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端午節當天要幹什麼+五月端午可以做什麼

端午節當天要幹什麼 五月端午可以做什麼

  端午節當天要幹什麼 五月端午可以做什麼

  端午節當天,家家戶戶都會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等等,端午節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懸鐘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

  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

  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

  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

  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遊百病:

  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不可以幹什麼事

  1、端午節這天是不可以進行房事的哦

  農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為 “天地交泰九毒日”及十四為天地交泰日。以上一共十天,而我們的端午則是屬於九毒首日,毒氣攻身,邪氣旺盛,又傳說為天地交泰之日,非常不適合男女交歡,故古訓嚴禁房事,這個並不是迷信,而是非常自然的科學道理。因為天地氣場不正的時候,必然會影響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歡房事,必須會中邪毒傷身體。而古人是非常聰明的,為了防止有些人貪戀性慾,不能自持,而犯了禁忌,故把這天,定為“歸寧日”。什麼是“歸寧”?歸寧就是出嫁的女子回孃家省親。夫妻分開,這樣就從客觀上,消除了不慎房事的條件,也保障了當事人的身體健康。

  2、在端午節這天是不可以上任、搬家、動工、開業、結婚、慶典等

  端午節的一個最重要最普遍的內容,就是祭祀先人。不但祭祀投江自盡的詩人屈原,有的地方還祭祀忠臣伍子婿,祭祀孝女曹娥等,所以說,在端午節這天就要包很多粽子,然後把粽子投入江中,就象給死人上墳一樣,而剩下的則自己享用,所以粽子實際上也是一種祭祀供品。而祭祀時難免產生悲傷,故此日也象清明節一樣,人為製造出很強的陰氣,而這些陰氣,與陽氣一樣,也會傷害心理與身體比較弱質的人;如抑鬱寡歡,心情不好,身體痛苦等等。故端午節這天,是諸事不宜的,更不適合上任、搬家、動工、開業、結婚、慶典等喜慶活動;也不適合參加娛樂活動等,而歸寧父母,與家人團聚才是正確的選擇。

端午節為什麼要紀念屈原 端午什麼活動紀念屈原

  端午節為什麼要紀念屈原

  因為屈原不忍捨棄自己的國家,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樂章。我們紀念屈原,也是在紀念所有的愛國先驅,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又逢五月初五端午節。如果說,端午節這個形成於2000多年前的節日,與其他傳統節日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節日的主題,不是團圓、相聚和慶賀,更多的是紀念和緬懷。

  端午節緬懷屈原,婦孺皆知。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後,屈原不忍目睹祖國被侵略,五月初五,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生命譜寫了一曲悲壯的愛國主義樂章。

  自此以後,端午節成為紀念和緬懷屈原的節日,掛艾蒿、吃粽子、喝雄黃、賽龍舟、驅五毒,這些節日習俗與屈原無不相關。相傳,屈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船隻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其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撈救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之後,為了寄託哀思,五月初五人們盪舟江河之上,逐漸發展成為後來的龍舟競賽。

  雖然據考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端午節就初具雛形,吳越划龍舟劃了3000多年,中原掛艾蒿也有3000年了,都比 屈原要早上1000年。那麼,為什麼人們要在端午節紀念屈原呢?因為是屈原的愛國心。面對著國家、民族的災難,他保持著一種清白,保持著一種民族氣節,“粉身碎骨魂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屈原是端午節留給每個中國人的一份精神文化遺產。作為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用他的詩歌,用他的生命,實踐了自己崇高的人生抱負和人格理想。屈原是一個儒家信念的信奉者,他的價值信念首先在於個體的道德人格與情操的完善。而這種道德人格的完美理想又與歷史形態中的國家和民族的價值聯絡在一起。屈原的形象是愛國憂民的形象,屈原的情懷是愛國憂民的情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可能有人並沒有讀過屈原的《離騷》,但這並不影響對屈原身上那種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學習,並不影響對他的家國情懷的理解和認同。愛國主義似乎是無形的,但同時愛國主義又是最充滿力量的,這種力量可以貫穿華夏曆史。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綿延不息,抗爭延續,原動力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愛國,是端午節的靈魂――即使幾千年後的今天,這種意義仍然高居無可比擬的絕對地位。一個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是這個民族的生命。愛國主義作為我們民族的根基,在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中,應該有更加淋漓盡致的展現。因此,我們要在端午節紀念屈原,弘揚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讓這種精神,成為端午之魂。

