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節日都有哪些習俗

節日都有哪些習俗

  1、除夕:吃團圓飯、祭祀、熬夜守歲等。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都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2、春節:吃年糕、餃子、湯圓等。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

  3、元宵節:看燈、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等。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4、寒食節:起火燒飯、吃冷食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

  5、清明節:掃墓、踏青、吃青團等。

  6、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帶花線、做香包、門上插艾等。

  7、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祭月、走月等,有一些地方在中秋節還有玩花燈、燃燈、觀潮的習俗。

清明是農曆還是陽曆?節日都有哪些習俗?

   清明節是按農曆還是陽曆

  清明是農曆算的,準確來說是按照太陽黃經來確定的。在每年的陽曆4月4日或5日此時太陽黃經為15度。清明時節天氣晴朗溫暖,草木返青。在二十四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唯獨清明。

  清明一到,氣溫上升,此時我國除東北與西北地區外,大部分地區的溫度已升至12——C,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因而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這個時節的北方,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在田間管理工作中,要注意防禦晚霜凍,否則會造成中稻爛秧和早稻死苗的嚴重後果,因此水稻的播種、栽插要避開冷尾暖頭。而在西北高原,牲畜草料不足的寒冬影響,抵抗力下降,必須嚴防開春後的強降溫天氣對老弱幼畜的危害。

  “清明時節,麥長只節”,黃淮地區以南的小麥快要孕穗,油菜已經盛花,東北和西北地區小麥也進人拔節期。若想取得豐產,一定要抓緊搞好後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工作。北方的早作、江南早中稻進人大批播種的合適季節,要抓緊時機搶晴早播。“梨花風起正清明”,這時多種果樹進人花期,要重點做好人工輔助授粉,提高坐果率。華南早稻栽插掃尾,耘田施肥應適時進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將要下種。

  “明前茶,兩片芽”,茶樹新芽生長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蟲;名茶產區也陸續開採,應嚴格科學管理,確保產量和質量。

  清明時節,雨量增多,江南地區尤甚。雖然雨水豐沛可滿足各種農作物的生長髮育所需‘,但若降水過多,會誘發溼害而對莊稼造成傷害,所以也要加強防範。

   清明節的習俗

  踏青

  清明節春遊踏青是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的習俗。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因為封建社會中的婦女日常不能隨便出遊,清明掃墓是極難得踏青的機會,因而婦女們在清明比男人玩得更開心。在宋代踏青之風盛行,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極其生動地描繪了一幅京都人民遊春踏青的熱鬧景象。

  掃墓

  掃墓祭祖是清明節最主要的活動內容。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

  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磕,轎馬後掛褚錠,集集然滿道也。拜者、醉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褚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

  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清明掃墓始於秦以後,唐朝漸盛。在《清通禮》記載:“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擴荃,屆期素服詣墓,具酒撰及荃剪草木之器,周M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在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在清明節前幾大,會對祖先墳墓培土、修整。及至清明當天,率領子孫在祖墳前,設立香案、備酒食、燒紙錢,誠心祭奠:。各家各戶在門前插柳,表示為死者招魂。

  插柳戴柳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裡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人家。”

  古時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清明既是鬼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祛鬼辟邪。人們認為柳可以祛鬼,而稱之為“鬼怖木”。其思想受佛教的影響。觀世音就是以柳枝沽水濟度眾生。也有些地方說是房簷上插柳是住宅的醒目標誌,方便祖先的靈魂歸來。清代民間還有“清明不插柳,紅顏成皓首”的諺語,說明插柳戴柳已經成為清明時節青年男女的節日必備裝飾了。

  有些地方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而在《燕京歲時·清明》中記載:“至清明戴柳青乃唐高宗三月三日拔楔於渭水之隅,賜群臣柳圈各一,謂戴之可免蠶毒。”

  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時節深受人們歡迎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但會在白天放,甚至夜間也放。夜裡會在風箏下或風箏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夜晚閃爍的星星,被稱為“神燈”。古時,有些地方會剪斷飛上藍天后的風箏,任憑清風把它們吹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去除厄運,給自己帶來好運。

  植樹

  清明前後,太陽漸暖,雨水增多,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而,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還有人把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

  盪鞦韆

  鞦韆的歷史很古老,是由春秋時代北方山戎民族創造的,最初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其為鞦韆。鞦韆,顧名思義就是揪著皮繩而遷移。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枝丫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演化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既可以鍛鍊身體健康,還可以培養勇敢精神,如今仍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2020年頭伏是哪天 頭伏都有哪些習俗

  2020年頭伏是哪天

  2020年頭伏是7月16日開始,2020頭伏時間段是: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共10天。

  頭伏怎麼算

  每年入伏的時間百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度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回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答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

