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立春的民間風俗+立春有什麼傳統活動

立春的民間風俗 立春有什麼傳統活動

  導語:立春,又名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等,是二十四節氣之首,代表萬物起始、一切更生的開始。古代立春時節就要準備耕種,為了祈求來年作物豐收,風調雨順,民間還要舉行很多活動。那麼,立春有什麼傳統活動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立春的民間風俗。

  立春的民間風俗

  1、咬春

  “立春”這一天,中國民間習慣吃蘿蔔、姜、蔥、麵餅,稱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風俗又有不同的表現,在南方則流行吃春捲。“立春”這一日,我國民間咬春的另一種食品就是蘿蔔。因為蘿蔔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

  2、迎春

  立春時“迎春”也是一項傳統習俗。舊俗立春前一日由兩名藝人頂冠飾帶沿街高喊:“春來了”,就是傳統的“報春”。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喜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遊的主要形式。

  3、打春

  “打春”,是以“鞭打春牛”來“催農耕作”。春牛有紙牛和泥牛之分,扮作芒神的人用紅絲綢纏扎的鞭子猛抽春牛三下,即為“打春牛”,意為打走春牛的懶惰,督促人們在春回大地之際,趕緊耕種。

  立春節令俗食

  春盤

  春盤是立春飲食風俗之一,主要是取生菜瓜果餅糖放盤中饋送親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盤裡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餅、餌五種。蔬菜主要有:豆芽、蘿蔔、韭菜、菠菜、生菜等。杜甫《立春》曾雲“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田艾籺

  田艾籺是春季常見的時令食品。開春時節,萬物復甦,正是田野上田艾生長的全盛時期。田艾約10釐米高,葉子粉綠色,花朵白中間綠,全身絨毛。據《食物本草》介紹,田艾具有祛溼、暖胃、清腸等功效。

  立春祭

  立春祭,是一項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之日迎春已有數千年曆史,民間極為重視。立春祭活動包括祭春神、敬土地、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唱春歌、吹春曲、詠春詞、咬春捲和打春糕、舞麒麟、敬老、宴席大盆菜等。

  立春時節怎麼養生?

  飲食:立春之後,陰消陽長,此時更應多補充一些富含纖維的粗糧、豆子和果蔬,以順應春天之際,身體元氣需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此外春天多吃麵食、穀物,適當放一些蔥、蒜等,有助於將封藏了一冬的陽氣喚醒,生髮五臟的活力。

  起居:梳頭百下。《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春天是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故春天梳頭正符合這一春季養生的要求,有宣行鬱滯,疏利氣血,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

  閒庭散步。春日到來,萬物欣欣向榮,人們亦順應春生之勢而動,日出之後、日落之時宜散步健身,散步時衣服儘量寬鬆舒適,鞋要輕便,適當活動可活血散瘀、生髮陽氣。

立春的民間風俗 立春各地迎春習俗活動盤點

  立春的民間風俗 立春各地迎春習俗活動盤點

  1、立春祭

  立春祭是一項傳統民du俗文化活動。立春祭活動內容包括祭春神(主管農事的春神句芒亦稱芒神)、太歲、土地等眾神,還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動。

  2、春祠薦新

  祭祖習俗傳至後世變為正月初一的祭祖活動,有的地方在初一以後幾天不掃除屋宅,即是擔心觸犯了回家過年受享的祖魂。

  3、籍田

  古代在立春日舉行的籍田禮,籍田的內容包涵有對地母的祈求。在籍田儀式後聚飲,這是後世“團拜”和“賀年”的一種雛型的儀俗。

  4、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後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

  5、貼“春”字

  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6、打春牛

  舊時,立春這天全村按輩分大小,用鞭子鞭打一頭土做的牛。把打爛的碎土扔進農田裡,預示著這一年豐收。

  7、咬春

  早在漢代就有立春吃生菜迎春的習俗。魏晉時期,人們用五種味道辛辣的蔬菜組成“五辛盤”來“咬春”。到了唐代,五辛盤變成了味道更好的春盤。

  8、祭祀祖先

  在許多地區,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廣東《新安縣誌》載:“民間以是日有事於祖祠。”立春時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較特殊。河南《汝陽縣誌》載:“設春宴,啖春餅,薦卜、梨。”

