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民俗有哪些+立秋有哪些民俗活動
立秋民俗有哪些 立秋有哪些民俗活動
立秋民俗有哪些
1、貼秋膘:由於夏天天熱難免會影響人的食慾,所以會瘦下來。瘦了當然就要補了,人們會選在立秋這一天吃美味佳餚,大家一般都會選擇吃肉(燉的、烤的、燒的、煮的、滷的等各種做法的肉)意在象徵著“以肉補膘”,這就是所謂的“貼秋膘”。
2、咬秋:有些地方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者香瓜,一家人一起啃西瓜,大家認為這樣既可以預防秋痱子又可避免冬天和來年春天的腹瀉,這就是“咬秋”。
3、喝立秋水:由於夏季流汗較多,人們會在立秋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積暑,免秋來腹瀉、鬧肚子。
4、秋社: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每逢立秋,人們會在這天“煮灶粥”“做灶”來祭祀神仙,表示感謝。
5、吃秋桃子:在有些地區立秋日當天每人都要吃一個桃子,把桃核留下來,等到除夕夜那天扔到火中燒為灰燼,這樣象徵著來年無災無難。
立秋的農事活動
秋的含義,有莊稼快成熟的意思。立秋日對農民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立秋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實,單晚圓稈,大豆結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會給農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所以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之說。
秋後還有一伏,立秋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實,單晚圓稈,大豆結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會給農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所以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之說。雙晚生長在氣溫由高到低的環境裡,必須抓緊當前溫度較高的有利時機,追肥耘田,加強管理。
立秋後如何養生
調整起居
進入秋季,應做到早睡早起。建議大家適當提前睡覺時間,在晚上十點左右入睡,早晨六點左右起床,與天地同步,每天睡眠8小時左右,可以保持最佳的身體狀態,養生的效果事半功倍。
適當運動
居家期間,我們可以透過嘗試學習一些中醫的功法來鍛鍊身體,如八段錦、五禽戲等,堅持鍛鍊,定能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調節情緒
立秋之後,要做到“精神榮平”,即從容、平和、平靜的意思。從中醫角度來說,秋在五臟對應於肺,如過度悲傷、擔憂,情緒焦慮、激動等,均容易損傷肺氣,出現咳嗽、胸悶、氣喘、氣逆等不適症狀,所以要儘量保持心平氣和,心情舒暢。平時可以用玫瑰花、綠梅花、白菊花、陳皮、炒麥芽等泡水喝以舒緩情緒。對於體虛、易感人群來說,在這段時間可以用黃芪、黨參、太子參、西洋參等泡水喝,或服用玉屏風顆粒來補氣固表,提高正氣。
除此以外,立秋養生還需做到“防疫化溼”。現在仍處於“三伏天”的中伏,暑溼仍較明顯,易出現四肢睏倦乏力、頭暈昏沉、口中黏膩不爽、腹脹納差、腹部肥胖、舌苔偏厚等脾虛溼盛的表現,我們可以從飲食、藥膳、按摩等方面來健脾化溼,防疫邪。
最佳化飲食
建議大家平時可多吃絲瓜、蓮藕、冬瓜、黃瓜等,加強蛋白質的攝入如雞蛋、牛奶等。同時,避免吃可能損傷脾胃的冷飲、冰水、冰西瓜等,日常可以用百合、蓮子、山藥、綠豆、赤小豆、薏仁等共同煮水喝來養陰潤肺,健脾化溼。
按摩艾灸
正常人群可以每天按摩迎香、風池、合谷、足三里等保健穴位,每穴位按摩2分鐘左右;同時可以艾灸神闕、關元、中脘,每次5-10分鐘,每天3次,可以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
立秋習俗有哪些 立秋16種風俗活動和飲食
立秋習俗有哪些
1、吃西瓜
江蘇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為啃秋。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後一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後,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因此立秋後就不再吃西瓜。
2、做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3、吃清涼糕
在金華市民的心裡,立秋吃西瓜、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何為清涼糕?就是用番薯澱粉熬成羹狀,倒在碗裡。待第二天早上,結成一整塊。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後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4、喝“立秋水”吃“涼宵”
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而川東的傳統習俗,立秋這一天老百姓要吃“涼宵”,即用優質糯米制作、再進行冰凍的粥。一方面表達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另一方面象徵夏日即將結束,秋天即將來臨。
5、吃“福圓”
立秋節氣是臺灣省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6、食秋桃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7、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秋天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很多地區的民俗帶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東是這一類民俗的典型代表。
8、食小赤豆
從唐宋時起,還有在立秋,必須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9、懸秤稱人
清朝時,那時嘉興的民間流行在這天以懸秤稱小孩的體重,再將體重與立夏時的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叫“苦夏”。那時的人們認為,既然瘦了就需要“補”,也就是立秋時俗稱的“貼秋膘”。
10、貼秋膘
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說的是天涼以後,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補充一下因伏天食慾差、加上流汗而帶來的虧虛,提高免疫力。
11、稱水
以前,宿遷老百姓要在立秋前後用容器裝滿水,容器的大小要一樣,然後稱重。如果裝的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後的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在淮安,湖上漁民也有立秋稱水之習,根據水質輕重,推測秋水漲落,水重則是不祥之兆,舊有秋水漲,賣漁網之說。
12、吃餃子
瀋陽立秋當然要“搶秋膘”包餃子(吃黃瓜會越來越瘦,吃茄子會越來越胖)。在東北有句俗語:坐子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立秋一般是吃餃子或者包子,習慣叫“搶秋膘”。我搶你碗裡的一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13、祈福
在常州的武進地區,立秋會舉辦秋會紀念猛將菩薩,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另外,由於古時候,常州經常發生蝗蟲災害,在立秋當天農民也會往稻田裡插上三角旗,驅趕蝗蟲。在鹽城的民間也流傳著“爭秋奪福”的說法,這至少有兩三千年的歷史。
14、吃雞蛋