  我們紀念屈原,也是在紀念所有的愛國先驅。這些勇敢的志士身上凝聚著愛國憂民的思想境界和傳統美德。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追溯到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我們紀念和傳承的就是中華民族不屈的愛國情懷。它激勵著無數後人奮發圖強,臥薪嚐膽,始終懷抱振興國家和民族的決心。

  端午什麼活動紀念屈原

  划龍舟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

  雞蛋和粽子

  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

  雄黃酒

  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驚蟄風俗活動有哪些 驚蟄當天要需要做的幾件事

  驚蟄風俗活動有哪些 驚蟄當天要需要做的幾件事

  1、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風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

  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

  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2、“打小人”驅趕黴

  驚蟄民間習俗“打小人”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

  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驚蟄要抒發內心不忿很多人都將“打小人”神化,其實此純粹是民間習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於透過拍打代表對頭人的紙公仔,驅趕身邊的小人瘟神,宣洩內心的不滿。

  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而被“打”的物件,主要是二奶以及工作上的“金手指”。

  3、驚蟄要蒙鼓皮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

  4、吃梨

  是因為驚蟄這個節氣萬物復甦!驚蟄時節,乍暖還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還因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

  所以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時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以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

  驚蟄吃梨源於何時,無跡可尋,但祁縣民間卻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

  傳說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著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

  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號取名“長源厚”。

  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復活節嘛 復活節可以什麼

  復活節要幹嘛 復活節可以做什麼   在大多數西方國家裡,復活節一般要舉行盛大的宗教遊行。遊行者身穿長袍,手持十字架,赤足前進。他們打扮成基督教歷史人物,唱著頌歌歡慶耶穌復活。   在英國,遊行多以介紹當地的歷史和風土人情為主,遊行者化裝成為蘇格蘭風笛樂隊以及皇宮衛士,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復活節的到來還使人們 ...

端午節為什麼佩戴香囊 端午送香囊的寓意

  端午節為什麼要佩戴香囊 端午送香囊的寓意   據傳,戴香包的目的,一方面象徵屈原的品德節操將馨香溢世,流芳千古;另一方面又能起到驅瘟避疫,強身健體的作用。   香包亦叫香.囊。其根探於古代的“艾虎”、“艾符”。在古代,有人在端午節即將.來臨的時候.,把艾葉編成老虎形狀,或把綵綢剪成虎形,粘上艾葉一,插一在 ...

2021端午放假安排日曆 2021端午節放假從幾號開始

  2021端午放假安排日曆   2021端午節放假安排:6月12日-6月14日放假,與週末連休無調休,共3天。其中6月14日是端午節法定假日。   端午節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的部族(史稱古越族或百越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早在春秋時期,古越族便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在數千年的歷史發 ...

端午編蛋袋有什麼意義 端午節為什麼編蛋網

  端午編蛋袋有什麼意義 端午節為什麼要編蛋網   端午編蛋袋源於上古時期的神話故事,古人認為在這個日子裡面掛雞蛋可以護佑孩子健康、平安,用五顏六色的毛線編織的蛋袋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端午節為什麼編蛋袋   相傳很久以前,天上有個瘟神,每年端午的時候,總是溜到下界播疫害人 ...

端午放假三天不調休 2021端午節放假從幾號開始

  2021端午節放假要從幾號開始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5月20日釋出《關於2021年端午節放假安排的通知》。通知稱,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通知精神,2021年端午節放假安排為:6月12日(星期六)至14日(星期一)放假,共3天。請廣大市民提前安排好工作生活,節日期間注意安全,減少人員聚集,加強個人防護,度過一 ...

端午節出生的人命運 五月端午生日好嗎

  端午節出生的人命運 五月端午生日好嗎   端午節出生的人,為人聰明伶俐,作事近貴,衣祿有餘,兄弟和順,持有藝能,但是惜命帶孤苦,衣祿雖然有餘,但中限需防破敗,喜有貴人提撥,刻意經營,可卜晚景大旺。   五月出生的孩子有哪些特點   從命理的角度來看,五月出生的人,命運也不是想象中的這麼槽糕或者是帶有黴運的 ...

艾草是端午節當天掛嗎 端午艾草什麼時候扔

  艾草是端午節當天掛嗎 端午艾草什麼時候扔   艾草是端午節當天掛。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此外,也有人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   民諺說“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