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寫作背景:十三年(1674年),納德與盧氏結三年後,盧氏去世。又六年,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納蘭性德寫下這首詞,以寄託哀思。
2、原文:銀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採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
迴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1、寫作背景:十三年(1674年),納德與盧氏結三年後,盧氏去世。又六年,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納蘭性德寫下這首詞,以寄託哀思。
2、原文:銀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採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
迴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全詞以一個女子的口吻,抒寫了被丈夫拋棄的幽怨之情。詞情哀怨悽婉,屈曲纏綿。“秋風悲畫扇”即是悲嘆自己遭棄的命運,“驪山”之語暗指原來濃情蜜意的時刻,“夜雨霖鈴”寫像唐玄宗和楊貴妃那樣的親密愛人也最終腸斷馬嵬坡,“比翼連枝”出自《長恨歌》詩句,寫曾經的愛情誓言已成為遙遠的過去。而這“閨怨”的背後,似乎更有著深層的痛楚,“閨怨”只是一種假託。故有人認為此篇別有隱情,詞人是用男女間的愛情為喻,說明與朋友也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
1、《納蘭容若詞傳》: 納蘭容若,清初第一詞人。生於溫柔富貴,卻滿篇哀感頑豔;身處花柳繁華,心卻遊離於喧鬧之外;真正的八旗子弟,卻喜結交落拓之人;行走於仕途,一生卻為情所累;風華正茂之時,卻匆匆離世…… 一位幾乎擁有世間一切的惆悵男子,一段三百年來傾倒無數後人的傳奇。
2、 《納蘭典評宋詞英華(北宋卷)》: 容若對歷代詩詞名篇多有評述,以他自己的眼光篩選並議論前輩們最頂尖的作品,從不曾人云亦云、隨聲俯仰。
3、容若的點評,大多隻是寥寥幾筆,甚至只有三四個字,並不像一些前輩評論家那樣把這當成一件工作或是一種事業,似乎也沒有結集出版、流傳於世的意思,倒更像是自己讀書時隨手作的筆記,話都是對自己說的,不加修飾。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這些評選既不用考慮世俗的口味,也不會故作驚人之論,更不會形成什麼成體系的文藝理論。
4、 容若的選評後來以抄本的形式流傳於世,並沒有迅速得到刊刻。有清代第一才女之稱的顧太清收藏過這樣一個抄本,愛不釋手。她在一首詩裡這樣記錄過自己的閱讀感受:“但從舊典拈佳句,不向紅塵覓解人。”顧太清似乎真切感受到了容若的孤獨,並相信自己正是容若身後不多的解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