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2、好學深思,心知其意。
3、君子拙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
4、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5、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6、本富為上,末富次之,姦富為下。
7、得人者興,失人者崩。
8、不識其人視其友。
9、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垢莫大於宮刑。
10、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後人對司馬遷的評價:
1、漢代:揚雄在《法言》一書中寫道:“太史遷,曰實錄”。“子長多愛,愛奇也。”楊雄是讚揚司馬遷實錄精神的第一人。他提出的實錄與愛奇,為歷人者所贊同,直到現在;
2、唐代:韓愈十分推崇司馬遷的文學才華。他說:“漢朝人莫不能文,獨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楊雄之為最。”他認為司馬遷作品的風格是“雄深雅健”;
3、宋元:宋人贊司馬遷,其著名者為馬存贊司馬遷的壯遊和鄭樵贊司馬遷的五體結構;
4、明清:金聖嘆把《史記》作為“六才子書”之一,評
班固:自劉向、楊雄博極群書,皆稱遷有良史之材,服其狀況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
譯文:然而從劉向到楊雄,博覽群書,都認為司馬遷是優秀的史官,佩服他善於記敘事情的原委,文章思路清晰而不華麗,質樸而不低俗,他的文筆平直,記事準確,不虛偽地讚美,不隱藏古人的過失,因此說是實錄。
1、一片樹葉完全可以在春來之時損落,但是調落的僅僅是一片樹葉,決不是整個春天;
2、人生不可能完美,每個人都必須帶著遺憾離開這個世界,或大或小,或多或少而已;
3、當你為失去的昨天而懊悔不已的時候,你失去的不止是昨天,還有今天;
4、同一片天,下雨的不止有你這裡,坦然接受,結果會更好;
5 ...
《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史學家",他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卻因此更 ...
1、好學深思,心知其意。
2、不知其人,視其友。
3、智者貴在乘時,時不可失。
4、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審矣,何足怪乎。
5、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6、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7、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 ...
魯迅稱讚司馬遷的《史記》為“史家之絕唱”。
《史記》開創了我國史學上以紀傳體編史的先例。司馬遷在前人的基礎上,以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體結構,創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物為主體的歷史編纂學方法。
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內容可謂是包羅永珍,具有多層次性,給人以立體感。
其中包含著司馬遷博大精深的 ...
1、好學深思,心知其意。
2、不知其人,視其友。
3、智者貴在乘時,時不可失。
4、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審矣,何足怪乎。
5、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6、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7、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 ...
西漢的司馬遷,因李陵之禍,遭受了宮刑。當時他所受的挫折,所承受的痛苦之巨大是今人難以想象的,當時他也曾想到了死。生死的抉擇,他毅然選擇了生,寫成一部3000年的通史《史記》得以著成。 當時的司馬遷被屈辱困擾著,使他“居然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但他並沒有放大自己的痛苦,而是直麵人生道路的崎嶇,並且 ...
朝著一定目標走去是“志”一鼓作氣中途絕不停止是“氣”,兩者合起來就是“志氣”。一切事業的成敗都取決於此。
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請安靜且愉快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膽地,而且永遠地微笑著。
別因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鍋奶油潑掉,別因為犯了一點錯誤就把一生的事業扔掉。
保持快樂,你就會幹得好,就更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