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端午節故事之端午為什麼掛艾葉?

端午節故事之端午為什麼掛艾葉?

  端午節相信作為中國人沒有不知道的,每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端午節。當然童鞋們也都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詩人屈原,那麼只有這些嗎?這樣可不夠哦,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中國傳統節日故事之為什麼端午節要掛艾葉。

  隋唐時期,端午節從風俗形式上都繼承了前朝。但是,從性質上講,原來有特定意義的節日風俗活動,到此大多演變為節日娛樂活動。“惡日”已不惡,逢凶化吉,充滿了節日的歡樂。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詩序》中記述:皇宮端午日盛況,召來儒雅臣僚,大張筵席,“廣殿肅而清氣生,列樹深而長風至”。

  唐代民間端午風俗活動形式也類似前代。像《酉陽雜俎》就記載:“北方婦人,五日進五時圖、五時花,施之帳上。是日又進長命縷,宛轉繩結,皆為人像帶之。”長命縷,只是製作上有所不同,用絲縷結成人形,更有裝飾性。五時圖則是五毒蛇、蝠、蜍、蜥蜴之類,是五毒圖之前身,此俗一直影響到明清時期。午時花則是石榴花,五月正是榴花吐豔之時。

  宋代以後,端午節許多風俗有了新變化。漢魏時以朱索、桃印施於門戶,止惡氣驅瘟避邪,而宋代卻講究貼天師符。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雲:“端午,都人畫天師像以賣。”還有合泥作張天師,以艾為頭,以蒜為拳,置於門戶上。

  到了明代,端午節又吸收了金人射柳之風俗。明永樂年間禁宮中就有剪柳之戲,剪柳即射柳,北方人還有將鵓鴣鳥藏在葫蘆,懸於柳枝,彎弓射之。如果射中葫蘆中,鵓鴣就飛出來,以此來定勝負。這種民間比賽也是常在端五日舉行,考其淵源,正是遼金遺俗。

  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沐蘭節”,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採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有的還將艾草紮成虎形,再貼上艾葉於其上。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蒜一樣都有殺菌作用。端午期間,時近夏至,正是寒氣暑氣互動轉換之時,從飲食到穿衣、行動都得注意。

  寶山縣有諺語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於是,端午節這天,人們以菖蒲作寶劍,以艾作鞭子,以蒜頭作錘子,又稱為“三種武器”,認為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做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日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

  是日採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臺灣民間也有在端午時貼“午時聯”,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有些午時聯上有下列的句子“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榕枝在民間的意義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也有地方習俗是掛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蟲毒。

  山丹方劑治顛狂,榴花懸門避黃巢,石榴花正是這個季節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為一常見的中藥。而石榴花和黃巢的關係,還有一段故事。黃巢之亂的時候,有一次黃巢經過逼個村落,正好看到一個婦女背上背著一個較大的孩子,手上牽著一個年紀較小的,黃巢非常好奇,就詢問原因。

  那位婦人不認識黃巢,所以就直接說因為黃巢來了,殺了叔叔全家,只剩下這個唯一的命脈,所以萬一無法兼顧的時候,只好犧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黃巢聽了大受感動,並且告訴婦人只要門上懸掛石榴花,就可以避黃巢之禍。

  【結束語】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為什麼要在門前掛艾葉 端午節懸掛艾篙的風俗

  端午節為什麼要在門前掛艾葉 端午節懸掛艾篙的風俗

  端午節時期,天氣漸熱,蚊蠅滋生,多雨潮溼一,細菌繁殖快,容易生病,人們藉助盡掛的艾葉散發芳香的氣味,來驅逐蚊蠅蛆蟲,淨化汙濁空氣,是一種科學實用的好辦法。由此看來,端午節插掛艾篙,對於保持居室衛生和促進身體健康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端午節懸掛艾篙的風俗

  端午節懸掛艾篙是一項很重要的風俗,也是端午節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每逢農曆五月初五,天剛放亮,人們便成群結隊早早地到野外採艾篙,帶回家,插掛在門上,這種風俗叫“插艾”。較早記載插掛艾篙習俗的是六朝梁人宗凜的《荊楚歲時記》:“荊楚人以五月五日並踏百草,採艾以為人(形),懸門戶上以攘毒氣。”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在端午節的早晨,有用剛剛採來的艾葉浸泡的水洗臉、洗手、洗身的風俗。據說,用艾葉水洗了臉、手、身,就不會受蚊蟲叮咬。還有的地方的人們千脆把艾葉夾在鬢髮中。

  艾葉還能加人食品中。古代浙江一帶清明時吃的著團,一些地方包的艾葉粽子,就是用嫩艾葉汁和糯米制成,清香而能助消化。法國有一種著名葡萄酒叫“味美思”,其主要香料就是艾葉的汁,酒味清香,甜中帶苦,一些外國人習慣在就餐前先飲一杯作為開胃酒,以增進食慾。

