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白河嫁娶風俗

白河嫁娶風俗

  白河在明清及民國初期的婚姻,是父母包辦,其程式有:議婚、“發八字”、請期、迎親四個階段。民國提倡“新生活”動動時,時興文明結婚。解放後實行自由婚姻,但都沒有脫離傳統的聯姻程式。

  議婚:明清、民國時期,男到十七八,女到十五六,便要準備“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了,女方看男方,儀表健康自食其力程度;男看女方儀表、剪裁、針線活、茶飯手藝,並注重看女子腳包的大小,以小為佳。由男方父母請“媒人”向女方父母“過話”,雙方同意,再行“發八字”。

  發“八字”:即定婚,男方備糖酒肉煙糕點茶六禮及毛筆、香墨、龍鳳柬(即八字貼也叫庚貼)各二套,用“抬盒”送至女家,抬盒上還要放活鴨一隻。女方收禮和庚貼後,備席款待來人及填庚先生,並填庚,然後將庚貼及筆墨各一退回男方,女方派二人同到男方將男子出生年月日填入庚貼,男女各持一庚貼。

  請期:男方擇定婚日後,送“報日貼”給女方或請“媒人”向女方父母口頭通知,亦可相互商量結婚日期。讓女方有所準備。

  迎親:男方備花嬌,聘處事得體的、有子女的婦人為“牽親孃”(伴娘),帶上新娘全新衣服、手飾至女家迎娶。

  撒帳:新娘入洞房前請一位有兒有女的幹練中年婦女,拿乾果撒入床上,邊撒邊唱古老的“撒床”歌。

  壓床:請男女幼童各一,坐在床上,床上放些棗子、花生、筷子。取“早生、快生、生男生女岔花而生”之意。

  鬧房:新婚之夜,鄰里親友,給新郎新娘出難題,賭酒嬉戲,俗有“三天無大小”之習俗。

北京現代結婚習俗有哪些 老北京的嫁娶風俗習慣是怎樣的

  導讀:北京的結婚習俗一定更復雜,即使繁複,但是我們也要好好遵守,父母更是為兒女把控好每一個關卡,這是父母為兒女站的最後一班崗,更是明媒正娶應走的流程。那麼,北京現代結婚習俗有哪些?老北京的嫁娶風俗習慣是怎樣的呢?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北京現代結婚習俗有哪些

  一、婚前準備

  男方需要到女方家裡進行提親,而女方也需要到男方家進行還禮,一般來說,婚房的佈置以及傢俱的購買是由男方家準備,女方家需要準備電器,在結婚的時候,女方家所準備的電器需要添上紅色的“囍”,男方家準備的東西則是不用貼。當確定好結婚的吉日之後,男方的母親需要給女方購買結婚用品的錢,像首飾、禮服等等。

  二、結婚當天

  在北京,婚禮當天,男方家由比較親的親戚跟隨,一同前去新娘家接新娘,而女方家比較親的親戚則是會在新娘家門口迎接,這個環節叫做迎親。當新郎到達新娘家門口的時候,新郎需要進行叫門,相對的女方家需要出各種問題刁難新郎,新郎需要用紅包進行通關,方可接新郎,總之,不能夠直接開門。當新郎進門之後,需要給女方的男親戚進行敬菸,給女親戚發喜糖,在新娘的閨房時,需要在進行叫門,這時,由新娘最好的朋友在房間裡鎮守,再一次的刁難新郎。這時需要新娘的發話,門才能夠開啟。新郎在進門後需要單膝下跪,說一句能夠打動新娘芳心的情話。

  三、找婚鞋

  在新郎接新娘的那天,新娘的孃家人將會把新娘的鞋子藏起來,當新郎到的時候,讓他去找,只有找到了婚鞋才能夠去婚禮的現場。男女雙方家長見面的時候,男方需要給女方一筆錢,也就是聘禮,具體數字以男方家的情況而定。

  四、婚禮改口錢

  在北京的婚禮中,有這麼一個說法,千里挑一萬裡挑一,意思是說,有的給1001,有的給10001,這個是改口錢,是由雙方的家長給的,不過這個數目最好的要差不多的,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協調,以免照成不必要的麻煩。

  老北京的嫁娶風俗習慣

  合婚

  合婚之俗,並不是僅僅北京才有的,人們為子女擇偶,必須經“媒人”往返兩家“提親”,其步驟是,先由媒人問明女孩的生肖屬相,並索取“八字”,把女孩的“八字”送到男家,再索取男孩的“八字”復送女家,雙方互請“算命先生”算命,如男女命中沒有相剋之處,且有成親的可能時,才進行議婚,否則雖然“門當戶對”也只有作罷了,此舉俗稱“合婚”。

  相親

  合婚結果,之後是相親,由雙方家長會同媒人,約定場所,或在任何一方的家中相見,俗語叫“相親”。雙方所注意的,是男女相貌是否端正,肢體有無殘廢,此舉多半是由媒人陪同男家的人約在女家相聚。如果相親雙方都很滿意,就可以寫婚書了。

