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夏至的來歷和風俗+夏至人們會幹什麼

夏至的來歷和風俗 夏至人們會幹什麼

  夏至的來歷和風俗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

  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之名由此而來。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海口市這天日長約13小時,而黑龍江漠河則達到17小時之多,北京約15小時,而且,這天是太陽一年中照射北半球範圍最大的一天,也是太陽距地球最高的一天。夏至以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至為五月中。夏為大,至為極,萬物到此壯大繁茂到極點、陽氣也達到極致,所以是一年中夜最短、晝最長的一天,接近極地處是白夜,一年中最有詩意的一天。

  夏至人們會幹什麼?

  1、北京:冬至餃子夏至面

  “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麵。在民俗迴歸的當下,凡是跟夏至節令沾邊兒的吃食都賣得不錯。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麵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2、江蘇無錫: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

  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過餛飩,為孩童秤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3、嶺南地區: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

  “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於這一良好願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

  4、浙江紹興:夏至吃了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

  夏至日照最長,故中國紹興有“嬉,要嬉夏至日”之俚語。舊時,人不分貧富,夏於日皆祭其祖,俗稱“做夏至”。除常規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其時,夏收完畢,新麥上市,因有於是日吃麵嘗新習俗,諺日“冬至餛飩夏至面”。亦有做麥糊燒者,即以麥粉調糊,攤為薄餅烤熟,亦帶嘗新之意。

  5、山東:普遍要吃涼麵條,俗稱過水麵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麵條,俗稱過水麵,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緻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裡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遊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

  7、其它地區的夏至食俗

  在中國西北地區如陝西,此日食粽,並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驗肥瘦。農家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後食用或贈送親友。

  中國有些地區,此日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孃家吃飯,舅家必備莧菜和葫蘆做菜,俗話說吃了莧菜,不會發痧,吃了葫蘆,腿裡就有力氣。也有的到外婆家吃醃臘肉,說是吃了就會疰夏。

夏至的來歷和風俗

  夏至的來歷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紀,古人用土圭測量日影確定了夏至的時間,夏至的到來,說明一年中最熱的日子來臨了,夏至後一段時間氣溫會持續升高,直到入伏,在古代的時候,夏至是夏至節,在北方地區有吃麵條的習俗,江南一帶則有吃餛飩的說法。

  夏至風俗和來歷是什麼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被確定的節氣,其來歷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紀,古人用土圭測日影從而確定了夏至的時間,在《恪遵憲度抄本》中記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夏至的到來,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即將來臨,但是這個時候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在夏至後一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升高,大概過二三十天,才是最熱的天氣,所以也就是開始入伏。

  夏至在古代的時候還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又被稱為“夏至節”,在這一天有拜神祭祖的風俗習慣,以便求得豐收,在我國北方地區,還有“冬至混沌夏至面”的說法,在夏至的時候要吃麵條,而在江南一帶,夏至的時候經常會吃餛飩,還有用稱來給人量體重的習慣。

芒種節氣的來歷和風俗 芒種這天人們要幹什麼

  芒種節氣的來歷和風俗

  芒種一詞,最早出《周禮》的“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東漢鄭玄的解釋是,“澤草之所生,其地可種芒種,芒種,稻麥也”。芒種有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鶪(jú)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芒種故事: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母子,兒子叫芒種,二十歲了還沒有娶妻,母親老得頭髮都白了,也不能幹重活。芒種很孝順,又勤勞,一個人挑起生活的重擔。有一次他母親想吃鮮魚,正是十冬臘月天氣,芒種就將冰凌砸開,然後打撈鮮魚讓母親吃。

  離芒種家不遠的山神廟下住著聰明伶俐俊俏的蕎麥姑娘,由於她相貌十分出眾,心靈手巧,幾家財主都企圖搶霸她為妻。蕎麥姑娘經常到池塘邊洗衣擔水,被芒種這種孝順母親的行為所感動,她就經常藉故和芒種接觸,慢慢地,他們相愛了,並結了婚。

  他們生活的地方經常乾旱,所以播種五穀就難以有好的收成。有一年大旱,秋後地淨場光,家裡只收了點蔬菜,這怎麼能熬過漫長的隆冬歲月啊!

