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秦晉崤之戰介紹

秦晉崤之戰介紹

  1、《秦晉崤之戰》是春秋時期史學家左丘明創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左傳》。按照戰爭的起因、發展和結局,文章可分為三個部分。由開頭至“秦師遂東”為第一部分,主要寫卜偃傳命、杞子密報、蹇叔哭師三個情節,這是戰爭的醞釀階段。從“三十三年春”至“滅滑而還”為第二部分,包括王孫滿觀師、弦高犒師、皇武子辭客三個情節,主要寫秦軍的驕縱無禮及襲鄭未遂的情況。從“晉原軫曰”到篇末為第三部分,包括先軫論戰、秦軍敗師崤山、文贏請三帥、先軫怒唾於朝、孟明謝賜、穆公悔過等情節,主要寫崤之戰的爆發和結局。這篇文章善於透過對話和行動塑造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外交辭令也寫得委婉含蓄,表面上謙恭有禮,實則暗寓譏諷,意在言外。

  2、秦晉原是盟國,結成“秦晉之好”。但是,秦國自穆公以來,國勢日益強盛,不滿於晉為霸主,也有野心稱霸中原。魯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27年),秦晉兩國圍鄭,鄭大夫燭之武機智地拆散了秦晉聯盟。於是秦穆公單獨從鄭撤兵,讓杞子等三人留戍鄭國,以防晉軍。晉文公因為曾受惠於秦,兩國關係沒有立即破裂。魯僖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5年),晉文公死,秦穆公悍然出兵襲鄭,導致了這一場秦晉崤之戰。這篇散文就是左丘明為了記錄此事而創作的。

秦晉崤之戰人物賞析

  1、蹇叔:老成持重,遠見卓識,忠心耿耿;

  2、弦高:忠心愛國,機警靈活;

  3、先軫:多謀善斷,忠直剛烈;

  4、晉襄公:優柔寡斷,納諫如流;

  5、秦穆公:剛愎自用,知錯能改;

  6、王孫滿:觀察敏銳,聰穎過人。

秦晉餚之戰特殊句式及翻譯

  1、鄭穆公使(人)視客館(省賓語)。白話譯文:鄭穆公派人檢視客館裡的情況。

  2、(鄭穆公)使皇武子辭焉(省主語)。白話譯文:(鄭穆公)派皇武子去下逐客令。

  3、杞子奔(於)齊,逢孫、楊孫奔(於)宋(省介詞)。白話譯文:(於是)杞子逃到齊國、逢孫、揚孫逃到宋國。

  4、(秦師)滅滑而還(省主語)。特殊句:爾何知!(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譯為“你懂什麼!”)


赤壁介紹

  1、赤壁之戰是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說在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一帶,大敗曹操軍隊的一次決戰。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   2、劉備在長坂坡(今湖北當陽境)被曹軍大敗後,於退軍途中派 ...

滅楚項燕有多少兵力

  1、秦滅楚之戰總共持續了3年,最後秦國接連滅掉楚國和越國。不過這場戰役並沒有記錄楚國是派出了多少士兵來打這場仗,而秦國那邊王翦和蒙武率領了約60萬大軍。   2、長平之戰上,白起將45萬趙軍全殲,而秦滅楚之戰卻沒有一個準備的傷亡數字。楚國也是一個人口眾多的諸侯國,這場戰役事關存亡,楚國肯定是全力以赴,兵力 ...

原文及翻譯

  1、原文:   癸酉,師陳於鞌。邴夏御齊侯,逄醜父為右。晉解張御郤克,鄭丘緩為右。齊侯曰:“餘姑翦滅此而朝食。”不介馬而馳之。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曰:“餘病矣!”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餘手及肘,餘折以御,左輪朱殷,豈敢言病。吾子忍之!”緩曰:“自始合,苟有險,餘必下推車,子豈識之?——然子病 ...

晉國為什麼要跟秦國打

  晉國要跟秦國打崤之戰,是因為晉國發喪,秦王不聽勸阻,派兵攻打晉國,然而,半路遇到一個晉國商人,商人機智,說道我國已知貴國軍隊前來,讓我前來犒賞三軍,商人一方面招待秦軍,一方面派人回去稟告晉國,秦軍見晉國已經知道,發兵很難,想要歸去,害怕師出無名,就去滅旁邊一個小國,晉國亦得到訊息,將準備裡應的秦國貴族趕走 ...

賭神至尊介紹

  1、高進乃世界聞名的賭神,他接受了日本黑幫名人上山的邀請,和新加坡有賭王之稱的陳金城在牌桌上決戰,決戰前他無意中踏入一個陷阱跌下山坡變成失憶。高進失憶後住在小流氓刀仔家裡,刀仔女友阿珍對他很是照顧。   2、刀仔從失憶的高進的賭術中得過好處亦吃過苦頭。高進堂弟高義醉酒闖進高進的女友Janet的房間,對其有 ...

博望坡介紹

  1、博望坡之戰,發生於漢獻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博望坡位於今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博望鎮。為抵禦劉備的北伐,曹操指派大將夏侯惇、于禁、李典於博望與劉備交戰。劉備打敗了夏侯惇、于禁,直到李典前來救援,劉備見好就收,選擇退兵。   2、日後,曹操將重心轉移至北方的袁譚與袁尚身上,無暇再顧及荊州的劉備,使其獲 ...

逍遙津介紹

  1、東漢末年,孫權在江北濡須口(今裕溪口附近)建立了軍事據點,作為東吳的北門鎖鑰;曹操渡重兵據守合肥、皖城(在今潛山縣境),作為向南攻吳的基地。因此,魏吳雙方在這幾個地方頻繁進行大戰。   2、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曾率兵在濡須口攻打東吳,攻破了東吳的江西大營,擒獲都督公孫陽 [13] ,在感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