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趕蛟龍:《初學記》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用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這樣就不用擔心再被蛟龍破壞了”,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為我國端午節食品。
紀念屈原: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寓意求子:九子粽即為九隻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並且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五彩繽紛,多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粽子”是“眾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功名得中:“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時寓意學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舉考試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節時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舉中的。
光宗耀祖:“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節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戶戶的人都在過端午的時候吃上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自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舊保持寒食節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
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
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屈原,後來端午節吃吃粽子逐漸發展為我國端午節食品。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史料中關於粽子的記載,始於東漢。當時的粽子包成牛角狀,稱為“角黍”。西晉周處《風土記》稱:“古人以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櫚葉心之形。”另據古籍記載,夏至用黍和雞祭祀祖先,早在殷、周時就有。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端午節的由來
提起端午節,人們馬上就會想起屈原。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生長在二千多年前戰國末期的楚國,官位僅次於宰相。由於楚王寵信奸信、聽信讒言,將忠貞的屈原削職流放。屈原在流放期間,寫下了抒發自己憂國憂民情懷的著名詩篇《離騷》等。當他聽說楚國都城鄭都(今湖北江陵縣境內)被秦國攻破,痛不欲生,於公元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懷抱石塊,縱身跳人滾滾的淚羅江。屈原投江後,江中漁夫紛紛趕來打撈,一直不見屈原的屍體。一個漁夫把原本為屈原準備的粽子、雞蛋等扔進江中,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屍體。一個老醫生拿出一罈雄黃酒倒人江中,說是可以藥昏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突然,從江中浮起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著屈原的衣襟。人們悲痛萬分,就將蛟龍拉上岸,剝皮抽筋以解恨,還將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脖子上,並用雄黃酒抹七竅,說可以防害蟲傷害。從此,人們便把五月初五定為屈原紀念日。
端午節的含義
含義一: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含義二:
端午節,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本名端五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天長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
其他含義:
1、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時,居三毒之端,所端午節又叫“五月端”。
2、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為了避諱,改五為午,從此,端午之稱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數相同,人們又稱端午節為“重五節”或“重午節”。
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呢 端午節人們為什麼要包粽子
一般認為,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實際上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眾的心裡願望而已。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 ...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實際上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眾的心裡願望而已。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 ...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一般認為,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 ...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
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是龍舟競渡和吃粽子,其主要目的也是。拯救”屈原。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雲:“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屈原出生在湖北秭歸縣三間樂平裡,戰國時代楚國人。由於他學識淵博,明於治亂, ...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傳說
吃粽子,是慶祝端午節的又一項飲食習俗。關於粽子的來源,在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農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難之後,楚國百姓每年的這一天都駕著船,把裝在竹筒裡的米飯,投到汩羅江中祭奠屈原。到了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年間(25-55年),長沙地方有一個叫歐回的‘人,說他白 ...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根據民間傳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楚國的大臣,一心想著聯和齊國對抗秦國,然而屈原的想法卻遭到了反對,最後屈原遭遇陷害被貶黜。在流放期間,當屈原得知楚國被秦國攻破之後,傷心欲絕,抱石投汨羅江。在屈原死後,楚國的老百姓都悲痛萬分,為了不讓 ...
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的原因
端午節吃粽子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