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位於南美洲西部。北鄰厄瓜多、哥倫比亞,東界巴西,南接智利,東南與玻利維亞毗連,西瀕太平洋。海岸線長2254公里。安第斯山縱貫南北。
全境從西向東分為三個區域:西部沿海區為狹長的乾旱地帶,為熱帶沙漠區,氣候乾燥而溫和,有斷續分佈的平原,灌溉農業發達,城市人口集中。中部山地高原區主要為安第斯山中段,平均海拔約4300米,亞馬孫河發源地。東部為亞馬孫熱帶雨林區,屬亞馬孫河上游流域,為山麓地帶與沖積平原,終年高溫多雨,森林遍佈,地廣人稀,是秘魯新開發的石油產區。
瓦斯卡蘭山海拔6768米,為秘魯最高點。主要河流為烏卡亞利河和普圖馬約河。
全境從西向東分為熱帶沙漠、高原和熱帶雨林氣候。秘魯西部屬熱帶沙漠、草原氣候,乾燥而溫和,中部氣溫變化大,東部屬熱帶雨林氣候。時區是西五區,比格林尼治時間晚5小時,比北京時間晚13小時。秘魯礦業資源豐富,是世界12大礦產國之一。
秘魯,全稱為秘魯共和國,是南美洲西部的一個國家。北鄰厄瓜多和哥倫比亞,東與巴西和玻利維亞接壤,南接智利,西瀕太平洋,是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
古印第安語中,秘魯意為”玉米之倉”,因此地盛產玉米而得名。
首都:利馬,年平均氣溫18、7攝氏度,被譽為“世界不雨城”。
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24個省和1個直屬區。
國慶日:7月28日
秘魯共和國,簡稱秘魯,是南美洲西部的一個國家,北鄰厄瓜多和哥倫比亞,東與巴西和玻利維亞接壤,南接智利,西瀕太平洋。秘魯是美洲大陸印第安人古老文明中心之一,這裡曾孕育出聞名於世的小北文明、莫切文化和印加文明,後者更是成為了前哥倫布時期南美洲最大的國家印加帝國。現在的秘魯是一個總統制議會民主共和國,全國劃分為25個地區。安第斯山脈縱貫國土南北,西部沿海地區則為乾旱的平原,東部又有亞馬孫盆地的熱帶雨林。秘魯經濟主要依賴農業、漁業、礦業以及製造業(如紡織品)。秘魯人口3149萬,居南美洲第五位。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一些地區通用克丘亞語、阿伊馬拉語和其他30多種印第安語。百分之九十六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各民族文化傳統的融合在藝術、飲食、文學和音樂等領域創造了多元的表達方式。2018年1月1日,秘魯正式成為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秘魯的剪刀舞 一個人連跳兩三小時 剪刀舞是秘魯人的“功夫舞蹈”,也是世界上唯一用剪刀作樂器的舞蹈。每年的“比舞大賽”上,來自不同城鎮的選手都要進行對舞。對舞時間依體力而定,堅持時間最長的那個人就是勝者。記者見過一個很牛的藝人,一套剪刀舞竟然咬牙跳了兩三個小時。
比賽使用的剪刀可不是普通的廚房用具,而是 ...
1、秘魯幣是南美洲秘魯共和國的法定貨幣。
2、秘魯的貨幣原為索爾,但1985年發行新幣印蒂,1991年秘魯政府批准發行新貨幣,以新索爾代替印蒂,1新索爾等於100萬印蒂。
3、秘魯的輔幣進位是1索爾等於100分。
4、秘魯是南美洲西部的一個國家,北鄰厄瓜多和哥倫比亞,東與巴西和玻利維亞接壤,南 ...
1、希臘半島多山,連綿不絕、山勢陡峭的山脈將陸地阻隔為一個個地理上相互隔絕的小單位,這為後來形成一系列小國寡民、獨立自治城邦國家的政治格局有重要影響。
2、平原的缺少與土地的貧瘠限制了糧食的生產,季風氣候則有利於種植葡萄和橄欖,因此,透過海外貿易換取糧食成為維繫希臘人生存的基本途徑。進行大規模的海外殖 ...
位於南美洲西部的秘魯南部的納斯卡荒原上。
納斯卡線條是一種巨型的地上繪,有著廣大寬闊的直線,看起來就像機場跑道一樣,描繪的大多是動植物。位於南美洲西部的秘魯南部的納斯卡荒原上,是存在了2000年的謎局:究竟是誰創造了它們並且為了什麼而創造,至今仍無人能解,因此被列入十大謎團。
一片綿延幾公里的線條 ...
1、自然地理環境主要由地貌、氣候、水文、生物、土壤五要素組成,各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的,他們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個地理環境的變化,組成了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2、舉例: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下沉氣流及來自內陸的信風控制,氣候極其 ...
地理位置優越,三面鄰海,西鄰太平洋,東鄰大西洋,南面是墨西哥灣,海上交通便利 中部以平原為主,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東部由阿巴拉契亞山脈和拉布拉多高原組成 氣候大部分是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經濟發達: 密西西比河支流眾多,河網密,河流自北向南流,南北交通便利,鐵路橫貫東西,交通發達 。
美國的農業以 ...
瀘州市屬亞熱帶溼潤氣候區,南部山區立體氣候明顯。氣溫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溫、光、水同季,季風氣候明顯,春秋季溫暖,夏季炎熱,冬季涼爽。但受四川盆地地形影響,瀘州市夏季多雷雨,冬季多為連綿陰雨天氣,多輕霧天氣, 而全年少有大風,多為0-2米/秒的微風。年平均氣溫17、5─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