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立夏的來歷和風俗講究+具體解析

立夏的來歷和風俗講究 具體解析

  每年一到立夏,氣溫就會上升得非常高,人們在沒有空調的環境中都會大汗淋漓。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之一,一般是在每年的四月初一前後,同時民間人們也會有很多的風俗講究,以求好運。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更是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交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度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前後,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是真正的“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鬥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進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開。立夏時節,萬物繁茂。

  迎夏儀式

  在很久以前,帝王在立夏節氣的時候都會帶領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

  鬥蛋遊戲

  中國很多地區至今都保留著鬥蛋遊戲這個立夏習俗,就是在這一天的時候長輩們都會用絲線編成蛋套,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掛在小孩子脖子上。疰夏繩即長命縷,用五色絲線繫於小孩手腕等處為其消災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立夏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

立夏的來歷和風俗

  1、立夏的來歷,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更是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交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這個節氣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一年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度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前後,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是真正的“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鬥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進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開。立夏時節,萬物繁茂。

  2、立夏的習俗,迎夏儀式:“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宮廷裡“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江浙一帶,人們因大好的春光明媚過去了,未免有惜春的傷感,故備酒食為歡,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崔駰在賦裡說:“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吳藕汀《立夏》詩也說:“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立夏日,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有的地方還有立夏日稱人的習俗。

202x年立夏的來歷和風俗 此節氣要“吃苦”

  告別春天之後,我們就迎來了夏季。立夏,顧名思義,是夏天的開始,所以立夏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的來歷最早要追溯到戰國時期了,對於古人來說,立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立夏要“吃苦”,指的是飲食方面,適宜吃些帶苦味的食物。

  立夏的來歷

  作為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立夏,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預示著夏天的到來,有著十分悠久的傳承。立夏節氣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古時按農曆劃分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立夏節氣一到,意味著夏天就將開始,此時的溫度明顯升高,炎暑降臨,同時農作物也進入旺盛生長,因此夏天是一個生長的季節。在古代,農民們在立夏節氣到來之際,要加強田間農作物的管理,因為這段時間也是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刻。

  立夏的風俗

  立夏最常見的風俗有以下這些:1、吃蛋,在民間,有立夏吃蛋,石頭踩爛的說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會勁頭足。2、秤人,立夏吃完中飯,有秤人的習俗。司秤人一面秤人,一面講著吉利話。3、喝粥,立夏這天喝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無病無災,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除此之外,部分地區還有吃立夏飯的習俗。

  立夏要“吃苦”

  立夏要“吃苦”,指的是,吃一些帶苦味的食物。俗話說:福自“苦”中來,苦味食物中所富含的生物鹼具有消暑清熱、推進血液迴圈、舒張血管等藥理作用。熱天恰當吃些苦味食物,不僅能清心除煩、醒腦提神,且可增進食慾、健脾利胃。如:苦瓜、苦菜、茶葉、咖啡等苦味食物亦可酌情選用。應留心的是,食用苦味食物不宜過量,不然或許致使討厭、吐逆等表現。苦瓜是很不錯的選擇,清熱解火。


芒種節氣的來歷風俗 第九個節氣農忙季節

  芒種夏季中的第三個節氣,氣溫也相對比較高,天氣非常炎熱,特別容易中暑,因此外出的時候要做好防暑措施。同時芒種是收穫的好時候,農民朋友們忙著進行收割農作物,辛苦但是感覺非常值得。   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這時候,這太陽剛好到達了黃經75°,時間一般都是在每年的6月5日 ...

冬至的來歷風俗 冬至有什麼禁忌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冬至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所以,永定河沿岸民間又把冬至俗稱為“日短”。他們認為,從冬至開始,陽氣四開,又有了“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故冬至有3種意義:一是陽極之至;二是陽氣之至;三是日行南至,故謂“冬至”。   從冬至這一天起,到驚蟄節後6天,共有九九 ...

二十四節氣立秋的特點 立秋的來歷風俗

  二十四節氣立秋的特點 立秋的來歷和風俗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變化。立秋的氣候特點:氣溫逐漸減低、秋老虎;立秋節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當立秋到來時,我國很多地方仍然處在炎熱的夏季之中。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天氣總體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 ...

芒種節氣的來歷風俗 芒種這天人們要幹什麼

  芒種節氣的來歷和風俗   芒種一詞,最早出《周禮》的“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東漢鄭玄的解釋是,“澤草之所生,其地可種芒種,芒種,稻麥也”。芒種有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鶪(jú)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芒種故事: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母子,兒子叫芒種,二十歲了還沒有娶妻,母親老得頭髮都白了 ...

夏至的來歷風俗 夏至人們會幹什麼

  夏至的來歷和風俗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   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之名由此 ...

國慶節的來歷風俗 國慶節的風俗特點

  國慶節的來歷和風俗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於帝王的登基、誕辰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將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   1949年10月1日 ...

勞動節的來歷風俗 五一勞動節節日由來

  勞動節的由來   勞動節源於美國芝加哥的工人大罷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萬工人為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鬥爭,終於獲得了勝利。為紀念這次工人運動,1889年7月14日,由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召集的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法國巴黎隆重開幕。大會上,與會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