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統一六國以後,以咸陽為都城,為建立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鞏固統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1、政治措施。確立皇權的至高無上,嬴政規定封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一切大權都集中在皇帝手裡。確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機構,在中央設定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度,全國劃分為36郡,郡下設縣。
2、經濟措施。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把秦國的圓形方孔錢,作為統一的貨幣,通行全國,這對促進各民族各地區的經濟交流,十分有用。
3、文化措施。統一文字,把簡化了的字型小篆作為標準字型,通令全國使用。焚書坑儒,加強思想的控制。
4、修築萬里長城。
1、薄賦尚儉。
太宗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注意輕徭薄賦,徭役的徵發不奪民時同時太宗崇尚節儉,曾遣散宮女三千多人,並下令免去四方珍貢,從而農業及民生得以不斷髮展。
2、救災恤貧。
隋末唐初天下大亂田園荒蕪,百姓流離唐太宗招撫流亡回鄉,授田給予耕作以安定民生。唐初關中連年災荒,太宗即開倉賑濟災民,又準百姓就食他州且拿出御府金帛,為災民贖回賣出子女使災民得以度過荒年。
3、扶持商業。
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中國君主專制王朝的經濟特徵
王安石變法。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時期,王安石發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變法自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至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結束,故亦稱熙寧變法、熙豐變法。 王安石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變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充實了政府財政,提高了國防力量,對封建地主階級和大商人非法漁利也進行了打擊和限制。但是,變法在推行過程中由於部分舉措的不合時宜和實際執行中的不良運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新法觸動了大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元豐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終。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提出“睜眼看世界”並積極實踐的第一人。在曾國藩的倡議下,中國建造了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他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棟樑之材,其中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中國的鐵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書梁敦彥、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
五四運動是哪一年 五四運動歷史事件
五四運動是哪一年
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透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
建軍節的由來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起義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譚平山領導。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 ...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北宋乾德年間,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避免下屬將領也被迫黃袍加身,起兵篡奪新生政權,透過酒宴方式,威脅利誘,要求高階將領交出兵權的歷史事件。
杯酒釋兵權是宋太祖為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所採取的一系列政治軍事改革措施的開始,被視為寬和典範。其後,宋太祖還在軍事制度方面進行了多項 ...
1、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
2、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鬥,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佈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 ...
不能單純的說歷史是沒有善惡和對錯的,只不過,我們所能看到的歷史都是既定歷史條件下由勝利者來編寫的。勝利者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輿論所偏向的一方,獲得或掌握了較多方面的媒體支援,對媒體和輿論有很大的引導作用。另外,各種政策的存在也是影響歷史記錄真實性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也是許多古代歷史事件存在不同說法的原因,即正史 ...
作用:保證了政令的劃一性郡縣制確立後,從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於政治安定和經濟發展;郡縣制從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來分封割據的狀況,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有利於防止地方割據分裂,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中央透過考課和監察以加強對地方政權的控制。由於自上而下的層層督課,使得中央政令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