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守五戒,戒殺、盜、淫、妄語、飲酒,在守持五戒的同時,還要積極奉行十善。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言,五不綺語。六不兩舌。七不惡口。八不慳貪。九不嗔恚。十不邪見。
1、皈依一般要有足夠的願心。不管信心具足與否,願心必須要具備,願心堅固與否,主要看是否真心實意,誠心誠意。
2、皈依前要有一定的前期準備。在正式舉行皈依儀式之前要保持至少三日清淨,不殺生、不行淫、堅持吃素,不能吃素就吃三淨肉。
3、 皈依前要看大乘佛經,儘快明白佛法的根本。
4、看修行的書,如果明理不求實證,則不具備皈依條件。
皈依不守五戒會損福報。不論皈依或不皈依、受戒或不受戒,做人的標準是持五戒。
做人的標準就是戒殺、戒盜、戒淫、戒妄、戒酒,受戒是讓我們知道做人的標準,沒有受戒是連做人的標準都不知道。
1、忌淫慾,即使是沒有皈依的女人,如果淫慾太強也是不好的事情,會嚴重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和身體。那既然是皈依了,在這方面自然是需要注意一下的,不然的話就是對自己所皈依的神教的不敬,這樣的人本身就是不應該皈依的。在皈依之前,自己就應該先要知道能否承受住這些自己要注意的事情了。
2、忌殺生,殺生對於一個已經皈 ...
皈依沒有什麼戒律,但是皈依後就可以求受戒律了。
在家居士就可以求受五戒、菩薩戒,出家人就可以求受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
皈依是一切戒律的基礎,雖然皈依不是戒律,但是它有著戒律的性質。戒者既是不可去做,律者既是應該去做。皈依後不可皈依天魔外道,不可學習外道典籍,不可皈依外道邪眾等,這就是三條戒律。 ...
1、次序反了,應該先受三皈;
2、所謂“三皈納體,五戒培基”,先受三皈,然後才能受五戒;
3、受三皈,就是佛教徒,受五戒,就是真正修佛了;
4、若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完全受五戒,也可受其中的幾條,也可以完全不受。 ...
信佛不一定要皈依。剛開始信佛,不一定要皈依。有一定基礎,就會知道三皈依意義重大,再去皈依就可以。三皈依後才是正式的佛教弟子。參加皈依儀式,從此親近三寶,有利於進一步修行。 ...
皈依佛門一定要受五戒,佛教徒,應該要履行求受三皈五戒的儀式,因為這個儀式有法的作用,對修行生活都很有好處,能夠得到一個依靠的力量。
拓展資料:
1、佛門皈依沒有條件,任何人都可以皈依佛門,皈依最重要的是內心的皈依,外在的形式其實並不重要,因為佛法重實質而不重形式。只在形式上的皈依是得不到任何的受用 ...
1、諸法因緣生,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依自業而有,過去必然有與佛法相應的業因緣,即有了現在的皈依三寶的生活相。身邊親人信佛,到寺院去,禮拜佛菩薩,與信佛人交往,都是其因緣,與過去善業因緣和合,出生好念,即產生皈依佛門境相。
2、一切唯心造,一切皆心中之物,一念善心起,世界即為淨土,一念惡,皆是魔。想平國土清 ...
以下是對為什麼要皈依的解釋:
1、因為要成就佛道,徹底解脫,所以要皈依三寶。佛教是佛陀教育非宗教佛乃圓滿覺悟之意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開發自心即知何為佛。
2、寺是古代朝廷永久設立,直屬皇帝管轄的一級單位。在當時建立佛寺主要的工作,第一是將梵文翻譯成中文,第二是講經教學。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