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紙就是表面塗蠟的加工紙,既可以包裹東西,也可以蒸炊,且還有極高的防潮抗水效能和防油脂滲透效能,但是耐熱溫度低,不能作為烘焙使用。
油紙是用較韌的原紙,塗上桐油或其他乾性油製成。它具有耐高溫的特點,可烘培使用。
蠟紙就是表面塗蠟的加工紙,既可以包裹東西,也可以蒸炊,且還有極高的防潮抗水效能和防油脂滲透效能,但是耐熱溫度低,不能作為烘焙使用。
油紙是用較韌的原紙,塗上桐油或其他乾性油製成。它具有耐高溫的特點,可烘培使用。
立夏和夏至有什麼區別 夏至跟立夏是一回事嗎
立夏和夏至有什麼區別
日期不同
一、立夏和夏至都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立夏在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為立夏節氣,中國自古以立夏作為夏季開始的日子。
二、夏至,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90°,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
溫度變化不同
一、立夏節氣,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也是一年中天氣最熱、陽氣最盛的時候。
二、立夏後,因大雨開始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頭。這段時間,要特別注意多變天氣的影響。雨天應抓緊栽插,連陰雨天氣須提防小春收穫物生芽、黴爛。
三、夏至後,是進入伏天,北方氣溫高,光照足,雨水增多,農作物生長旺盛,是農作物生長的黃金時期,瓜果蔬菜也是如此。因此,此時的瓜果蔬菜要特別注意護理,把握好這個黃金時期。
風俗活動不同
立夏活動
一、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每逢立夏,人們都要吃煮鴨蛋,象徵生活圓滿,立夏日吃鴨蛋能祈禱夏日平安。
二、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也不會病災纏身。
三、在立夏的那一天,婦女們要聚集七家的茶葉,共同烹飲,說是立夏飲了七家茶,可以保證整個夏天不會犯困。
四、在民間,還有“立夏嘗新”的風俗活動。例如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
夏至活動
一、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夏至吃麵的習俗。民間也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二、廣東很多地方夏至時還流行吃狗肉,那裡有句俗話:“夏至狗,沒處走。”我國其他地方一般是人冬時吃狗肉,認為可以祛邪補身,抵禦瘟疫。
三、有些地方還有夏至頭上戴棗花的習俗。夏至這天女子們戴棗花,據說可以避邪,特別對治療腿腳不適很有用,因而她們在戴棗花時,往往還要念叨:“腳麻腳麻,頭上戴朵棗花。”
四、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
夏至跟立夏是一回事嗎
夏至和立夏是兩個不同的節氣,它們雖都是夏天的節氣,但是所代表的意思是不一樣的。
立夏
每年四月初一前後(公曆5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農曆的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此時,太陽黃經為45度,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
我國古代將立夏分為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蛄)蛄在田間的嗚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這時,萬物繁茂。立夏以後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人們往往會在立夏進補,以使自己的身子強健有力。
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為夏至日。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左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以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國的地域廣闊,有時候北方已經飄雪,南方依舊豔陽高照,呈現不一樣的景象,但到了深冬時節,相信都阻止不了西伯利亞冷空氣的南下,而且寒冷的程度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還區分了不同的時令,下面就來看看其中各有什麼特點。
冬至和立冬的區別
首先是節氣到來的順序不一樣,冬季的全部時令排序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冬排在首位,通常在陽曆的11月份,冬至在第四個,到了12月份才到來。在氣候上,立冬氣溫下降快冷空氣臨來,中國幅員遼闊,南北縱跨數十個緯度,因而存在南北溫差。而冬至南方溫度只有6℃至8℃左右,開始“數九”的第一天,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從氣候上看,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所以後者才是真正的深冬季節,氣溫是越來越寒冷。
分別有什麼習俗
在吃食上就有區別,立冬的時候主要以溫補的食物為主,例如雞鴨魚肉、羊肉爐、薑母鴨等等,而到了冬至則更講究了常見的有餃子、赤豆糯米飯、九層糕、冬節圓之類的。在活動上,立冬很流行冬泳,其目的是希望可以在冬季身體健康,並能夠有效的鍛鍊,然後多吃綠色蔬菜,及時補充營養。而到了冬至則有祭祀祖先的習慣,還有家人們團聚在一起,吃餃子或者湯圓,北京地區還會吃混沌。
關於冬天的農事歌謠推薦
立冬到末季,寒潮活動繁;氣溫緩緩降,蔬菜該收完。身上加衣服,居室吊門簾;注意冬季病,尤是氣管炎。小雪天漸寒,已到降雪天;下雪屬應時,下雨極少見。室外多寒風,活動受侷限;老年身體弱,關照理當先。大雪天已冷,接近最冷天;北風攜雪花,紛揚天地間。
樹上披白衣,地上鋪白毯;呼呼一陣風,如刀刮破臉。冬至這一天,日至南迴線;夜間時最長,白天時最短。家家吃餃子,護耳預防寒;自此入數九,最寒方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