此外,立秋這天,在我國其他地區還有吃雞蛋、桃子等習俗。雞蛋,性平,補氣虛,有安神養心的功能。雞蛋不傷脾胃,嬰幼兒、孕婦、產婦、病人等都適合,但不宜多吃,每天1——2個比較合適。
15、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16、吃茄子
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裡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
關於立秋的節氣介紹 立秋的知識有哪些
關於立秋的節氣介紹
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每年公曆8月7-9日左右,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節氣。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到了立秋,梧桐樹必定開始落葉,因此才有“落一葉而知秋”的成語。秋季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個節氣,是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立秋又稱交秋,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
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立秋又稱交秋,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立秋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季節到了。此時中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髮育時期。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的節氣。
立秋習俗盤點
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全國不少地方的這種曬秋習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
貼秋膘
“立秋”這一天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 ,但“貼秋膘”要適度。伏天人們胃口普遍較差,食慾不振,不少人會瘦一些,因此有了“貼秋膘”的習俗。專家提醒,適當的“貼秋膘”有益於恢復體力,但是若貼補過分,相對運動不足,消耗熱量過低,則易導致“秋胖”。
啃秋
“啃秋”,也稱“咬秋”,在立秋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
喝秋水
由於夏季流汗較多,人們會在立秋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積暑,免秋來腹瀉、鬧肚子。
2021年立秋時間
《2021年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8月7日14時54分將迎來“立秋”節氣,意味著夏盡秋來,金風漸至。
諺語中把立秋分為三候,即“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生動形象描繪了這個階段的氣候特點,涼爽的風吹來,已不及大暑天時的炎熱,清晨時會有露水,也就是大霧凝結而成的,寒蟬在天冷時叫聲低微,通常於夏末秋初時在樹上鳴叫。
關於立秋的諺語
1.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
2.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
3.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
4.立秋早晚涼,中午汗溼裳。
5.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6.立秋三場雨,夏布衣裳高擱起。
7.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頭。
8.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無雨人人憂。
9.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
10.秋前北風馬上雨,秋後北風無滴水。
立秋的諺語有哪些 立秋農諺天氣諺語大全
立秋的諺語有哪些
1、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2、早晨立秋涼颼颼,晚上立秋熱死牛。
3、七月雨,八月旱,棉花桃子像雞蛋。
4、要想吃辣蔥,得使炕洞壅。
5、立秋有雨一秋吊,吊不起來就要澇。
6、立秋處暑有陣頭,三秋天氣多雨水。
7、坑內菱角採下來,繼續管好藕葦芡。
...
處暑的民間風俗有哪些 處暑之際各地民俗活動盤點
處暑的民間風俗有哪些 處暑之際各地民俗活動盤點
處暑的民間風俗有哪些: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蕭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 ...
關於立秋的諺語有哪些 立秋諺語大全
關於立秋的諺語有哪些 立秋諺語大全
1、立秋才去頭,晚了兩三候。
2、立秋早晚涼,中午汗溼裳。
3、立秋三場雨,夏布衣裳高擱起。
4、立秋溫不降,莊稼長得強。
5、立秋雨滴,谷把頭低。
6、立秋種芝麻,老死不開花。
7、立秋雨豐,黍子返青。
8、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無雨人人 ...
關於立秋的節氣介紹 立秋有哪些知識點
關於立秋的節氣介紹 立秋有哪些知識點
立秋的氣候特點:氣溫逐漸減低、秋老虎;立秋節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當立秋到來時,我國很多地方仍然處在炎熱的夏季之中。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天氣總體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真正開始時 ...
描寫立秋的唯美詩句 立秋的古詩四句有哪些
描寫立秋的唯美詩句
1.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劉禹錫《秋風引》
2.相望試登高,心飛逐鳥滅。——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3.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李白《南軒松》
4.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李商隱《柳》
5.蕭蕭江上荻花秋,做弄許多愁。——賀鑄《眼兒媚·蕭蕭江 ...
立秋的知識有哪些 立秋的特點和節氣文化
立秋的知識有哪些
1、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
2、立秋時節在民間也被人們稱為七月節,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公曆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為立秋。
3、立秋三候: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一候為5天,立秋15天,逐漸變涼。
立秋的氣候特 ...
春分有什麼習俗 春分傳統民俗有哪些
春分有什麼習俗 春分傳統民俗有哪些
春分的習俗有春祭、立春蛋、送春牛、吃春菜和放風箏。
春祭
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春分掃墓開始時,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等等。然後開始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
立春蛋
春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