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一下眼睛的時間大約是0.75秒,眨眼是一種快速的閉眼動作,稱為瞬目反射,不自主眨眼動作實際上是一種保護性動作,它能使淚水均勻地分佈在角膜和結膜上。
眨眼動作可使視網膜和眼肌得到暫時休息,這種不自主眨眼動作的起因,目前還不太清楚。有人認為是人類高度進化的表現。反射性閉眼運動是由於明確的外界原因透過神經反射引起的。
眨一下眼睛的時間大約是0.75秒,眨眼是一種快速的閉眼動作,稱為瞬目反射,不自主眨眼動作實際上是一種保護性動作,它能使淚水均勻地分佈在角膜和結膜上。
眨眼動作可使視網膜和眼肌得到暫時休息,這種不自主眨眼動作的起因,目前還不太清楚。有人認為是人類高度進化的表現。反射性閉眼運動是由於明確的外界原因透過神經反射引起的。
因為金魚沒有眼皮,金魚休息或睡覺時,都是沉在水底或靜止在水中不動。來休息調整自己的。所以金魚不會很累。
例如:陸地動物會眨眼的原因就是眼睛需要水份,而水份乾的很快,如果不依靠眨眼來散出水份,眼睛就會很痛,而魚生活在水裡,不用眨眼也沒關係。
一炷香的時間大約是多久 一炷香大概是幾小時
一炷香的時間大約是十五分鐘到一個小時不等。因為古代香的長度、粗細不等,有的香需要十五分鐘燒完,有的香需要一個小時才燒完。而古時指"一炷香"的時間也就是兩刻鐘左右即大約三十分鐘。
一炷香的來歷
一炷香的時間這個概念起緣於僧人打坐,那個時候寺廟裡沒有鐘錶,所以僧人們就燒香計時。他們每天要打坐修行,一天要打夠11炷香才行,打坐的過程中可以休息20分鐘。在那個時候燒香計時無疑是一種最好的方法了,因為它不僅攜帶方便,而且到處有賣的,還能營造氣氛。晚間打更的更夫也用香來確定時間,所以那個時候也叫“更香”。
古代記時的方法
1、地支計時法
古人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時”字表示。即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每一時辰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小時。子時就相當於現在的23點至1點,依此類推。
2、十二時段計時法
即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段,每個時段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各時段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呋、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夜半相當於子時,就是23點至1點,以此類推。
(1)天色:「夜半」;地支:「子時」;現代記時「23-1點」
(2)天色:「雞鳴」;地支:「丑時」;現代記時「1-3點」
(3)天色:「平旦」;地支:「寅時」;現代記時「3-5點」
(4)天色:「日出」;地支:「卯時」;現代記時「5-7點」
(5)天色:「食時」;地支:「辰時」;現代記時「7-9點」
(6)天色:「隅(音‘娛’)中」;地支:「巳時」;現代記時:9-11點」
(7)天色:「日中」;地支:「午時」;現代記時「11-13點」
(8)天色:「日(音‘跌’)」;地支:「未時」;現代記時「13-15點」
(9)天色:「晡(音‘哺’)時」;地支:「申時」;現代記時「15-17點」
(10)天色:「日入」;地支:「酉時」;現代記時「17-19點」
(11)天色:「黃昏」;地支:「戌時」;現代記時「19-21點」
(12)天色:「人定」;地支:「亥時」;現代記時「21-23點」
3、燃香
說起香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說起一炷香的時間,我們可是經常在電視裡面看到,往往大多數比賽都以一炷香燃完計時,故而燃香也是古人常用的計時方法。後來隨著歷史的不斷推進,一炷香慢慢的變成了一個計時單位,那麼一炷香是指多久呢?古時有“一時辰=兩個小時=四炷香”的說法,故而一炷香在古代往往指的是今天的半個小時。
4、更點計時法
這種計時法出現較晚,專用於夜間計時。古人把一夜分為五個時辰,一個時辰即一更,一更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一更是晚上7點至9點,二更是9點至11點……以此類推。三更半夜就是由此而來。古時為計時準確的需要,又把每一“更”劃分為五個“點”。
夜間時辰五更五鼓五夜現代時間
黃昏一更一鼓甲夜19-21點
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23點
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1點
雞鳴四更四鼓丁夜1-3點
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5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