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秋夕節是哪個國家的

秋夕節是哪個國家的

  秋夕節就是中秋節的意思,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也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秋時分,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像日本、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都有過中秋節的習俗。

2016年韓國秋夕節是哪一天,又是學中國的

  在韓國,有這麼一個傳統的節日,跟我國的中秋佳節在同一天,而他們稱為是秋夕節,那麼,在韓國的秋夕節,和中國的中秋節,會不會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本期城市文化,小編帶你來了解。

  可能感興趣》》世界十大禁地排行榜

  朝鮮陰曆的八月十五稱為“秋夕”,也就是中國的中秋節。秋夕可以說是韓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一個豐收和感恩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陰曆新年)更隆重。

  祭祖和掃墓

  對於尊重傳統的朝鮮人來說,“中秋節”在朝鮮的受重視程度不亞於春節。每年的“中秋”假期,朝鮮都會上演“民族大遷移”的壯觀場面,就像中國的春運一樣。火車票和大巴票很難買,對於平均每家有1.5輛車的韓國來說,很多人都是開私家車回鄉的,所以高速公路上堵車十分嚴重。

  秋夕的清晨,朝鮮家家戶戶都會擺好新谷、水果酒、鬆餅、芋頭湯和各式各樣的水果祭拜祖先。朝鮮傳統上是由長子繼承家族的正統,因此秋夕祭拜祖先時,均是兄弟們到大哥家裡祭祖。祭典開始時,男人們都要恭敬地站立在祭桌前,主祭的家族長子要先把家裡的大門開啟,意指請老祖宗進到家裡來。然後回到祭桌前,燒香、獻花與獻酒,率領家庭成員行叩禮。在祖宗們享用祭品的時候,主祭者要向家人介紹祖宗的光榮事蹟,然後卜問祖宗是否已享用完祭品。完畢後,主祭者再率領家族成員對祖宗行叩禮,恭送祖宗。祭祖儀式完畢後,大人們將祭酒喝掉,然後開始吃團圓早飯。

  除了祭拜祖先外,秋夕還有掃墓的習俗,一般是在秋夕前一天或前兩天舉行,近代則多在當天舉行。因為韓國人的祖墳一般都在山上,所以祭掃祖墳被稱為“上山”。秋夕“上山”是一年中最重大的事情,即使有天大的事,也不能耽誤了“上山”。

  在韓國有一句俗語叫“做得好鬆餅,嫁得好人家”,朝鮮女孩子從小就要學做鬆餅,要為“嫁得好”而努力奮鬥。韓國人吃鬆餅就相當於中國人中秋節必吃月餅,除了品嚐它們的美味,更多的是傳達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堅持。

  除了一家團圓外,朝鮮“中秋節”還有祭祖和省墓的習俗。朝鮮秋節的祭祀非常的隆重和繁瑣。中秋早晨,每家每戶早上都起來很早,男女老少們都換上新衣服,舉行中秋“茶禮”(即祭祀),追思父母及祖上的恩德;而省墓則和中國清明節的掃墓差不多,一般是中秋節當天去祖墳伐草和祭奠,以盡孝心。當然,韓國中秋節的當晚,也少不了賞月活動。

  傳統民俗活動

  秋夕節當天,朝鮮都喜歡穿著傳統的服飾出遊。會到景福宮、韓國民俗村、國立民俗博物館、南山韓屋村等地進行踢毽子、打陀螺等各種秋夕民俗活動。還有機會欣賞到朝鮮一起玩蹺蹺板的場面,穿著色彩鮮豔的民族服飾的女孩在跳板的盡頭一起一落,那飄落的長裙像綻放在空中的花朵,非常美麗。忙了一天,月亮升起,屬於女性的時刻到來了,家家戶戶的女子穿上美麗的韓服,在皎潔的月光下圍成一圈翩翩起舞,跳起美麗的“羌羌水月來”舞。“羌羌水月來”就是數十名婦女手拉手圍成圈,一邊唱著“羌羌水月來”,一邊繞圈轉的遊戲,是專屬於女孩子的舞蹈。據說,在壬辰倭亂期間,李舜臣將軍和倭寇交手。為了威懾侵略者,李將軍讓女人們也穿上軍服,排列成隊,將山峰團團包圍起來,敵人看到李將軍的千軍萬馬,心裡非常害怕從而敗下陣來,於是後世便流傳下來這種舞蹈。

