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粉墨登場,漢語成語,含貶義,表譏諷。原意是指戲曲演員在臉上塗抹好油彩然後上臺表演。現比喻壞人經過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臺。出自《元曲選後序》。而關漢卿輩至躬踐排場,而傅粉墨。”
2、“粉墨登場”即由文中提煉而出,“粉”“墨”指化妝品。全語原指像關漢卿這樣的元曲作家都化上妝親自登臺排演自己的作品。後來可能因為化妝之後可以遮掩本來面目,所以“粉墨登場”除保留原義外,也指壞人喬裝打扮登上了政治舞臺。這也就為何,後來粉墨登場反而成了貶義詞。
1、粉墨登場,漢語成語,含貶義,表譏諷。原意是指戲曲演員在臉上塗抹好油彩然後上臺表演。現比喻壞人經過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臺。出自《元曲選後序》。而關漢卿輩至躬踐排場,而傅粉墨。”
2、“粉墨登場”即由文中提煉而出,“粉”“墨”指化妝品。全語原指像關漢卿這樣的元曲作家都化上妝親自登臺排演自己的作品。後來可能因為化妝之後可以遮掩本來面目,所以“粉墨登場”除保留原義外,也指壞人喬裝打扮登上了政治舞臺。這也就為何,後來粉墨登場反而成了貶義詞。
戲曲中的“粉墨登場”的意思是演員在臉上塗抹好油彩然後上臺表演。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
1、“科班”是中國舊時培養戲曲演員的場所。
2、科班本意是指舊時學、演結合的戲劇班子,是成為演員的必須也是唯一途徑。
3、後來科班就引申為正規的職業技能教育的統稱,所謂科班並非指“出身”,而是指正規培訓或自學成才的分水嶺。
4、科班起源於明代,明代嘉靖年間已有海鹽子弟班和崑曲大小班或科班,清中葉之後,隨著地方戲的勃興,科班如雨後春筍,風靡各地,清末民初,又相繼出現了一批規模較大、專門培養童年演員的科班,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富連成社、崇雅社、易俗社、崑劇傳習所等,都積累了豐富的傳藝經驗,形成了一套嚴格的教學方法,也制定了培訓的年限是7年到10年不等,在這些科班裡學過戲的就叫“科班出身”。
5、過去的戲曲演員有些是拜師學藝的手把徒弟,屬個體為單位的家學或叫私學。科班是後來出現的集體學藝的組織,曾培育出大量藝術人才,京劇的科班就更多了,如嵩祝成、小榮春、斌慶社、富連成等,可見科班曾是培育戲曲人才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