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受到地域、生產方式和氣候等種種因素的影響,南北的文化差異始終存在。在最能體現一個地方生活方式的飲食上面,二者存在的差異最為明顯。帶來的疑問就是冬至是吃湯圓呢還是應該要吃餃子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北方冬至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為何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呢?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於是發明了“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成食物,並稱之為“餃耳”、“餃子”。此後,“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所以,現在又有“冬至吃餃子一冬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南方冬至吃湯圓
古詩有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之一。廣東潮汕人把冬至稱為冬節。冬至的時候,他們也有吃湯圓的習俗,而且有“吃過冬節圓,就算大一年(歲)”的說法,意思是說,吃了冬至的湯圓,便又長了一歲。
冬至吃湯圓的習俗在江南一帶尤為盛行。江南百姓在冬至前,常用糯米粉做成麵糰,包上精肉、蘋果、豆沙、蘿蔔絲等餡料,製成湯圓。對於江南人來說,“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因為“圓”有“團圓”、“圓滿”之意,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以此寄寓對來年閤家團圓的祈福。此外,江南水鄉還有在冬至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冬至吃餃子還是湯圓
冬至北方大部分地區會吃餃子、南方會吃湯圓。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
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此俗由來已久。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祈求平息戰亂,安享太平。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所以後來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在南宋時,臨安人也在冬至吃餛飩,也包含著對異族的憎恨和對太平的嚮往。
河南人在冬至有吃餃子的風俗,稱為吃“捏凍耳朵”。這也有傳說: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原為醫官,告老還鄉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南陽的鄉親受凍餓之苦,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於是他就叫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捏成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做成“驅寒矯耳湯”施捨給鄉親吃。鄉親們服食後,凍爛的耳朵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這種“捏凍耳朵”吃,說是冬至吃了餃子不凍人。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而且混身發熱,頭上冒汗,於是稱讚冬至吃狗肉真好。狗肉性熱,冬天吃了確能暖身壯陽。從此在漢族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狗肉羊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在冬至至大寒的節令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補益身體,以求來年精神抖擻身強體壯。
在江南水鄉,則有冬至之夜吃赤豆粥的習俗。這也緣於古代傳說,南方的部族首領共工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因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所以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粥,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後來這種赤豆粥也稱為“冬至粥”,其中除了赤豆以外,也加入紅棗、核桃肉等,補益身體。
冬至哪裡吃湯圓哪裡吃餃子?
冬至北方大部吃餃子,尤其河南地區;冬至吃湯圓流行於江南一帶。
冬至吃餃子寓意:
相傳張仲景老年還鄉時,正逢大雪紛飛的冬天。街頭很多因戰亂流離失所的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體,不少人耳朵都被凍爛了。張仲景看到這個情況,內心不忍,於是令人在南陽關東邊搭起了一個醫棚。讓弟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做餡,然後包成餃子。施捨給百姓。這頓餃子把不少鄉親的凍耳朵給治好了。
此後,每逢冬至進九,大家都紛紛爭食餃子,有諺語“冬至的餃子不凍耳”。
冬至吃湯圓寓意:
象徵一家人團團圓圓,家庭和諧、吉祥。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徵一家人團團圓圓,家庭和諧、吉祥。冬至湯圓又叫“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湯圓就是用糯米粉加水搓揉而成的圓形小球,裡面為了口感好,一般會加入黑芝麻等輔料。我國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因為按照中國的傳統文化來講,過了冬至就是第二年,而過了冬至出生的人就算是第二年出生的。比如過了今年冬至出生的孩子就應該是屬豬的了。
湯圓宜水煮,而且吃湯圓的時候可以喝少量湯圓湯,有“原湯化原食”的功效,相比之下,煎炸型的湯圓可能聞著比較香,但是也會導致油脂、熱量的過多攝入,不利於健康。對於消化能力較弱的老人、孩子和其他人群來說,湯圓是應該少吃的,而且在食用的時候也應該細嚼慢嚥,以保證進食安全。
2022冬至吃餃子還是湯圓?
有的地方吃餃子,有的地方吃湯圓。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人們認為餃子有“消寒”之意,每年冬至日都有吃餃子的習俗。
在江南地區,人們習慣吃湯圓,“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在冬至吃湯圓又被稱為“冬至圓”。
而在南方一些地區尤其是兩廣地區,冬至日則要吃曬制好的燒臘,寓意加菜添歲。
冬至代表著什麼意思?
冬至在古時候被認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人們甚至將其稱之為小年,每年過冬至的時候,我們都要做好許多準備,民間甚至有諸多的慶祝活動。
所以冬至往往象徵著團圓。除此之外,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氣,當它到來的時候就說明以後日子裡外界的白晝會越來越漫長,黑夜會越來越短暫,氣溫也會逐漸下降,漸漸進入嚴冬的時候。
冬至表示寒冷的冬天來臨。冬至時,太陽黃經為270°。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我們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天文學上規定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開始。而冬至以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漸長了,諺雲: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白露吃什麼傳統食物 白露節氣食俗葷素齊全
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湯
在浙江溫州等地,人們要過白露節。而在蒼南、平陽等地,人們會在白露這天採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垠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吃了後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什麼是“十樣白”呢?就是10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模、 ...
冬至吃餃子還是立冬吃餃子
兩個節氣都吃。立冬在北方有吃水餃的風俗,據說這個時候吃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冬至吃餃子是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 ...
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冬至節氣吃餃子的由來
冬至吃餃子最初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而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張仲景是南陽西鄂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祛寒嬌耳湯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 ...
冬至節氣會有各種各樣的習俗和講究,尤其是飲食習俗。在有些地方會吃餃子,而有些地方會吃湯圓。冬至吃湯圓寓意著團團圓圓,有很吉利的含義,所以很多人都會在冬至這一天吃湯圓。如果冬至每次湯圓,一般也不會有影響,不用過於擔心。下面,就快和小編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吧!
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1、約定俗成
明清 ...
過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過冬至節氣吃餃子的由來
冬至吃餃子最初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而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張仲景是南陽西鄂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祛寒嬌耳湯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 ...
可能是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有些地方在冬至的時候是要吃湯圓的,但是有些地方是吃餃子,到底在冬至的時候是吃湯圓比較好還是吃餃子比較好?在冬至的時候要吃什麼傳統的食物?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要吃餃子還是湯圓
冬至餃子和湯圓都是我國冬至節日的傳統食俗。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 ...
冬至北方大多吃餃子,南方大多吃湯圓。北方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南方有“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的民謠,因此冬至即可以吃餃子又可以吃湯圓。
冬至吃餃子的傳說:
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