  頭伏都有哪些習俗

  1、頭伏吃餃子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入伏這天吃餃子,是希望能平安度過夏季,祝願祈福之意。

  2、頭伏蘿蔔二伏菜

  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儲存的大白菜和大蘿蔔,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蔔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蔔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後,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就要種蘿蔔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就要種白菜了。

  3、給牛改善飲食

  山東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4、貼三伏貼

  頭伏第一天,市民排隊貼“伏貼”。三伏貼是民間的一種老習俗,據說,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日子,利用這一時機治療某些寒性疾病,能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預防舊病復發或減輕其症狀。但並不是說“伏貼”可以包治百病,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宜貼“伏貼”,陰虛火旺、皮膚病、惡性腫瘤、急性咽喉炎、強過敏體質等患者就不宜採用中藥貼敷療法進行治療。

  5、六月六曬伏

  “六月六”相傳這是龍宮曬龍袍的日子。民諺有云:“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六月六,家家曬紅綠”,“紅綠”就是指五顏六色的各樣衣服。因為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為一年中氣溫最高,日照時間最長,陽關輻射最強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多會不約而同的選擇這一天“曬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櫃裡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以去潮,去溼,防黴防蛀。

  6、入伏吃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當地人認為此法能“以熱治熱、發汗排毒”。

  7、伏日吃麵

  伏日吃麵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荊楚歲時記: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沾邊兒也應辟惡。伏天還可吃過水麵、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洩,實大腸。

  8、伏天吃雞

  江西、湖南人三伏天養生吃雞。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燒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去溼強身的作用。這就是初伏吃雞的科學道理。

  9、頭伏吃餛飩

  上海一直有“頭伏餛飩二伏茶”的風俗,所以在毫無胃口的燥熱夏季,來一碗加花生醬、少許醬油和醋調味的冷餛飩來拌食,冰涼愜意的同時也令人食慾大增。餛飩,古人稱其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而“餛飩”又與“混沌”諧音。盤古開天,混沌初分,吃了餛飩可得聰明。


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節哪些習俗

  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節都有哪些習俗   臘八粥   臘八節最著名的民俗活動就是吃臘八粥。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原料因各地物產和飲食習慣不同而有別,一般是以各種米豆棗慄之類為主,如大米、小米、紅棗、蓮子、核桃仁、栗子仁、杏仁、松仁、桂圓、棒子仁、葡萄乾、白果仁、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幾十 ...

廣西今年壯族三月三連休4天 三月三哪些習俗

  廣西今年壯族三月三連休4天 三月三都有哪些習俗   廣西今年壯族三月三連休4天   3月16日,南國早報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習慣節日放假辦法》,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2021年“壯族三月三”放假有關事項如下:   4月14日(農曆三月初三,星期三)、4月15日(農曆三月初四,星 ...

寒食節的由來及習俗 2021寒食節哪些習俗

  寒食節被稱之為禁菸節或者是冷節,在這個節日國人都是隻吃冷食的,這一天是不開火做法的。那麼今年關於寒食節的由來以及他們的習俗都有哪些呢?有哪些主要的活動呢?接下來,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節日起源寒食節相傳是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 ...

開齋節2021年幾月幾號 開齋節哪些習俗

  導讀:開齋節是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之一,時間在伊斯蘭曆的10月1日,公曆時間大概在5月或者6月份,今年開齋節就要到了,你知道開齋節2021年幾月幾號?開齋節2021年是哪一天嗎?以下是小編對開齋節時間2021的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來瞧瞧哦。   開齋節2021年幾月幾號開齋節是伊斯蘭三大節日之一,它是我國 ...

端午節哪些習俗

  端午節有賽龍舟、端午食粽、栓五色絲線、採茶、制涼茶、畫額、避五毒、採藥、飲蒲酒、跳鍾馗、鬥草、飲雄黃酒、躲端午、佩香囊、沐蘭湯、放風箏、掛艾草與菖蒲、佩豆娘等習俗。   1、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 ...

2021春節哪些習俗

  1、倒貼福字   在我國,人們往往用一個“福”字來表達對福運、福氣、幸福的嚮往和追求。每當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戶戶都要把“福”字貼在屋門上,意味著福氣進入家門。許多地方還倒貼“福”字,利用“倒”與“到”的諧音,寓意“福到了”。   2、貼春聯   貼春聯這種春節期間的活動從宋代開始盛行,每到過年時家家有貼 ...

八月份所有的節日哪些

  1、八月一日建軍節,每年八月的第一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   2、八月六日國際電影節,是世界各國電影藝術和技術成就展覽的盛會。   3、八月十二日國際青年日,是全世界革命青年反帝國主義、反軍國主義、反世界大戰的紀念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