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簡述並評價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簡述並評價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民族主義:反對列強的侵略,打倒與帝國主義相勾結之軍閥,求得國內各民族之平等,承認民族自決權。

  民權主義:實行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歐美現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權(政權)以管理政府,政府則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察五權(治權)以治理國家。其核心觀念強調直接民權與權能區分,亦即政府擁有治權,人民則擁有政權。

  民生主義:其最重要之原則有兩個,一為平均地權(實行耕者有其田),二為節制資本(私人不能操縱國民生計)。

如何評價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所倡導的民主革命綱領,設想透過三民主義的實施能夠“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 進而實現國富民強、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是中國國民黨信奉的基本綱領。

  三民主義集中反映了資產階級在政治上、經濟上的要求,同時也反映了當時廣大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民主權利、民生富裕的願望,因此它不但受到資產階級的擁護,也受到了包括廣大勞動人民在內的一切民主派的擁護。在一段時期內,它成為中國革命黨人戰鬥的口號和團結的旗幟,對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起了重大的積極作用。正是在三民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在孫中山的領導下,廣大革命志士團結一致,發動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中華民國,使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統治秩序再也不能穩定下來。

如何評價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所倡導的民主革命綱領,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三民主義的發展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即舊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它為中國國民黨信奉的基本綱領。孫中山設想透過三民主義的實施能夠“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進而實現國富民強,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

  三民主義由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組成。

  三民主義其實是孫中山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國近代化的思考與實踐經驗的總結和高度概括,這種思考與經驗上升為理論以後,又對後來孫中山本人及其追隨者的革命行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指導和促進作用。三民主義是中國人民的精神遺產,是激勵中國人復興中華大力量。三民主義有其不可避免的時代侷限性。


孫中山三民主義的現實意義

  1、順應了世界資本主義發展趨勢的要求,20世紀初,世界上很多國家實行了資本主義制度,完成了資產階級政治革命,一改封建制度下的專制政治,推行民主政治,但中國卻逆歷史的潮流而動,依然推行封建的君主專制,與整個世界的潮流格格不入;   2、順應了廣大人民群眾迫切的需要,近代中國社會矛盾重重,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 ...

孫中山三民主義的主要內容

  1、民族主義:   反對滿清專治和列強的侵略,打倒與帝國主義相勾結之軍閥,求得國內各民族之平等,承認民族自決權;   2、民權主義:   實行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歐美現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權以管理政府,政府則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察五權以治理國家。其核心觀念強調 ...

簡述比較幾種主要決策模型

  隨著運籌學的發展,出現了諸如線性規則、動態規則、對策論、排隊論、存貸模型、排程模型等有效的決策分析方法。它們均由計算機予以實現,成為實用的決策手段,即決策方法數學化和模型化。故對較重複性的,如例行的管理決策,可利用數學模型來編寫程式,用計算機實現自動化,以提高效率。但對較大量存在的非結構化問題的求解和管理 ...

近代史作業如何正確評價孫中山

  孫中山先生是中國的開國元勳,是辛亥革命的首領,推翻了中國幾千年來的君主專制政體,創立了中國,成就了東亞歷史上千古未有的偉業。中山先生不但是中國"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的領導者,他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心靈革命"、"宗教革命 ...

故鄉中對閏土的描寫評價

  《故鄉》中對閏土的描寫:   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像一匹猹盡力地刺去。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這可見他的父親十分愛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許下願心,用圈子將他套住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 ...

如何評價孫中山對長城的評價

  孫中山評價長城“始皇雖無道,而長城有功於後世,實與大禹治水等”、“中國最有名之工程者,萬里長城也。工程之大,古無其匹,為世界獨一之奇觀。” 這句話評價地很正確,因為這句話是用來說明秦始皇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程序,特別是修建長城的功勞其實對中華民族有重大作用,開創了封建社會利用阻擋外來侵略而專著國內發展的政治 ...

如何評價孫中山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從性質上來看,一場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反對袁世凱的獨裁統治、保衛民主共和制度的戰鬥。從意義上來看,標誌著辛亥革命失敗後革命黨人保衛革命成果和武裝反抗袁世凱獨裁鬥爭的開始。雖然很快遭到失敗,但它仍然是對袁世凱獨裁統治的一次打擊。二次革命的失敗也證明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單純透過議會鬥爭的途徑以取得政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