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簡述中國古代雕塑的發展歷程

簡述中國古代雕塑的發展歷程

  1、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雕塑作品主要是人和各類動物形象,神話傳說的龍等神異形象也已出現,這類作品以陶塑居多。

  2、商、西周、春秋、戰國:雕塑作品主要是具有雕塑性質的青銅禮器,以人和動物或神異動物形象鑄為器形。

  3、秦漢時期:以兵馬俑、動物神怪石刻為主要表現形式,秦俑雕塑群以巨大的體量和數量、群體的組合、氣宇軒昂的形象,造成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4、三國兩晉南北朝:隨著佛教的興盛而出現的大規模的營造石窟寺的活動。

  5、隋唐時期:隋朝佛教雕塑受到空前毀壞。唐代雕刻家斬山造像,創作大唐代雕塑家創造了一系列與時代審美風尚相一致的宗教藝術形象。

  6、五代、宋、遼、金:雕塑大量直接模擬現實、表現起居生活和桌、椅等日用器物居多。

  7、元、明、清:元代以後雕塑藝術成就突出地表宮廷、皇家園林的環境雕塑方面。明、清兩代建築雕刻的精華薈萃於故宮建築群和天壇、北海、頤和園、圓明園等皇家壇廟、園林。

簡述中國書院的發展歷程幫忙

  書院作為中國教育史上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制度,萌芽於唐,興盛於宋,延續於元,全面普及於明清。具體歷程如下:

  書院產生於唐代,書院之名始於唐玄宗時,其起源有官民兩途。據鄧洪波《唐代民間書院研究》、《唐代官府書院研究》統計,唐代書院見於地方誌的有40所,見於唐詩的有14所,再加官府3所麗正書院、5所集賢書院,總共有57所,其中48所書院可以確定其院址。宋代是書院獲取顯赫聲名,得到大發展並形成為制度的時期。鄧洪波等《中國書院制度研究》統計,宋代建立書院711所,分佈在今日全國18個省區。元代雖然為金戈鐵

簡述中國古代主流思想的演變歷程

  中國古代主流思想經過很多階段。西周:周公禮樂思想。春秋戰國:禮崩樂壞,百家爭鳴。秦朝:法家思想。西漢初年:黃老道家學說。漢武帝以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董仲舒為代表的儒家學說佔據主流地位。魏晉時期:玄學昌盛,糅和儒道。南北朝:佛學思想居於主導地位。唐朝:三教並重。宋元:程朱理學。明清:程朱理學、陸王心學。


中國古代雕塑和西方有什麼區別

  中國的古代雕塑在內容和主題上以人物為主,兼有動物和事物的雕塑。舉兩個例子,秦始皇兵馬俑是以人物為主的軍陣,中間夾雜著戰車和馬匹。漢文帝的陽陵中也出土了大量的人俑,如軍人俑、文官俑和儀仗隊俑等;另外,動物俑和事物雕塑也佔有相當的比例,如豬、狗、羊、房屋等等。而古希臘羅馬的雕塑在內容上同中國有明顯的區別。古希 ...

簡述中國古代監督思想的重要內容

  1、中國古代的監督思想極為豐富,百家爭鳴,以儒家、法家、道家為代表。   2、儒家首先提出人性本善的基本假設,進而提出仁政、德治、禮制的管理方法,最後提出要實現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管理目標。   3、法家首先提出人性本惡的基本假設,進而提出法制、刑治的管理方法,最後提出要達到崇君權和富國強兵的管理目標。    ...

簡述中國古代建築物的等級

  可從以下幾點來看。   1、 屋頂式樣最高等級是廡殿。只有皇謂的建築才能用。其次是歇山,再次是懸山,再次是硬山,其他式樣就不按等級劃分了。廡殿頂和歇山頂又有重簷,兩層屋簷和單簷二層屋簷之分,重簷等級高於單簷,所以最高等級就是重簷廡殿頂。   2、開間數兩根柱子之間叫一個開間。最高等級是九間,後來發展到十一 ...

中國教育的發展歷程

  1、中國自古有尊師重教傳統,兩千多年前,孔子創辦私學,使平民受教育成為可能,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經典,是中國封建社會教育的主要內容;   2、科舉制度自隋朝開始,清朝光緒三十一年廢除,歷時1300年,主要教育目的是培養官吏;   3、現代意義的學校出現於19世紀60年代,最早是外語學校、軍事學校和技術 ...

中國旅行社的發展歷程

  1、1954年4月15日,中國旅行社北京分社成立。   2、1979年,我國只有國旅,接待外國旅遊者,和中旅,接待海外華僑、港澳臺同胞,兩個旅行社系統。   3、1980年6月,中國青年旅行社成立,形成了國、中、青三足鼎立的局面。   4、1984年國務院對我國旅行社進行體制改革。一為打破壟斷;二為由行政 ...

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特點

  第一、起源較早,歷史悠久,生產規模逐漸擴大,分工日益細密,技術與水平不斷進步。第二、多種經營方式長期並存,其中官營手工業長期佔統治地位。第三、古代手工業的發展與農業經濟密不可分,儘管手工業發達,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但始終處於農業經濟的從屬地位。第四、手工業的區回域分工和專業化水平受商品經濟活躍程度的影響。明 ...

簡述中國古代經濟管理思想

  1、以人為本,以"人道"代替"天道",相信人的智慧和力量,重視人的價值和地位,考慮人際和諧,善於運用人的智慧和計謀等。   2、以德為先,優秀的品格因素會給領導者帶來較大的影響力和樹立良好的威信,使下屬產生敬重感,作為學習的榜樣。   3、中庸之道,中庸在《禮記.中庸》中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