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養生小知識
秋分養生小知識
飲食以清潤溫潤為主
入秋後,天乾物燥漸現,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出現口乾、唇乾、鼻幹、咽乾以及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症狀。
需要提醒的是,秋分的“燥”不同於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而白露的“燥”是“溫燥”,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其中藕、荸薺、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時調養佐餐的聖品。
多走走趕走抑鬱
秋令時節,若堅持適宜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調養肺氣,還可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
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出汗不多的專案,如散步、跳舞等。如此既可以得到鍛鍊,又可以避免寒氣透過毛孔進入人體。
宜早睡早起
秋季晝夜溫差大,易邪氣入體,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秋季夜愈深,寒氣愈重,寒氣很容易入侵體內,給以後腰腿疼痛埋下隱患,還會導致咳嗽等疾病。秋日清晨氣溫低,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增減衣服。在鍛鍊時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應等身體發熱後,方可脫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運動更要注意早晚溫差,以免受涼。
常笑宣肺
秋分養生起居調攝也很重要。秋季氣候漸轉幹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人們的情緒未免有些垂暮之感。這時,應保持神志安寧,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不同程度的笑對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內臟、肌肉等器官有適當的協調作用。
秋季穿衣要凍也要捂
添衣也不要過多過快,以使人體有抗禦寒冷的能力,所謂“春捂秋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兒童和老年人體質較弱,不同於青壯年人,對冷的敏感性較高,在秋季尤其要注意衣服的增減,早、晚應多穿些衣服,避免受涼感冒。特別要注意讓腳保暖,別讓腳部仍處於夏天中——光腳穿涼鞋,這樣很容易著涼,引起腸胃不適,甚至由此招來感冒。除了白天讓腳暖和外,晚上回來用熱水泡一會兒腳也很不錯。
防病
夏秋交替,“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正是因為中午熱,早晚涼,早晚溫差大,貪涼的人紛紛中招,醫院感冒發燒、腸胃病、呼吸道疾病等開始增多。進入白露節氣後,秋病也進入高發期,尤以氣管病、胃腸病、過敏病最為多見。
與此同時,隨著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心腦血管疾病也趕來湊熱鬧。過敏也是秋季比較常見的疾病,特別是過敏性鼻炎多發。
大雪節氣養生小知識 大雪時節衣食住行養生常識
大雪節氣養生小知識大雪時節衣食住行養生常識
1、食:適宜進補有講究
大雪時節氣溫較低,但天越冷越要多喝水。多喝水有利於氧氣的供給,呼吸順暢,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冬季以飲溫熱水為宜,要堅持在起床後和臨睡前喝杯白開水。另外要多吃青椒、番茄等深色菜以及鮮棗、獼猴桃、柑橘、檸檬等富含維生素C食物。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大雪時節是進補的大好時節,進補主要分為食補和藥補。食補:吃一些溫補性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等肉類,還要多吃一些益腎類的食物,如腰果、芡實、山藥、白果、核桃等。此外,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也要多吃一些,它們不僅可以補養腎氣還可抵抗寒冷,且能潤肺生津。大雪食補以補陽為主,但不可過於機械,應根據自身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結合食物之性來選擇。藥補:尤其是老年人或身體虛弱的人,在食補的同時,也可以用些藥物進補。大雪節氣常用的補藥有人參、黃芪、阿膠、冬蟲夏草、枸杞等,可和肉類一起做成藥膳食用。藥補要注意因人、因時、因地,才能真正達到養生的目的。
2、衣:重點注意關節保暖
大雪時節重點注意關節保暖。由於關節附近多是肌腱、韌帶等血管分佈較少的組織,而且四肢較常暴露在外,更易散失溫度,使關節僵硬,血液迴圈差,因而疼痛不止。因此,關節炎患者在寒冬須加強保暖。若能在冬季臨睡前溫水泡足,不但可以活血通絡有益關節,並可安神寧志,促進睡眠。
3、行:早臥遲起運動適度