  另外朝鮮也對子女在秋夕當天回不回家和家人團聚,也算是子女對父母長輩孝不孝順的一種表現。

七夕節是哪個國家的節日 七夕屬於中國還是外國的節日

  七夕節是哪個國家的節日

  七夕是中國節日,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日期在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是流行於中國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七夕乞巧,最早起源於中國漢代,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習俗。遠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七夕節的由來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係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牛郎織女星象對應地理分野收錄於文獻《漢書·地理志》:“粵(越)地,牽牛、婺女之分野也”。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有幾個國家過七夕節

  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家也過七夕節的。

  1、日本

  受漢文化影響日本人也有過七夕節的傳統,他們稱“七夕祭”。日本的“七夕節”源自中國,據稱在奈良時代傳入。奈良時代中期開始,日本宮廷和上流社會模仿唐宮,七夕祭、穿針乞巧和七夕詩會蔚然成風。延續了“乞巧”的風俗與習慣,但是與愛情無關。

  七夕節原本是陰曆七月初七,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廢除了農曆,所以日本的七夕節,是每年陽曆7月7日。

  日本七夕節主要不是用來祈禱得到愛情,而是祈求姑娘們能擁有一身好手藝。每年這個時候,大人和孩子都會聚在一起,在五顏六色的長條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連同用紙做的裝飾品一起掛在自家院內的小竹子上。

  這個習俗是從江戶時代開始的。在快接近七夕的日子裡,很多地方都會有七夕竹子樹,在商店賣夏季服飾的地方、超市結款的地方,都會設立七夕許願樹。

  在一些大型的慶祝典禮上,還會舉行竹飾(由掛許願短籤演變而來)大賽,由當地的幼兒園、小學等學校組織或者公司,創作各自的竹飾,進行評比,選出最有特色的幾個進行展示。

  此外,日本各地每年夏天還會舉辦一年一度的“七夕祭”,人們身穿傳統服裝,載歌載舞,太鼓陣陣,“短冊”飄飄的街頭巷尾擠滿觀看和遊玩的大人孩子。配合“七夕祭”的,還有每年夏季的煙花大會。

  2、朝鮮半島

  文學家崔南善在《朝鮮常識》中記載,七夕原來是中國的習俗,後傳到了朝鮮半島,恭愍王(高麗第31代王)跟蒙古王后一起祭拜牽牛(牛郎)和織女星,並在那天把俸祿給百官們。

  韓國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風俗就是祈求織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織女一樣有著靈巧的手、織布織得更好。當天早晨婦女們把香瓜、黃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頭祈求,讓女人們織布的手藝越來越好。

  韓國七夕的另一個重要事宜就是祭祀,祭祀可分為家庭祭祀和集體祭祀兩種。韓國女性要在祭臺放上乾淨的井水,牛郎織女不再成為祭祀物件,她們主要是為了祈求親朋好友的平安。有些地方則舉行祈求豐收的田祭。

  韓國的七夕飲食也有講究,傳統食品有面條、麥煎餅,還有蒸糕。

  3、越南

  在越南,七夕的慶祝主體是華人,七夕有個別稱——“牛公牛婆日”。這一天,人們會到寺廟許願。胡志明市華人拜祭七夕所用的貢品以中國南方地區習俗為主,主要有:菱角、棋子餅、金錢餅、花生等,還有“禾秧”和一個“七姐盤”這兩種與“牛郎織女”傳說息息相關的貢品。

  參與活動的年輕人還把自己對愛情的期望寫在一張字條上,拜祭時許願,希望自己將來有個幸福的家庭。


國家法定節日嗎 七算不算節假日

  七夕節是國家法定節日嗎   七夕節暫時仍不不是中國的法定節假日,但是在兩會上有代表提出希望將七夕節納為國家法定節假日用來宣傳夫妻和睦和維護家庭關係。   “作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節日,農曆七月初七的七夕節是傳說中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的日子,倡導的是婚姻自主、愛情忠貞——我國現在的離婚率高,為什麼不能利用 ...

算不算國家法定節假日 七人們一般會做些什麼

  導語:在許多人的眼裡,無論兩個人在一起多長時間,七夕情人節的儀式感是不可少的,在這一天應該賦予它獨特的意義。那麼,大家知道七夕算不算國家法定節假日?七夕節人們一般會做些什麼?一起來看看。   七夕算不算國家法定節假日   不算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法定假日指的是國家規定放假的日子。不算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法 ...

起源

  七夕節[1]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 ,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 ...

相關習俗

  ①:南瓜藤下聽聲   ②:吃巧果   ③:拜巧姑   ④:穿針乞巧   ⑤:為牛慶生 ...

什麼時候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 ...

簡介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象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 ...

的由來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 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