  提煉出的艾葉油又是一種很好的天然香料油,具有強烈的青草芳香氣和自然涼爽感。生活在大都市的外國人,因喧囂的環境和緊張的生活而感到壓抑,嚮往大自然的恬靜和氣息,於是,他們特別鍾情於用艾葉油作香料的自然型、野草型的香水化妝品。

  端午節懸艾草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一連幾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家家戶戶都存下了幾囤麥子。大米、白麵頓頓吃,日子一長,人們就有些吃膩了。這樣一來,有的人就不把糧食當糧食了,胡亂糟踏起來。

  有一天,東村李二嬸淘麥子,麥子撒了一地,她不但不撿起來,反而把撒落在地上的麥子連同柴草一起塞進爐灶裡燒了;又有一次,西村張大嫂正在做飯,家裡養的豬來鬧食,她隨手拿起幾隻玉米給豬吃。恰巧,這兩件事都讓天上的過往神看見了,感到人間隨意浪費糧食太可惜,就回天宮報告了玉帝。

  玉帝聽了,以為世間人人都這樣,勃然大怒,便派太白金星訪查實情,意欲降災凡人。

  太白金星裝成老者模樣,來到凡間去訪查。他來到一家農院,見院子裡曬著几席麥子,旁邊一位白髮老大娘正一粒一粒地拾撒落在地上的麥粒。太白金星走過去間道,“老太太,收成這麼好,還心疼這幾粒麥子幹啥?”老大娘嘆了口氣說:“俺是從荒年活過來的,受過無糧捱餓的苦。如今年成好了,那也不能忘記過去的苦呀了沒有這顆顆粒粒,那有千石百鬥。”太白金星見老大娘的話說的在理兒,便說:“你老要勸後生們節儉過日子,浪費糧食,就是造孽啊!”說完就告辭了。他還沒走多遠,就聽見不遠處,有個娃娃哭喊:“娘,我再不扔摸啦藝再不敢啦了”

  說完就又嗚嗚地哭起來。

  太白金星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個10多歲的孩子,把吃剩的摸扔到地上不要了,他媽硬要他撿起來,當著大家的面吃了。兒子怕挨母親的打,只好吃了。

  太白金星看到這兩件事,覺得世人不像過往神察報的那樣壞。於是想,如果這次真的降災人間,不就使成千上萬的善良人遭殃了嗎?若迴天宮如實報告,玉帝正在氣頭上,恐怕不信,這樣就不好交差了。他感到左右為難,但急中生智,想起一個好辦法,急忙召集村裡百姓,說出了自己的身份和下凡到人間的緣故,勸大家要節約過日子,別隨便糟踏五穀。最後告訴大家說:“五月五日玉帝親自視察人間,若要不遭劫難,各家各戶要早早起床,採來艾篙插掛在所有的門窗上。_艾筒不是一般的篙草,它既能遮·蔽玉帝的眼目,又能掩蓋人間村落,”說完太白金星一轉眼就不見了。

  這一訊息很快傳遍了各家各戶,人們都早早做了準備。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那天早晨,各家的門窗上都用新採來的艾篙插滿,遮得人間一片綠色,一股香氣。卯時,玉,帝站在南天門一看,·不覺一驚,人間怎麼這樣淒涼,到處長滿了野草,如果再降災黎民,人間不就沒有煙火了嗎?他把過往神叫過來,責備了一通,就打消了降災人間的想法。

  從此以後,人們為避免災難臨頭,疾病纏身,百蟲侵咬,每年到了端午節這天,就早早採來艾篙插在門窗上,古老的插掛艾篙的習俗就流傳下來。

端午插艾葉戴香包寓意什麼 端午節為什麼要佩香囊

  端午插艾葉戴香包寓意什麼

  端午插艾葉的寓意:

  在民間風俗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門上插艾草和菖蒲,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佩戴身上用來以驅瘠化斂。也有吃五毒餅這—習俗,象徵可以防小人,健康好壇的好兆頭。

  端午節戴香包的寓意:

  據傳,戴香包的目的,一方面象徵屈原的品德節操將馨香溢世,流芳千古;另一方面又能起到驅瘟避疫,強身健體的作用。

  端午節戴香包習俗的由來

  追溯香包的起源,早在先秦時代,女子用五線製成的飾物戴在頭上,到了南北朝時期,就發展為香袋,到了唐代,出現了裝有香料的香球。香包的主要原料是雄黃、艾葉、燻草等,其作用在古代被神化了,就如《封神榜》中的小哪吒的紅兜肚,有鬥邪必勝的效果。

  在所有的端午的習俗中,最富於靜態美和溫馨氣息的莫過於製作和佩戴香包。以前醫藥水平不發達,人們就把具有殺菌作用的雄黃、艾草、菖蒲研成粉末,用布包起來戴在胸前,利用它散發出來的氣味驅散夏天的蚊蟲。同時,做香包屬於女紅,也有很多女孩子做來送給意中人。