  9、踏春

  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喜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遊的主要形式。

  10、搶春

  這裡的“牛土”或“牛紙”是指在官署鞭春之後,也就是在土牛或紙牛被打碎之後,圍觀的民眾搶得的土塊或紙片。人們相信,牛土或牛紙可以帶來吉利。因為人們認為春牛是春的象徵,所以爭搶“牛土”或“牛紙”的行為稱為“搶春”。

立春的民間風俗 立春節氣風俗及飲食介紹

  立春風俗

  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 “打春牛”風俗活動用的“牛”。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類似牛形狀。上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官民先於約定的農壇上祭祀。爾後由縣執事(縣長)親手扶犁執鞭打“春牛”,以示春耕開始。接著由群眾作扶犁耕地狀。邊耕邊打“春牛”,口喊: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穀豐登”等吉祥話語。

  祭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

  迎春

  為了迎春,先在縣城郊區選擇一片風水好地,搭起“春棚”準備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於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

  迎春活動是在立春當天舉行,具體時間以曆書表為準,有時在當日辰時,有時在子時半夜。迎春活動一般都在浩浩蕩蕩的儀仗隊伍中,抬上春官遊行顯威,前擁後擠,威風無比。並有報子、馬弁等身著長袍馬褂,或各樣奇裝異服,坐在二人抬的獨木槓子上,邊進行邊做戲,打渾鬥趣,引人發笑。

  迎春的隊伍由四面八方擁向春棚前集中,然後到縣政府(縣衙)報喜迎春。

  春社

  春社是古時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為甲日,後多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舉行。《禮·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嘗、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後始有春、秋二社,約在春分、秋分前後舉行。社日以祭神為主,併兼有鄉鄰聚會的意思。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社日,四鄰並結綜會社,牲醪,為屋於樹下,先祭神,然後饗其昨。”唐代詩人王駕《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可見古人對祭祀社神十分重視,以後成為風俗流傳後代,成為一種祭祀活動,意為大地繁衍萬物,禱告祭祀,以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

  貼宜春字畫

  春天到了,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這種風俗在唐代長安就有。據記載:立春日,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畫”。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開”等內容。還有人給門楣上張貼一段祝願之詞,表示迎春的志願。如果會繪畫的人,常給門楣上畫一幅《臘梅圖》。

  遊春、報春

  迎春報喜後開始遊春,各村各社的鑼鼓隊和儀仗隊走在前邊,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後邊。邊走邊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遊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十分壯觀。遊遍周圍村莊,大街小巷。

  遊 春的隊伍進入春場(檢閱場地)後,繞場遊兩圈,然後各自列隊站在安排的場地上。此時,恭請知縣老爺入春棚安坐,舉行報春儀式。按傳統的風俗,設有報春臺, 身著奇裝異服的報子,手執紅黃各色彩旗,上場第一報——“風調雨順”,群眾同聲呼應;第二報——“五穀豐登”,群眾亦同聲呼應;第三報——“國泰民安”, 群眾再同聲呼應。每來報者均有賞。

  糊春牛

  糊春牛這項風俗活動是在立春前開始進行的,按傳統的作法,由縣政府(縣衙)聘請紙紮能手好匠,於立春前到縣城聚會,精心製作春牛圖 像。一般用竹篾綁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紙,塗上顏料,一個牛的形象就製作成功了。俗謂糊上紅黃色的紙多,當年就“五穀豐收”;糊上黑色紙,當年 收成不好。所以知縣安排多用紅黃紙,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後,舉行開光點睛儀式,即設立香案,頂禮朝拜。

  立春佩燕子

  佩燕子是長安、關中一帶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們喜歡在胸前佩戴用綵綢剪成的“燕子”,這種風俗起自唐代,現在仍然在農村中流行。因為燕子是報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徵。所以許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廳房正中或房簷下,修建燕子窩,只要你能在庭房檁條下或房簷的牆壁上,搭上一小頁墊板,上寫“春燕來朝”四字,燕子就可自己建築起窩來。燕子是候鳥,春天飛到北方,秋天飛到南方。“不吃你家穀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一窩兒子。”所以向陽人家都喜歡在自己院落房舍裡,招惹燕子繁殖生息。每年立春這天,人們都喜歡佩戴“燕子”,特別是小孩,父母早就給他(她)們準備好了,他們戴在胸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興高采烈,雀躍有餘。

