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針時,把走針的篇幅拉長一些。
2、走針力度要求輕淺、速度要求均勻。
3、走針千萬別重複多次,上眉框看到淺淺上色即可。
4、注意交接處的落針,切忌下針點過深,輕微一帶即可。
5、收針時乾脆利索一些,切忌有逗留停頓。
1、走針時,把走針的篇幅拉長一些。
2、走針力度要求輕淺、速度要求均勻。
3、走針千萬別重複多次,上眉框看到淺淺上色即可。
4、注意交接處的落針,切忌下針點過深,輕微一帶即可。
5、收針時乾脆利索一些,切忌有逗留停頓。
1、從起筆上認識電:起筆方向,從左上落筆,向右下方向。用力由輕漸漸加重,末尾稍作回鋒(這裡的回鋒其實就是水滴下圓的作用)。
2、在運筆過程中,由於腕、手、筆在運動中形成不同的角度,而產生用筆的正鋒、偏鋒、側鋒來完成不同效果的點畫、字型。古人多否定偏鋒、側鋒,一味強調中鋒行筆,甚至將偏鋒貶為“心不正”。其實這未免太狹隘、偏激了。在實際書寫中,偏鋒、側鋒是不可缺少的,楷書如此,行、草書使用更多些。用筆時筆鋒的偏、正、側,造成筆畫外形的方、圓不同效果,一般說,偏、側鋒用筆宜寫出方筆畫,中鋒用筆宜寫出圓畫。若寫方、圓兼備的字,就必須正鋒、側鋒、偏鋒並用,只用中鋒就不易辦到。書法之妙,全在用筆。而用筆貴在用心,心能轉腕,手能轉筆。古人做書惟尚意在筆先,下筆有由,從不虛發。故運筆的關鍵是要心、手、筆三者合一。
1、側點。側點是點畫裡面應用最廣泛的點,也是點畫中的標準筆畫,在大多數的字型中,都能找到側點的影子。側點的寫法:(1)筆鋒輕微入紙後,向右下逐漸下按,加重筆力,再根據所寫點的方向、大小用好筆力,同時做好鋪毫準備;(2)當筆豪鋪至適中位置時,慢慢轉過筆鋒,做頓(挫)筆之勢;(3)接著開始頓挫用筆的同時,提筆收鋒。注意:向左上角收鋒時,是需要平收、曲收還是圓收,我們要根據所寫點畫的要求變化來順勢而為,最後藏鋒收筆即可。
2、豎點。豎點在漢語言文字當中也是最常見的點。豎點主要在寶蓋頭的點以及其他一些以橫畫扛點的字型當中。側點寫好了,對於像寶蓋頭這樣的偏旁部首,寫起來就會更加得心應手。豎點的寫法:(1)寫豎點如寫豎畫一樣,橫起筆空逆入筆;切出稜角,再做好轉鋒下行的準備;(2)接著橫向起筆鋪毫下按,注意:下按的角度、大小幅度要按照寫該字的筆畫姿勢來定;(3)緊接著,頓筆、調鋒下行同時進行,並在下行的同時提筆收鋒到筆尖;(4)提鋒收筆,如果寫完整的字,那麼順勢寫下一筆。
3、提點。提點在漢語言文字當中,主要出現在“心”和“以”字當中。如果在書寫的時候,沒有寫出提點的要領,那麼,整個字型就會顯得不倫不類。提點的寫法:(1)順勢入筆,切鋒入紙,這與側點的入筆差不多。(2)接著,自左上向右下,逐漸重按,下按的同時開始鋪毫,頓筆。注意:下按的角度、大小幅度要按照寫該字型的筆勢要求而定。(3)然後稍微折筆,頓挫,調鋒;(4)最後向右上順勢提筆收鋒到筆尖、接著寫下一筆。
4、長點。也有人叫反捺,長點的寫法,不注意容易誤寫成捺畫。它主要出現在“不”“食”等字型中。如果不是臨摹字帖,不少人還把長點寫成捺畫,這不奇怪。因為沒有經過系統正規訓練過書法,確實對一些筆畫缺乏足夠的認識。長點的寫法:(1)順勢起筆,筆鋒入紙後自左向右下慢慢按鋒鋪毫,漸行漸按,注意:整個筆畫要體現出“背圓腹平”,下按的角度、大小幅度要按照寫此字的筆勢要求而定;(2)寫到末尾,略駐鋒並折筆回鋒,邊執行邊提筆;(3)最後出鋒收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