  芒種就決定把全家心愛的小馬駒牽到集鎮上去賣,好換些糧食過冬。妻子給芒種換上可體的新衣新鞋,打整一番,臨走時又囑咐,可千萬早些還家。

  當芒種牽小馬駒的韁繩時,小馬駒眼角滾出了淚珠。芒種心裡很難過,但為了生活,有什麼辦法呢,他也掉了眼淚。

  直到掌燈時分,芒種才趕集回來了,妻子笑嘻嘻地給他盛來了熱騰騰的飯菜,母親開口急忙詢問馬駒賣了多少錢。憨厚直心腸的芒種說:“人家買馬駒的老闆給我留下了他的姓名和地名,等幾天再付錢”。

  接著他就敘述老闆的地址和名字:“我叫東北風,來自冰凌宮,家住花木凋零寨,兄弟居官在京城。”母親聽了皺起眉頭焦急地說:“你這個傻孩子呀,百八十里哪兒有這個村名,這樣的人名啊,你可上當受騙啦”。

  芒種發了愣,後悔莫及,心焦如火。聰明伶俐賢惠的妻子,廚手摸了摸頭上繡著粉紫色花辦的頭巾,嫣紅的嘴唇微微顫動,眼珠子傳神似的,她親呢地輕拍一下丈夫的肩膀,噗哧地笑了。

  母子倆欣喜地揩著眼淚,凝望著蕎麥姑娘:“莫非你有什麼好主意?”蕎麥姑娘說:“東北風吹來陣陣寒,是個韓字,冰凌宮是條來路源,是個露字,這個買馬駒的人就叫韓露。花木凋零寨沒有花開了,這個村子就叫落花村。”

  母親聽了高興地說:“好好好,落花村就在後山,離這一百掛零里路,落花村有姓韓的,快快快,找他要帳去。”

  芒種日夜趲行百里路程,翻山越嶺,逢人詢問,果然找到了落花村,又找到了這個買馬的老闆。韓露是個五十多歲鬍子拉茬的老頭子,他放下手中的酒胡蘆,又驚奇又高興,甕聲甕氣地對芒種說:“小夥子呀,誰告訴你我的名字和我家住的村名呀。”芒種照直地說了。

  當韓露知道是芒種的妻子時,他暗自驚喜:“她難逃出我的手心。”朝思暮想,夢寐以求的美貌女子找到啦!他眯縫著象刀割的眼睛,用手撓了撓光溜溜的夜壺腦袋,得意忘形,如獲什麼寶貝似的。

  韓露甜言蜜語地對芒種說:“你若能領我見到你的妻子,我就付你馬價……芒種無奈,只好依了他,把韓露領回家來。

  蕎麥姑娘相貌確實出眾,緋紅的嘴唇,俊俏的臉龐。韓露見了,一心要霸佔蕎麥姑娘為妻。

  韓露有土地百頃,錢財萬貫,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他依仗兄弟白露在京城裡居官,便胡作非為,任意搶霸民女。八月初六這天,他帶領十幾名家丁,騎馬直奔芒種家,前來搶親。

  再說蕎麥姑娘,她思前想後,恨透了這人面獸心的韓露,決心不受他的汙辱。她囑咐丈夫要好好侍奉和孝敬母親。

  芒種牢記妻子的囑咐,少說話,慢開口,一切躲著寒風走。他心裡想著妻子不久還會回來……韓露來搶親,得知蕎麥姑娘逃走,命令人馬向深山密林裡搜查。這天清晨漫山遍野起了茫茫大霧,四處看不到蕎麥姑娘鈞身影。

  韓露心急似火,暴跳如雷,大罵老天不該起這場迷人眼目的大霧,他橫衝直闖,揚鞭催馬,不一會兒,馬落坡跌在池塘裡,韓露被水淹死了。

  第二天在蒜頭崖下找到了蕎麥姑娘的屍體,手裡還攥有遺書一封:“隋投意合結夫妻,恩愛美滿兩相依,可恨霸道心不善,逼得夫妻兩分離。待到來生再相見,銀花如雪開滿地……”

  芒種母子二人看了遺書,哭了三天三夜。芒種給妻子薺麥姑娘穿上素日裡她珍愛韻柳黃綠的布衫和紫綠色的羅裙,髮髻上又紮上粉白色的花朵,在這嶺下灼向陽窪裡埋葬了她,築了一個高大的墳丘。

  第二年夏天三伏天裡,突然一群娃娃們高興地喊起來:“蕎麥姑娘回來啦!芥麥姑娘回來啦!”芒種急忙到墳頭去看,唉呀!美極啦,綠綠的葉兒,紫紅的根兒,粉白花兒,枝幹窈窕,幾天之後又結了飽實實黑瑩瑩的三角形粒籽。

  芒種高高興興地把粒籽收藏起來,來年雨水晚,漫田遍野種上它,秋來好一場大豐收啊!寒露節令到來,颳起了一場寒風,孩子們高高興興蹦蹦跳跳地唱著:“唉喲喲呀,寒露風啊,透心涼啊,真霸道啊,好混賬啊,你別吹啦!蕎麥收啦!早上場啦!”

