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納西古樂形成於幾世紀

納西古樂形成於幾世紀

  據考證,納西古樂源於唐、宋、元時期中原的詞牌,形成於12世紀。

  納西古樂由《白沙細樂》、《洞經音樂》和《皇經音樂》組成(皇經音樂現已失傳),融入了道教法事音樂,儒教典禮音樂,甚至唐宋元的詞、曲牌音樂,形成了它獨特的靈韻,被譽為"音樂化石"。

納西古樂

  納西古樂源於漢族的洞經音樂和皇經音樂,相傳為宋樂, 目前保留下來的只有來源於洞經音樂的那部分。傳聞原有漢族經文配唱,傳到納西族民間後, 逐漸變為單純的樂曲。由於這套樂曲長期在納西族地區廣泛演奏,在流傳中逐步融合了納西族的格調。據考證,這種古樂起源於公元14世紀,它是雲南省最為古老的音樂,也是中國或世界最古老的音樂之一。納西古樂是納西族人民在接受以儒道文化為代表的中原文明影響下而建立的藝術結晶。

  納西古樂

  納西古樂由《白沙細樂》、《洞經音樂》和皇經音樂(現已失傳),融入了道教法事音樂,儒教典禮音樂,甚至唐宋元的詞、曲牌音樂,形成了它獨特的靈韻,被譽為“音樂化石”。納西古樂最具欣賞性的地方是其“稀世三寶”。第一件寶貝是古老的曲子;其次就是古老的樂器,樂師們手上所持樂器,皆有上百年曆史;再有就是古老的藝人,大部分都是七八十歲的老年人(但近年也有少數青年知識分子熱衷於納西古樂)。納西古樂雖然古老,卻久盛不衰。其原因是它莊重高雅,是一種高雅的文化藝術。它不僅深受納西族人民的喜愛,而且也受到了世界許多國家的青睞。

  其實納西古樂僅僅是一個簡稱,它的全名應該是“納西民族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傳承、保留、弘揚的古老音樂”,它都是納西族祖祖輩輩演奏傳承下來的。在雲南麗江古城裡,名為“大研納西古樂會”的演出每天晚上都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由於這種古樂是在納西族地區儲存流傳下來的音樂,因此被經營者命名為“納西古樂”。到麗江欣賞這種被譽為“活化石”的音樂已經成為很多人到麗江旅遊不可缺少的內容,“納西古樂”已經成為麗江旅遊的重要品牌。

  白沙細樂

  納西族先民在約七百多年前創制的《崩石細哩》,漢譯為《白沙細樂》,是流傳在麗江納西族鄉間中的一種古典音樂技術形式,《白沙細樂》裡有歌,也有舞,但它的主要成份是器樂合奏。《白沙細樂》用於喪事或是重大的祭祖節的活動中進行奏樂,是一部風俗性的音樂套曲。當時更有專門的樂工,其演奏技藝相當高超。後來演奏者多為半職業的民間藝人,受人邀請時參加演奏活動。

  根據地方誌史料,在十九世紀中葉,即距今二百多年以前麗江便流行著《白沙細樂》了,並且當時就說是在元朝流傳下來的音樂。據1962年麗江縣宣傳部關於《崩石細樂》的調查,該樂曲共計有《篤》,《一封書》,《三思吉》,《阿哩工金拍》,《幕布》,等十四首。

  白沙細樂的音樂憂傷哀怨,悱惻纏綿,主要由《篤》、《一封書》、《三思吉》、《阿麗哩格吉拍》、《美命吾》、《跺磋》、《抗磋》、《幕布》等八個樂章組成。白沙細樂的曲調大多為羽調式,包括五聲性的七聲音階、六聲音階,個別部分運用五聲音階,如《三思吉》。

  白沙細樂中也有節奏緩慢,風格柔婉,旋律清越流麗的曲調。如著名的《一封書》即是。在元曲和漢族其他民間音樂中亦有《一封書》的同名曲牌,白沙細樂中的《一封書》極有可能是元人遺音。從音樂形態上看,它那輕柔婉麗的曲趣與崑曲中的南曲一脈相承;另一方面,曲調中頻繁出現的re-do-la和la-sol-mi等旋法特徵,又隱約透漏出幾分北方草原音樂的風格。白沙細樂的曲式結構靈活多變,不拘一格。它既可以將7個部分進行連續演奏成為一部完整的大型套曲;又可以將各部分單獨運用,獨立出現。在音樂上,各部分之間有一種內在的有機聯絡。這是因為《篤》、《一封書》這兩首重要樂曲中的部分素材,經過多種發展變化後反覆運用於各部分之中的緣故。