  放小定

  男女雙方都認為可以成親時,下一步就是下“小定”禮。“小定”的禮物,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大部分人家都是四盒禮,送衣料或者首飾之類的。當天女家要擺設整桌酒席,款待來下禮的大媒,講究的人家,還有二十樣果子,這些果子是四葷、四蜜、四幹、四鮮、四點心等。

  擇日子

  北京結婚有句俗語“正不娶,臘不訂”,因正月娶媳婦主妨公婆,臘月訂婚主克敗婆家。但無論在何時迎娶,必須要選擇一個好日子。而且男家在選擇好日子的前幾日,一定要請媒人去女家,詢明姑娘的“小日子”。即月信日期暴在上半月或下半月,以便選定吉日,據說,若迎娶時適值新娘月信來潮,有“紅馬上床,家敗人亡”之說,所以對擇日子很重視。

  放大定

  迎娶的日子決定之後,緊接著就是“放大定”,又稱“通訊過禮”。在婚姻過程中,這個禮節很重要,所以儀式也很隆重。除“龍鳳帖”具有特殊意義外,其他禮物與“小定禮”都差不多。禮物的數最和品質,雖無一定標準,但在原則上,都是分為“四色”禮。如:衣料首飾、酒肉食品、麵食、果食。

  送嫁妝

  送嫁妝是女家的事,大約都是在吉期前一兩天舉行。把所有的陪嫁,分裝在箱子及食盒裡,僱人抬著,兩人一抬,由新郎的兄弟押送到男家。"送嫁妝"之舉是很隆重的,有錢的人家嫁女兒,正好趁著"送嫁妝"的機會以炫耀富有。男家收到這些嫁妝以後,新郎要在當天去女家"謝妝"。謝妝要行磕頭禮,但不作停留,磕過頭之後就回家。

  迎親

  吉期一到,新郎要親自率領儀仗前往迎娶,並且要按照規定的時辰出發。在起轎前還要進行驅邪。有錢的人家娶媳婦場面特別大,儀式非常隆重,各種儀仗排列的次序大約是"頂馬"(在迎親儀隊中,有一人盛裝騎馬負責開路並指導整個行列,名曰頂馬)在最前邊,其次為迴避牌、吹鼓手、鍘鑼、綴燈、旌旗等,可謂:旗、鑼、傘、扇一應俱全;同時把金瓜、鉞斧、朝天鐙等各種兵器,也都排列在儀仗的行列裡,場面之大,聲勢之成,實在難以形容。

  男家為了能順利達成迎娶新娘的任務,要在事先預備若干"紅包",各包銅元、角票等,在女家索要紅包的時候拿出。進門後娶客還要把預先帶來的制錢銅元等向門內投撒,俗語叫"撒滿天星"。女家還要以茶酒款待娶客,並把準備好的"子孫碗箸"放在娶客面前,請娶客帶給男家。"之後就把紅絨花給新娘戴上,再把"紅羅蓋頭"蓋在新娘頭上,娶親太太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拜天地

  娶親的花轎及儀仗回到男家門前時,男家亦照例大門緊閉,說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此時女家來的送親官客必向前叫門,再三請求始能開門。大門開開之後,花轎抬進庭院,要先過火盆,送親官客和新娘的兄弟,就隨著花轎進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下轎的時辰一到,把花轎抬到大廳門口。執事人等各司其職,準備新娘下轎。此時新郎官先向轎門作三個揖,於是由送親太太啟開轎門,由伴嫂(即今之伴娘)攙新娘下轎。然後遞給新娘一個小瓷瓶,俗稱"寶瓶",瓶內裝以五穀及黃白戒指兩枚或四枚。新娘把寶瓶抱在懷裡,然後由伴嫂及送親太太攙扶,姍姍而行。另由兩人前後接鋪紅氈,使新娘腳不沾地。此時新郎已站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弓箭向新娘身上輕射三箭,藉以驅除邪魔。射箭的姿勢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後新娘跨馬鞍,走火盆,這些關節過了之後,就在供案前舉行結婚大典,俗語叫"拜天地"。

  吃子孫餑餑

  "坐帳"之後,接著的節目就是吃子孫餑餑。子孫餑餑是送親太太從女家帶來的,仍由三位送親太太各取一碗,分送給新夫婦交換進食。之後是吃長壽麵,喝交杯酒。

  鬧洞房

  "鬧洞房"是代表喜氣的,所以家家戶戶,只要娶媳婦兒,就要鬧洞房,而且鬧的越熱鬧越好,既沒有時間性,也沒有空間性,古今皆"鬧"!只是鬧的程度不同而已。

  分大小

  拜家廟拜祠堂統稱為拜祖先,這是拜過天地之後,一個最重要的節目,因新娘"過門"之後,就是丈夫家的一員,而不拜祖先是不算數的,所以拜祖宗是很重要的。拜過祖先之後,就要"定名分",俗語叫"分大小"。就是要認識婆家家庭分子中的長幼輩分。