  從那時候起,這芒種和蕎麥姑娘的故事就流傳下來了。

  芒種風俗:

  送花神的習俗。據說農曆二月初二花神下凡百花盛開,被稱為花朝節,在那一天民間風俗迎花神。而芒種在五月,花生退位,百花已經開始凋殘敗落,一些地方就會在芒種這一天舉行祭祀花神的儀式活動,送花神上天歸位,盼望來年再次相會,其盛況可以從《紅樓夢》的描述中可見。雖然現在傳統的祭祀儀式已經失傳,但是一些地方也會有祭祀活動。

  在皖南地區還有安苗的農事習俗活動。在芒種節氣前,新的水稻已經種完並且茁壯成長。在芒種這天,皖南的人們會舉辦安苗祭祀活動,祈求能夠在秋天有個好收成,他們家家戶戶用新的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各種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的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貴州東南部的侗族在每年的芒種節氣前後還會有打泥巴仗的習俗。當天,新婚的夫婦由要好的青年陪同,一起到田裡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後,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還有一個比較文藝的習俗活動就是煮梅。在中國南方,芒種時節是楊梅剛剛成熟的時節,新鮮的梅子還很青澀,無法入口,在這個時候將青梅加工後,就不會有酸澀的感覺,還可讓民眾品嚐到最新鮮的青梅,喝到最早的香甜楊梅酒。著名的三國“青梅煮酒論英雄”以及曹操“望梅止渴”都是在這個時節發生的,給梅賦予了特殊的文化內涵。在這個不熱不涼的時節,與好友對坐,一起煮酒飲酒,也是十分風雅文藝的趣事,就像《三國志》中描寫的那樣: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


立夏的來歷風俗講究 具體解析

  每年一到立夏,氣溫就會上升得非常高,人們在沒有空調的環境中都會大汗淋漓。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之一,一般是在每年的四月初一前後,同時民間人們也會有很多的風俗講究,以求好運。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更是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交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 ...

芒種節氣的來歷風俗 第九個節氣農忙季節

  芒種夏季中的第三個節氣,氣溫也相對比較高,天氣非常炎熱,特別容易中暑,因此外出的時候要做好防暑措施。同時芒種是收穫的好時候,農民朋友們忙著進行收割農作物,辛苦但是感覺非常值得。   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這時候,這太陽剛好到達了黃經75°,時間一般都是在每年的6月5日 ...

冬至的來歷風俗 冬至有什麼禁忌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冬至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所以,永定河沿岸民間又把冬至俗稱為“日短”。他們認為,從冬至開始,陽氣四開,又有了“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故冬至有3種意義:一是陽極之至;二是陽氣之至;三是日行南至,故謂“冬至”。   從冬至這一天起,到驚蟄節後6天,共有九九 ...

二十四節氣立秋的特點 立秋的來歷風俗

  二十四節氣立秋的特點 立秋的來歷和風俗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變化。立秋的氣候特點:氣溫逐漸減低、秋老虎;立秋節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當立秋到來時,我國很多地方仍然處在炎熱的夏季之中。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天氣總體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 ...

夏至狗肉節風俗 夏至狗肉節是怎麼來的

  夏至狗肉節風俗 夏至狗肉節是怎麼來的   夏至狗肉節就是荔枝狗肉節 ,是廣西玉林市民間自發形成的節日,是一種歡度夏至的傳統民俗。每年夏至這天,豪爽好客的當地民眾習慣於聚在一起食用狗肉,呼朋喚友地聚在一起歡度夏至,並用新鮮荔枝就酒。   玉林人夏至吃荔枝狗肉,是自九十年代興起的一件事,但民間早已有所傳。據民 ...

國慶節的來歷風俗 國慶節的風俗特點

  國慶節的來歷和風俗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於帝王的登基、誕辰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將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   1949年10月1日 ...

勞動節的來歷風俗 五一勞動節節日由來

  勞動節的由來   勞動節源於美國芝加哥的工人大罷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萬工人為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鬥爭,終於獲得了勝利。為紀念這次工人運動,1889年7月14日,由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召集的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法國巴黎隆重開幕。大會上,與會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