  洞經古樂

  麗江洞經古樂,它是中原道教與納西族民間音樂相溶合的奇異樂種。歷史悠久,在麗江納西族民間中廣為流傳。它奇蹟般儲存了部分中原地區早以失傳的唐,宋,元時期的詞,曲牌音樂。

  納西古樂有著一套嚴格的傳承方式,演奏者多為年老藝人,樂器也很古老。他們遵循以師帶徒或父帶子的方式,使古樂代代相傳,並用工尺譜為媒介以口傳心授的方法傳教。師傅口唱工尺譜,一曲曲一句句地教,徒弟一曲曲、一句句地背。邊背工尺譜邊學習演奏一件樂器,然後逐漸實踐,邊學邊奏,直至逐曲熟練。正是由於這種嚴格的傳承方式,納西古樂才得以流存至今。

雪納瑞智商相當於幾歲

  雪納瑞智商相當於6歲的水平,它的反應力很迅速,悟性也極高。在訓練雪納瑞時,可以先單一的進行一些簡單的社會化訓練,讓狗狗先學會定時定點的飲食休息。在訓練體能方面,主人可以先示範一遍再訓練狗狗,慢慢加大難度提升它的體能。


喇嘛教世紀傳入蒙古地區

  喇嘛教傳入蒙古地區,可以說是從公元13世紀開始。1247年,蒙古大汗王子闊端在甘肅涼州會見薩迦派教主薩迦班智達貢葛堅贊大師。這是一次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會晤。   藏傳佛教,又稱藏語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中國西藏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並稱佛教三大地理體系,歸屬於大乘佛教之中,但 ...

楚漢之爭發生世紀

  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政權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   漢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項羽向劉邦提出議和,楚漢約定以鴻溝為界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九月項羽率兵東歸而劉邦卻背約攻楚。次年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項羽被圍困於垓下也就是今安徽靈璧一說今河南淮陽。漢軍四面唱起楚歌,楚軍士無鬥志,項羽率少 ...

西屏相當現在

  範西屏棋藝高超,在現代相當於圍棋專業九段。   範西屏,一作西坪,名世勳,浙江海寧人,清代雍正、乾隆年間圍棋國手。範西屏與程蘭如、施襄夏、梁魏今並稱清代圍棋四大家。   範西屏3歲時,其父與人對弈,他常在旁邊牙牙指畫。後拜名棋手山陰俞長侯為師,潛心鑽研,13歲即嶄露頭角,16歲隨師遊松江,屢勝名家,成為國 ...

公元前世紀開始形成王朝國家

  公元前21世紀開始形成王朝國家,王朝指朝代、朝廷,與皇朝有區別,能統一區域文明的封建皇朝且最高統治者擁有皇帝稱號的政權宜用皇朝,而區域小國宜用王朝。   公元,即公曆紀元,原稱基督紀元,又稱西曆或西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Lilius對儒略曆加以改革而製成的 ...

西詞派形成什麼前期

  “浙西詞派”形成於清朝前期,浙西詞派是清代前期最大的詞派,影響深廣。其創始者朱彝尊及主要作者都是浙江人,故稱之。朱彝尊與該詞派其他主要作家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龔翔麟並稱“浙西六家”。   浙西詞派的詞論主張,在當時有一定現實意義。它是企圖匡正明代詞壇俚俗粗陋之流弊,以醇雅清空來洗除纖靡淫哇之頹風 ...

麗江壩區西婚俗

  麗江壩區過去的納西人,由於在1723年雍正實行改土歸流的政策首漢族文化影響加深,在婚姻上也已實行一夫一妻和父母包辦婚姻的制度。兒女婚事由父母做主,媒人撮合,以牛、羊、豬,酒聘娶。婚姻講究門當戶對,三從四德,夫唱婦隨等漢族傳統倫理,麗江納西與漢族、藏族聯姻的較多。在本民族內部,同姓不同宗的人可以通婚,但絕對 ...

西古建築

  納西族傳統建築藝術。著名的有麗江白沙大寶積宮、琉璃殿、大定閣、五鳳樓等,均系明代所建。建築、裝飾、雕刻、繪畫揉合了納西、漢、藏等民族的風格,形成豐富多彩的特點。牆上均儲存著珍貴壁畫,筆法兼有藏畫的洗練和勻稱,又具有唐代道釋畫的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