面最主要體現在喜鵲為牛郎織女七夕相會搭橋的傳說中。而在黑龍江流域則流傳著一個《喜鵲窩裡找媳婦》的故事,老丈人出了種種難題考驗女婿,最後一道題是讓小夥子在三個大喜鵲窩中找媳婦。由此可見,在滿族傳統觀念中,喜鵲在生殖與兩性結合方面有特殊作用。喜鵲除了人與神相通的媒介,還是兩性結合的媒介。

  滿族對於烏鴉的崇拜的比喜鵲要早。對於烏鴉的崇拜是一種古老的信仰,中國的許多民族在古代的時候都曾經崇拜過烏鴉。上古神話有三足神烏為王母取食的神話,已將烏鴉稱為“神烏”。而用烏鴉占卜是古人對烏鴉崇拜的一種體現,早在西漢時期,就盛行鴉卜習俗。後來甚至還有專門講用烏鴉占卜的著作《陰陽局鴉經》。在黎族的《舉木惹牛》故事中,烏鴉能夠救人,在普米族神話《洪水滔天》中,烏鴉能夠預料災難的發生。對於烏鴉的崇拜,跟生產方式有關,最早的烏鴉崇拜應當產生於狩獵時期,烏鴉能夠幫助狩獵者找到動物的屍體,獲得食物,同時有些民族還有崇黑的習俗,烏鴉因其黑色羽毛而受到喜愛,後來,烏鴉的形象走向了其對立面,主要是因為生產方式的轉變,大部分的民族由狩獵轉為農耕,烏鴉的雜食性和愛偷東西的習性就使其遭到了厭惡。尤其當人們遠離叢林,並有了更先進的手段來獲取食物的時候,便不再需要藉助烏鴉來尋找食物。此時烏鴉的食腐性便使其成為報喪的訊號。滿族現在也不再採用漁獵的生產方式,然而在其他民族對烏鴉的審美髮生根本性的改變的時候,滿族至今還存在著對烏鴉的敬仰和崇拜。這裡,烏鴉曾經救過本民族祖先的傳說在保留滿族對烏鴉的祭祀與崇拜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滿族的鴉鵲崇拜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神話傳說和滿族鴉鵲崇拜的密切關係。第一階段是原始的動物崇拜。它的形成與鴉鵲的生物習性以及薩滿教觀念有關。當生產生活方式變革後,原始動物崇拜在滿族的信仰體系中淡化了,積澱在滿族人的集體無意識中。而神話傳說中鴉鵲的指引者形象、使者形象和保護神形象保留了這種崇拜。第二階段是因為傳說中鴉鵲救助過滿族的祖先,因對祖先的崇拜而產生的對鴉鵲神性的崇拜和感恩心理。表現在神話傳說中則是鴉鵲的拯救者形象和造福者形象。這一階段的崇拜,蘊含著滿族集體無意識裡的對鴉鵲的原始的動物崇拜。鴉鵲搭救滿族祖先是形成當今滿族鴉鵲崇拜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鴉鵲獨特的生物習性是滿族先民可望而不可及的,它們對滿族的助益,使其敬仰、感激不已,進而崇愛它們,保護它們,敬伺它們。對於鴉鵲的這種崇愛和感恩心理,客觀上保護了鴉鵲的生物種群。其實,保護對滿族人有益的鴉鵲也就是保護了自己。然而現在很多人卻只會向自然界索取,不懂得報恩,不保護帶給我們益處的自然界的動植物。我們實在可以從滿族對於鴉鵲的保護上學習點兒什麼。

二頭與三頭插座怎麼接

  三頭插頭接的是火線、地線和零線,兩頭插頭接的是火線和零線。地線的符號是E,可分為供電地線、電路地線兩種。按我國現行標準,GB2681中第三條依導線顏色標誌電路時,一般應該是相線—A相黃色,B相綠色,C相紅色,接地線可以防止電線漏電傷人,起到保護的作用。


噴淋牆之間最小距離

  依據危險級別的不同,距離的大小也不一樣,距離的大小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嚴重危險級:生產建築物每隻噴頭最大保護面積8平方米噴頭最大水平間距2、8米噴頭與牆、柱面的最大間距1、4米。儲存建築物每隻噴頭最大保護面積5、4平方米噴頭最大水平間距2、3米噴頭與牆、柱面的最大間距1、1米。   2、中危險級: ...

清朝後宮嬪妃的怎麼盤成的

  1、把頭髮上下分成兩股,上面用橡皮筋扎住,下面用夾子暫時夾住。   2、把上面的頭髮分成兩股編成辮子。   3、把辮子對摺紮好,底下的頭髮取一支編成小辮子。   4、下面的小辮子捆住上面的兩根辮子,辮尾垂下。   5、再把底下散的頭髮均勻裹在上面的兩根辮子上。   6、再把中間也遮住,底下剩的散發對摺綁好 ...

佳能紅圈非紅拳頭的區別

  1、佳能紅圈頭與非紅圈頭的區別是成像質量,佳能紅圈頭的鏡頭口徑較大,較大的口徑不僅能帶來較大的光圈,也能改善邊緣成像下降的問題,而非紅圈頭口徑較小,成像質量相比較差,而且佳能紅圈頭都採用低色散的UD鏡片和非球面鏡片去改善成像質量,而非紅圈頭並沒有,所以佳能紅圈頭成像更好。   2、佳能紅圈頭與非紅圈頭的區 ...

怎麼安裝

  1、一般加戴在真髮梳成的二把頭之上,與之共同構成誇張的大二把頭形狀。   2、梳妝時先將頭髮梳成兩個橫長髻,即將整個頭髮平分為左、右各一把,形似小姑娘梳的兩個抓髻。再以鐵絲或藤條做成骨架,外邊纏上青綢、緞絨,形似簸箕的旗頭戴在頭上, 再用兩條黑緞帶繫於頜下,使旗頭可以十分穩固的戴在頭上。   3、常見的大 ...

鈿子如何製作

  1、梳妝時先將頭髮梳成兩個橫長髻。即將整個頭髮平分為左、右各一把,形似小姑娘梳的兩個抓髻。   2、以鐵絲或藤條做成骨架,外邊纏上青綢、緞絨,形似簸箕的鈿子戴在頭上,再用兩條黑緞帶繫於頜下,使鈿子可以十分穩固的戴在頭上。   這種“鈿子頭”是滿族婦女出席隆重場合時的盛裝,摘下鈿子,便是平時的打扮。但戴荊子 ...

金錢草馬蹄草的區別

  馬蹄金為水生或溼生植物。而金錢草為陸生植物。根莖明顯不同。另外馬蹄金葉子是互生,即交錯相生。生長模式類似下圖。金錢草的葉子是對生的。而幹品方面。金錢草根莖是棕色或暗棕色,顏色深。馬蹄草是淡棕色的,顏色淺。   金錢草是一個很典型的異物同名的中藥材。豆科植物金錢草、報春花科植物過路黃、旋花科植物馬蹄金、唇形 ...

清朝妃子的有規格嗎

  清朝妃子的旗頭是有規格的,顏色上,首飾的東珠數量,流蘇等等都有嚴格規定,鈿子分鳳鈿、滿鈿、半鈿三種。其制以黑絨及緞條製成內胎,以銀絲、銅絲之外,綴點翠,或穿珠之飾。”一般婦女多用銅絲或鐵絲做成“頭髮撐子”,鈿子有鳳鈿、滿鈿、半鈿三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