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信,的下一句是:行必果。解釋:信:可靠,可信;果:果然,果真,有後果。說出的事一定可信,說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辦到。出處:《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墨子等特別強調的道德教育原則和方法。孔子認為言而不行的人,不是道德高尚的人,道德高尚的人,應當是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孔子在道德教育中,提倡身體力行,要求言行一致。墨子不僅強調言行一致,而且很注意言行中的功利效果。
言必信,的下一句是:行必果。解釋:信:可靠,可信;果:果然,果真,有後果。說出的事一定可信,說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辦到。出處:《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墨子等特別強調的道德教育原則和方法。孔子認為言而不行的人,不是道德高尚的人,道德高尚的人,應當是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孔子在道德教育中,提倡身體力行,要求言行一致。墨子不僅強調言行一致,而且很注意言行中的功利效果。
行萬里路。出自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卷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鄄鄂。古代萬卷指皇帝試卷。讀書為進京趕考,金榜題名。現比喻要努力讀書,讓自己才識過人並讓自己所學,理論結合實際。行萬里路跟讀書互補,讀書為靜態,行路為動態,書中知識有限,可透過行路眼觀耳識補其不足。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出自於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捲二》。杜甫也寫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詩句。後人又由此衍生出閱人無數、高人指路、貴人相助、自己去悟等。
讀書、行路、閱人、高人、貴人在成長過程中雖然都很重要,但是歸根結底還在於自己,自己開竅了、悟出了其中了道理,自然是一通百通,有了前面幾個步驟作為基礎,再發揮自己的悟性和潛能優勢,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學習是要用心的,博覽群書要加入自己的理解與體會,如果能在求知的過程中受高人指點、貴人相助,那麼仕途之路會走的更加順遂,若是機靈、聰慧的人則會在職場上和生活中更加如魚得水、大智若愚。
這個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發生在赤壁大戰前夕,曹操親率百萬大軍,駐紮在長江北岸,意欲橫渡長江,直下東吳。東吳都督周瑜也帶兵與曹軍隔江對峙,雙方劍拔弩張。曹操手下的謀士蔣幹,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讀書,便向曹操毛遂自薦,要過江到東吳去作說客,勸降周瑜。結果周瑜設下計策,令蔣幹盜得假冒曹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降書。蔣幹獻書曹操,令斬了蔡瑁、張允。後來蔣幹盜書用來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