  端午懸艾蒿的由來

  端午節懸掛艾篙是一項很重要的風俗,也是端午節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每逢農曆五月初五,天剛放亮,人們便成群結隊早早地到野外採艾篙,帶回家,插掛在門上,這種風俗叫“插艾”。較早記載插掛艾篙習俗的是六朝梁人宗凜的《荊楚歲時記》:“荊楚人以五月五日並踏百草,採艾以為人(形),懸門戶上以攘毒氣。”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在端午節的早晨,有用剛剛採來的艾葉浸泡的水洗臉、洗手、洗身的風俗。據說,用艾葉水洗了臉、手、身,就不會受蚊蟲叮咬。還有的地方的人們千脆把艾葉夾在鬢髮中。艾葉還能加人食品中。古代浙江一帶清明時吃的著團,一些地方包的艾葉粽子,就是用嫩艾葉汁和糯米制成,清香而能助消化。法國有一種著名葡萄酒叫“味美思”,其主要香料就是艾葉的汁,酒味清香,甜中帶苦,一些外國人習慣在就餐前先飲一杯作為開胃酒,以增進食慾。

  端午節香包放什麼能驅邪庇佑

  1、艾葉

  研究發現,用鮮艾葉煙燻能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等細菌起到殺滅作用。此外,艾葉還有理氣血、逐寒溼、溫經、止血等功效。

  2、菖蒲

  葉片含有揮發性芳香油,能提神通竅、健脾消洩、殺蟲滅菌。外用能驅菌殺蟲,內服則有清涼、健胃、祛風、提神等作用。

  3、香茅

  有檸檬的芳香,全草所含揮發油是香茅油,能祛風除溼,散寒解表,還能防蟲咬。

  4、雄黃

  燥溼祛風,殺蟲、解毒。研究發現,本品含有砷,若飲雄黃酒等於吃砒霜,當慎重飲用。

  5、柚子葉

  是芸香科植物柚子的葉子,所含的揮發油有橘子皮的味道,可以防治風頭痛。

  6、白芷

  祛風燥溼,消腫止痛。採用艾葉、蒼朮、白芷等中草藥在室內煨燒,更有闢穢、消毒、淨化空氣驅滅蚊蟲的功效,對淨化居住環境有一定作用。

  7、青蒿

  全株有香氣,所含的揮發油佔全草的0.3——0.5%,主要成分是桉油精、古旋樟腦等,全草可以提取青蒿素,能清熱解毒,還能抑制病菌生長。

  8、龍船花

  所開的花就像端午節的龍船頭所佩帶的紅花而得名。此草性涼,有清熱涼血的功效。


端午節對嗎

  1、端午節掛艾葉是對的。   2、端午總是有很多傳統習俗,“戴艾虎,飲艾酒,食艾糕,燻艾葉”。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艾草代表招百福。艾蒿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可驅蚊蟲。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 ...

端午節對嗎

  1、端午節掛艾葉是對的。   2、端午總是有很多傳統習俗,“ 戴艾虎,飲艾酒,食艾糕,燻艾葉”。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艾草代表招百福。艾蒿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可驅蚊蟲。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 ...

端午節什麼時候

  艾葉是在端午節當天掛的。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過端午節的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據瞭解,早在晉代人們已經開始把艾蒿掛在門上,到了南北朝時代,掛艾蒿發展為掛艾人。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 ...

端午

  1、端午節要掛艾葉,是因為艾草具有一些揮發性物質,蚊蟲對這種物質非常敏感,一般的蚊蟲都不會主動招惹艾葉,但是艾草的這種氣味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厲害,如果要達到整個院落都充滿這種揮發物質,起到驅蚊的效果,門口放那一點艾草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2、是因為傳統儀式的流傳,起到祈福的作用。在古代,端午季節雨水較多 ...

202x端午一把行嗎 端午節門口草要多久

  2022端午掛艾草掛一把行嗎是很多人都有的疑問,畢竟端午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每每該節日到來的時候像划龍舟、包粽子都是各地通用的習俗,不過有的地方還會懸掛艾草,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看看端午節艾草掛幾根有講究嗎。   2022端午掛艾草掛一把行嗎   看地方的講究,不過大多數地區對這個沒有講究。   ...

端午節草早上好還是晚上好 端午草幾點鐘好

  端午節掛艾草早上好還是晚上好是很多人都有的疑問,畢竟端午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每每該節日到來的時候像划龍舟、包粽子都是各地通用的習俗,不過有的地方還會懸掛艾草,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看看端午當天什麼時候掛艾草。   端午節掛艾草早上好還是晚上好   端午節掛艾草一般都是在早上掛的,之所以有這個講究據 ...

端午為什麼要

  中國人是一群具有深厚的節日情懷的群體,每個節日都有自己獨有的傳統習俗,春節全家團聚吃年夜飯、元宵節猜燈謎、中秋吃月餅、臘八節吃臘八粥等這些大體是相似。但有些習俗因為區域文化的差異,習俗內容也會有所差異。   掛艾草葉可驅邪去病   相傳端午當天為整年當中花草藥性最為強烈的日子,所以在端午時大家通常會佈置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