  會親

  新婚次日,新娘拜過祖先家族及親友之後,男家尚有一項重要禮節,就是會親家,簡稱"會親"。“會親”也是非常隆重的,女方的家人多數會對新郎之父母,說些客氣之談,為新娘免災。

  回門

  "回門"是婚後第一次,女家接新娘歸寧,同時新郎也要一塊兒去,俗語叫"回門"。一般婚姻過程,大致是從"議婚"起,到"回門"止,就算完成了。回門之日,新夫婦不能在女家過夜,必須在當天趕回男家。

   

婺源風俗:婚姻嫁娶篇

  在傳統的人生風俗中,當事人體會最深的恐怕要算婚禮了。生子固然是大事,男婚女嫁也不可輕視,生子是延續世系的標誌,結婚則是延續世系的手段。1200多年來,我縣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風俗禮儀。婺源人聯姻,除少數豪門鉅富外,通行一夫一妻、白頭偕老。重門當戶對、輕嫁妝聘禮,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所謂明媒正娶。嫁娶婚俗全縣大同小異、禮數繁雜,一般須經以下這些步驟。

  【說媒】孩子長到十三四歲,就有媒人上門牽線。媒人們平時看準物件,從女家取得生辰、八字紅單送到男家,男方收下後供在灶司臺上,若廚房中三日內不打 碗破碟、缺瓢少箸,則認為初步吉利,乃託人另用紅紙寫上男女雙方生辰八字,請算命先生論“八字”決定。虎與羊、龍與虎、牛與馬、蛇與鼠等是不能相配婚姻的。其實,為了高攀,在論八字時常常人為修改年齡,故民間有“十人九不準,改命請(做)夫人”的笑談。

  【相親】經過“論八字”認定無沖剋後,由媒人帶男方到女方家見面,叫做“相親”。去女家時,要攜帶四包貼有紅紙條的餜籽。女方收下禮物,即表示同意有條件的聯姻,若拒收禮物,即表示拒絕。

  【踏家第】婺源東北叫“踏家第”,西南鄉則稱“察人家”。選定一個逢雙的吉日,由媒人帶領女方及女方家的親戚女眷,即七大姑八大姨,通常都有10多人,浩浩蕩蕩地前往男方家中,本意是察看了解男方家境,人緣如何,為女方決策做參謀。但實際上是去收受禮物,每客至少一套衣服,富有人家,每客要發一個紅紙包;女方本人及其母親禮物和紅紙包更是特別豐厚。

  收受了紅紙包的,在女方出嫁時,都要送一槓(二人抬的禮物)嫁妝。嫁妝槓數越多,女方則越榮耀。這是後話。


國外中秋節的風俗習慣

  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中秋節相知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僑華人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多樣的形式一併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日本人中秋節不吃月餅   在日本,農曆八月十五中 ...

什麼叫除夕?除夕風俗民情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 ...

祭灶的風俗

  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牆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的。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祭灶時要陳設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晉北地區習慣用餳,是麻糖的初級品,特粘,現在統稱麻糖。有“二十三,吃餳板”的民諺。糖、餳之類食品既甜又粘。取 ...

臘八節民情風俗

  相傳“臘八節”起源於遠古時的“臘祭”,傳說每年臘日,古人要舉行祭祖,祭諸神活動。另據宗教界所傳,農曆十二月初八又是佛祖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最初稱為“成道節”。自周代將農曆十二月定為臘月,南北朝時此月要舉行重大祭祀活動,以祈求五穀豐登,吉祥平安。據說“臘祭”有八種神,於是便將初八確定為固定祭日,後來相沿 ...

嫁娶

  男娶女嫁,舉行結婚大典的吉日。跟另自己的伴侶一起生活。   嫁娶詳細解釋   1.謂嫁女與娶婦。   《韓詩外傳》卷四:“有無相貸,飲食相招,嫁娶相謀,漁獵分得。”《漢書·地理志下》:“ 太原 、上黨又多 晉 公族子孫……嫁取送死者奢靡。”顏師古注:“取,讀曰娶。”   2. 泛指男女成婚。   北齊顏之 ...

元旦相關的有趣風俗

  杯盤碎片送朋友   丹麥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戶戶都要將平時打碎的杯盤碎片收集起來,待夜深人靜時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門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誰家門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則說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運。   婦女坐上市長椅   西德人過元旦,要表演婦女奪權的喜劇。許多地方的婦女成群結隊地衝進市政府大廳,闖入市長辦 ...

七夕節的各地風俗

  廣東——七娘會   在廣東,最重視七夕節的是清代、民國年間,並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國年間,並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間多稱“拜七姐”。據參加過民國年間的“拜七姐”活動的老人回憶,廣州西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