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叫皇后梓童,原作子童。
最早見於《全相平話五種》:妲己乃問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進寶,近日進得何寶?將來與子童隨喜看之。《武王伐紂平話》原文呂后:子童領旨,九月二十一日未央宮下,斬訖韓信也。在明代小說中,子童逐被梓童所替用於對皇后的稱呼。如《西遊記》那國王急睜眼睛,見皇后的頭光,他連忙爬來道:梓童,你如何這等。
另一種說法為:武帝則因夜夢梓樹而幸衛子夫,從而得子,並立子夫為皇后。這或許就是帝稱後為梓童的開始,還有一種說法是皇帝的印章以玉雕成,稱做玉璽;皇后的印章以梓
皇上叫皇后梓童,原作子童。
最早見於《全相平話五種》:妲己乃問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進寶,近日進得何寶?將來與子童隨喜看之。《武王伐紂平話》原文呂后:子童領旨,九月二十一日未央宮下,斬訖韓信也。在明代小說中,子童逐被梓童所替用於對皇后的稱呼。如《西遊記》那國王急睜眼睛,見皇后的頭光,他連忙爬來道:梓童,你如何這等。
另一種說法為:武帝則因夜夢梓樹而幸衛子夫,從而得子,並立子夫為皇后。這或許就是帝稱後為梓童的開始,還有一種說法是皇帝的印章以玉雕成,稱做玉璽;皇后的印章以梓
梓為木中之貴者,古人用梓作為有兒子的象徵,皇帝冊立皇后,不僅是為了母儀天下,更重要的是為了建子嗣,承大統,以延續和維持王朝的長久統治,這是歷代帝王都極為重視之大事。把建儲稱作立國本。因而皇后稱梓童,也正迎合了封建統治者的這種心理。
“後”原為君主之意。在《詩經·商頌·玄鳥》上載:“商之先後,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鄭玄箋曰:“後,君也。”又《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說:“其南陵,夏後皋之墓也。”
《書經·說命中》說:“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這些“後”都是指君主,所以在上古時代,“後”是帝王的稱號。如大禹的兒子啟稱為“夏后氏”,還有傳說中射日的后羿。
歷史上,“後”是一會意字,“後”在甲骨文裡,左下方是一口字,右上方是一攏起的手,但自金文將字型成映象般翻轉,攏起的手移到了左上方,便一直沿用至今。
《說文解字》上載:“後,繼體君也,像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發號者,君後也。”因為在上古氏族部落中,一般發號施令者為女性的權威,所以“後”的意思為有權威的女性長輩。
在甲骨文的卜辭中,“後”還經常被用來代指氏族中的女性首領。所以,也因而引申為“帝王的正妻”等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