  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種傳統的習俗,流傳在陝西澄城一帶。每年立春日,婦女用各色布綹編成布穗,或用彩色線纏成各種形態的“麥穗”。然後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掛在牲口如驢、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單貼在牆壁上,用來鎮壓驅防毒蠍。如寫:“穀雨三月中,天師到門庭。手執七星劍,斬殺蠍子精。”白水縣人民於穀雨節也有類似的活動,如在黃表上寫:“穀雨日,穀雨晨,奉請穀雨大將軍。茶三盞,酒三巡,蠍子立刻化為塵。”用以驅除毒蠍。陝西西鄉一帶人民,每年在穀雨日天剛亮時,用柳枝鞭打四壁,以禳除毒蠍。

  戴春雞

  戴春雞是陝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母親用布製作一個約3釐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表示祝願“春吉(雞)”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掛於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認為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前者稱為“禳兒疹”,後者稱為“散疹”。

  立春飲食

  春盤:春盤又稱五辛盤,是細切五種辛辣的生菜盤裝而成。包括蔥、蒜、韭菜、蓼蒿、芥五種食物,有助於預防流感。

  春餅:春餅又叫荷葉餅,早期的春餅是用麵粉,烙成薄薄的餅皮,包著炒好的豆芽、韭黃、粉絲一起食用。

  春捲:春捲實際上是由春餅發展來的,將春餅放入油鍋炸熟,外表金黃酥脆。

  蘿蔔:蘿蔔性寒味辛,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民間稱其為“小人參”,能夠增強機體免疫力。

  春菜:立春這一天應該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有迎新之意,又能養生保健。


立夏的民間風俗 立夏哪些民俗活動

  立夏的民間風俗 立夏有哪些民俗活動   1、迎夏儀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舊時,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 ...

立春風俗立春

  1、“立春”立雞蛋的原因:在我國民間的傳說中,不僅僅只有“立春”可以立起雞蛋,還包括“春分”和“秋分”,也是可以的,或者說很容易把雞蛋立起來。在農村,老一輩的人們認為如果一個人可以在“立春”的時候能把雞蛋立起來,這一年的運氣就會好,其實人的命運怎麼會與一隻雞蛋聯絡在一起呢,開始這純粹是一種民間娛樂風俗罷了 ...

婦女節什麼風俗 婦女節活動

  婦女節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個節日,並且婦女節跟其他很多節日一樣有些地區是有一些習俗的,那麼婦女節有什麼風俗?婦女節有啥活動?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婦女節有什麼風俗   1、掌權日:每年的1月4日,是瑞士某些地區的“婦女掌權日”,在為期4天的節日中,家裡大小事務全由婦女說了算, ...

處暑的民間風俗哪些 處暑之際各地民俗活動盤點

  處暑的民間風俗有哪些 處暑之際各地民俗活動盤點   處暑的民間風俗有哪些: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蕭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 ...

大暑的風俗文化哪些 大暑當天我國民間各種風俗活動

  大暑的風俗文化有哪些 大暑當天我國民間各種風俗活動   大暑的風俗文化有哪些——送“大暑船”   大暑送“大暑船”活動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大暑船”完全按照舊時的三桅帆船縮小比例後建造,船內載各種祭品。活動開始後,50多名漁民輪流抬著“大暑船”在街道上行進,鼓號喧天,鞭炮齊鳴,街道兩旁站滿祈福 ...

立春的習俗 立春民間習俗哪些

  立春的習俗   1、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迎春設春官,預告立春之時。然後祭句芒神,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古時祭祀完句芒神就由郡縣太守等象徵性耕種,並打春牛,代表民間可以進行耕種了。   2、遊春( ...

民間立春的習俗 立春節氣7大民間習俗活動

  民間立春的習俗 立春節氣7大民間習俗活動   民間立春的習俗一: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   民間立春的習俗二: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後才能在立春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