大雪時節宜“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人們最佳的作息時間應是晚上十點至第二天早上六點,冬季早睡晚起也只是在此基礎上微調而已。早晚溫差懸殊,老年人要謹慎起居,適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冬季運動要充分做好熱身活動,選擇慢跑、快走最適宜。晨練不宜過早。冬季戶外運動時,最好選擇早上太陽出來之後的8點至9點,或者下午4點到5點之間進行。遇到空氣混濁、濃霧遮天的天氣,最好不要到戶外鍛鍊,可改在室內進行。此外,鍛鍊時運動量應由小到大,逐漸增加。此外,鍛鍊時運動量應由小到大,逐漸增加,尤其是跑步。不宜驟然間劇烈長跑,必須有一段時間小跑,活動肢體和關節,待機體適應後再加大運動量。
4、住:注重通風保溼
室內要經常通風除了白天要開啟門窗,讓空氣對流外,晚上應開小氣窗通風。人體細胞白天分泌高濃度的環磷酸腺苷,可以增強細胞功能;晚上則分泌高濃度的環磷酸鳥苷,具有減弱、抑制細胞功能的作用,所以深夜時人體抵抗力下降,虛弱、患病的人夜晚要特別注意。室內要保溼房間溫度太高而溼度太低,會引起身體不適,極易發生疾病。冬季室內保溼除每日向地上灑些水,或用溼拖把拖地板以增加溼度,也可在散熱設施附近放一盆水,讓水慢慢蒸發,以保持室內空氣溼潤。此外,在居室內養幾盆花草或是使用加溼器,也可調節室內溼度,使居室內充滿清新空氣。
大雪時節保暖須知:
想要全身保持溫暖,就要從部位保暖開始,其中,最容易著涼受寒的部位有頭部、頸部、腰部和雙腳。所以說,大雪節氣將至,未來氣溫會更低,為了確保身體溫暖,這些部位一定要保護好。
1、頭部保暖
大雪節氣將至,氣溫將會更低,對此建議大家出門的時候要戴好帽子,留長頭髮的人,則可以選擇不扎發,將頭髮披在肩上,同時用頭髮將耳朵遮住。另外,也可以戴口罩,避免寒風吹過臉部,導致臉部麻木。
2、頸部保暖
天氣將會更冷,所以說建議穿高冷的衣服,如果穿的低領的衣服,請繫上圍巾,而且最好是長圍巾,可以多纏幾圈,頸部能夠更保暖。
3、腰部保暖
腰腹很重要,一旦寒氣入侵了,可是很容易出現腰痛的。所以說,平日裡要記得穿多一點,想要腰部更保暖的話,可以隔著衣服貼暖貼,或者說穿上圍腰。選擇外套的時候,建議選長款的能夠遮住腰腹部的最佳。
4、雙腳保暖
雙腳是全身最容易受寒的地方,如果雙腳一直冰冷的,身體也暖起不來,會感到全身瑟瑟發抖。所以說,平日裡要做好雙腳保暖的措施,比如說穿有一些根的鞋子,這樣子離地面遠一點,寒氣也就少了一些。或者說穿加絨加厚的鞋子,雙腳穿上這樣的鞋子,能夠很快就暖起來。十分怕冷的女人,可以穿長筒靴,這樣的靴子能夠包住小腿,甚至穿到膝蓋、大腿的位置,更加保暖。
雨水養生小知識 雨水養生吃什麼
雨水養生小知識 雨水養生吃什麼
雨水時節倒春寒要注意
雨水時節,有時會出現嚴重的“倒春寒”現象。春天隨著天氣的變暖,人的毛孔開始擴張,當冷空氣突然來臨,極易使人患病。如遇強寒潮侵襲,一夜之間氣溫可下降10攝氏度,甚至降到零度以下,飄起鵝毛大雪。這種氣象變化,人們稱之為“倒春寒”。“倒春寒”的到來,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危害。特別是老年人的熱平衡能力較差,而且迴圈系統已不像年輕人那樣正常,很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刺激。在“倒春寒”期間高血壓、腦出血發病率明顯增高,這是因為交感神經受寒冷刺激興奮度增高,全身皮膚表層毛細血管收縮,使血流阻力增大,從而導致血壓升高。
氣候突變還會引起地球磁場的改變,造成人體植物神經紊亂,尤其是老年人及心腦血管病患者,不能適應這種突然的血壓升高,易出現腦出血的症狀。
因此,在雨水節氣中,應儘量不要在“倒春寒”時進行房事,因為即使進行房事時是在溫暖的臥室,不會受到寒風的侵害,可是房事會消耗人體大量的能量,當人在出門時,便不免要受到寒流的侵襲而得病。
雨水養生注意肝氣鬱結
在這種惡劣的天氣中,我們要保持平和的心情。人的肝氣旺而生髮,使人顯得精神煥發。但是,人的肝氣升發太過,就會出現面紅目赤、煩躁不安、四肢抽動等現象。其實,肝氣升發太過與肝氣鬱結都與人的情緒有著密切的關係。人因精神煥發,過於勞累不加節制,會使肝氣升發過甚;人因陰雨連綿,心情不快,也會使肝氣鬱而不升發,由此導致心臟病、高血壓的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引發舊病等。所以,靜心養性,求得性平氣和,使肝氣有升有節,是有益健康的。
雨水養生情緒穩定很重要
天氣變化無常,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及至心神不安。所以,保持情緒的穩定對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能夠做到“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是我們養生保健的關鍵。經中說“多笑則傷髒”,指的就是肝臟,所以說,春天應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但是卻不能使志過於喜樂,而應心存淡泊。
雨水養生吃什麼
雨水時節氣候轉暖,然而又風多物燥,常會出現皮膚、口舌乾燥、嘴唇乾裂等現象,故應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可多食大棗、山藥、蓮子、韭菜、菠菜等。由於春季為萬物生髮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洩,否則肝木生髮太過,則克傷脾土。唐代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五行中肝屬木,味為酸,脾屬土,味為甘,木勝土。所以,雨水時節的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可選擇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筒篙、薺菜、春筍、山藥、藕、芋頭、蘿蔔、荸薺、甘蔗等。
此外,還應遵循以下飲食原則:飲食有節,忌暴飲暴食;不偏食,多食五穀雜糧;飲食清淡,忌膏粱厚味;飲食不可過冷過熱,過冷傷胃氣過熱灼內膜;不勉強進食,不渴強飲則胃脹,不飢強食則脾勞;怒後勿進食;食後不要做劇烈運動。
雨水養生宜食粥
孫思邈在《千金月令》中提到:“正月宜食粥”,這是因為粥是易消化的食物,配合一些藥物而成的藥粥,對身體很有滋補作用,並且雨水時節肝旺脾胃虛弱,宜採用食粥的方法對脾胃進行滋補。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中記載粥方達62種之多,清代醫學家王士雄更明確指出“病人,產婦,粥養最宜”,並將粥稱為“世間第一補物”。
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氣旺,則各髒自強;胃氣一敗,則百藥難治。人的各種生理機能隨著年齡的增大逐漸衰老,消化功能當然也會隨之衰退,所以飲食以少而精和清淡熟軟為佳。粥以米為主,以水為輔,具有補脾潤胃、祛除濁氣等功效。藥粥具有湯劑、流質、半流質的特點,不僅香甜可口,便於吸收,而且可養胃氣、助肝陽、治療慢性病。它與丸散膏丹比較起來,可長期服用,無副作用,又可根據需要加減藥物。下面給大家推薦兩種養生粥:
枸杞粥
適量枸杞與粳米同煮成粥,早晚適量食用。枸杞性味甘平,是一種滋補肝腎的藥食兩用之品。春季選食枸杞粥,可以補肝腎不足,治虛勞陽痿,還可以降低血糖和膽固醇、保護肝臟、促進肝細胞新生。
紅棗粥
取紅棗、粳米同煮為粥,早、晚溫熱服食。紅棗具有良好的補益作用,對兒童的生長髮育有很大益處。特別是其性平和,能養血安神,久病體虛、脾胃功能虛弱者經常服用此粥對身體大有好處。
初伏飲食養生小知識 入伏的養生注意事項
初伏飲食養生小知識
1、多食用能夠清熱去火的食物
清熱去火是暑天裡必不可少的,像綠豆、蓮子、絲瓜、冬瓜、西瓜、西紅柿等食材都具有解暑的功效,脾胃虛或體質弱的人群則可以選擇薏米、扁豆等可健脾胃的食材。
2、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初伏時期氣溫高,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也比較快,體能消耗量增大,因 ...
春分養生小知識 春分6大生活起居養生常識
春分養生小知識 春分6大生活起居養生常識
春分養生小知識1、起居有常
日常生活中應當起居有常,勞逸結合,使生活節奏隨著時間、空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利用生機盎然的好時機,多做戶外活動,放鬆身心。
春分養生小知識2、飲食調理
春天養肝,宜多吃辛溫發散的食物,如多用豆豉、蔥、姜、韭菜、 ...
三伏天養生小知識 三伏天必須知道的常識
三伏天養生小知識
1、不宜大量吃冰
三伏天時氣溫炎熱,此時,身體體溫上升,吃冰的之後會沖淡胃液、刺激腸道、促使腸道蠕動和亢奮,減少食物在小腸停留的時間,影響到人體對食物的吸收和利用、造成脾胃損傷。
2、注意食酸補鹽
夏季容易出汗,鹽分也會損失很多。如果心肌缺鹽,搏動就會失常。最好多吃酸味以 ...
2020春分養生小知識 春分節氣養生留六大知識要點
2020春分養生小知識 春分節氣養生留六大知識要點
1、起居有常
日常生活中應當起居有常,勞逸結合,使生活節奏隨著時間、空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利用生機盎然的好時機,多做戶外活動,放鬆身心。
2、及時增減衣服
春季氣候多變,老幼病弱者應隨時增減衣服,不宜過早脫去冬衣,以免受寒,老年 ...
夏至養生小知識簡短 夏至時節養生七個必知小常識
夏至養生小知識簡短 夏至時節養生七個必知小常識
1、適當鍛鍊身體
鍛鍊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為涼爽的時候進行,場地可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清新的地方,鍛鍊的專案以散步、打太極拳、做廣播體操為好,劇烈的運動不宜做。
2、外出採取防曬措施
此時節,公眾應避免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曬 ...
2020清明養生小知識 清明時節衣食住行養生要點
2020清明養生小知識 清明時節衣食住行養生要點
一、衣
俗話說“二月亂穿衣”,說的是清明節前後,因為氣候變化多端,早晚溫差大,應該準備一件可以隨便穿脫的外套。早上出門上班時穿一件風衣,注意保暖,中午感到熱時,可脫掉,晚上下班回家再穿上,這樣就會有效預防感冒。所謂“春捂”也是這個意思,直到清明過後 ...
霜降節氣的養生小知識 霜降吃什麼養生
霜降節氣的養生小知識1、運動調神
霜降節氣天氣比較寒冷,此時人們的情緒會低落。比較好的改善方法,就是大家應該要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常見的就是慢跑、打球等這種強度不等的體育活動,這些運動都是能夠幫助人們消除煩悶、調養精神的良藥。
2、養陽早睡
霜降的時候,晝短夜長,這個時候人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