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結婚正月十五避燈習俗

結婚正月十五避燈習俗

  1、放天燈,元宵佳節放天燈也是一大民間習俗。天燈又被稱為孔明燈,為三國時代三國諸葛亮所創造發明,放天燈的風俗習慣,相傳是由福建惠安的香港移民傳到,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時間。傳說故事天燈能將心願上達天魔神,因此 釋放者均以軟筆在薄紙燈上撰寫名字、詳細地址和祈禱的願望,並放鞭炮促長天燈上升的氣魄。

  2、耍龍燈,耍龍燈,又被稱為玩龍燈、舞龍燈、龍舞,是在我國民俗關鍵的中華傳統文化主題活動之一。龍,做為中華文化的圖騰圖片,深受各中華民族的尊崇與擁戴,一直被看作我國五大瑞獸之首。每至年底歲尾,或重特大傳統節日節令,上至我國慶典活動,下到民俗主題活動,必須高高興興耍龍燈,以祈禱神龍降瑞,保一年順順當當、國富民強、百業興旺。

  3、吃湯圓。民俗過元宵佳節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節由檽米做成,或實芯,或稀面。餡有紅豆沙、白砂糖、山楂果、各種果料等,服用時煮、煎、蒸、炸皆可。最初,大家把這類食材叫“浮湯圓”,之後又叫“湯糰”或“湯糰”,這種名字與“闔家團圓”多音字相仿,取闔家團圓之意,代表一家人和和美美,和諧幸福快樂,大家也為此懷戀別離的家人,寄予對未來的生活的美好心願。

  4、送孩兒燈。通稱“送燈”,也稱“送彩燈”等,即在元宵佳節前,孃家人送彩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朋好友贈給結婚男性不育世家,而求添子兆頭,由於“燈”與“丁”楷音。這一風俗習慣很多地區都是有,陝西省西安市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繪的玻璃燈一對,期待閨女結婚後福星高照、早生麟子;如閨女孕期,則除大宮燈外,也要送一兩對燈籠,祝福閨女懷孕期間安全。

正月十五躲燈習俗的由來

  五月十五“躲燈”習俗的由來:

  “躲燈”最初是滿族的習俗,也就是忌看孃家燈。最初,當年娶的媳婦不可在孃家住,可以在婆家住,後來演變成不能看孃家的燈,也不能看婆家的燈,要躲到親戚家去住,後來這一習俗也流傳到漢族。 現在,這個習俗演變為小夫妻從家裡出來,在外面住,這也是一種年輕人比較喜歡的方式。中國的民俗都帶有一種意識性,含有人類對自然和文化的認知。

正月十五躲燈習俗的由來

  1、“躲燈”最初是滿族的習俗,也就是忌看孃家燈。最初,當年娶的媳婦不可在孃家住,可以在婆家住,後來演變成不能看孃家的燈,也不能看婆家的燈,要躲到親戚家去住,後來這一習俗也流傳到漢族。現在,這個習俗演變為小夫妻從家裡出來,在外面住,這也是一種年輕人比較喜歡的方式。中國的民俗都帶有一種意識性,含有人類對自然和文化的認知。

  2、躲燈,元宵節風俗之一,新媳婦過門第一年,孃家要給女家舉行盛大的送燈活動,俗稱“追燈”。追燈的隆重規模和燈的質量高低,要視其貧富程度定。富貴人家送玻璃宮燈一對,有楠木架子水泥磨花的,有珠玉寶石鑲邊的,也有一般的。除主燈一對外,還加帶一個小花燈,俗稱“引燈”,是引導新婚媳婦早生貴子的意思;婆家接收追燈後,新婦即隨孃家人到孃家去“躲燈”(一般正月十四日去十六日歸)。

  3、黑龍江一帶有新婦頭三年要“躲燈”的習俗。婚後三年內正月十五這天晚上,新媳婦要到姑姑或姨姨家去住,既不許看婆家燈,也不許看孃家燈。據說,看了婆家燈,死親爹;看了孃家燈,死公公。河南一帶也有“躲燈”的習俗。民間所說的“閨女看了孃家的燈,孃家窮得釘打釘”,“正月十五不躲燈,先死老公公”等一類俗話,正是說明躲燈的禁忌原因的,顯然這確屬無稽之談。新媳婦在當天必須回孃家或到鄰家去,俗稱“躲燈”。


吊喜習俗和傳說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 ...

元宵節放習俗-送孩兒

  送孩兒燈,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陝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 ...

鯉魚習俗

  江西省吉安縣是聞名省內外的民間燈綵藝術之鄉。流傳於該縣固江鎮棚下村的“鯉魚燈”是最優秀的、真正原生態的民間燈綵之一。   固江鎮棚下村位於吉安縣縣城西北角22公里處。南依贛江支流瀘水河,北距固江圩鎮約二、三百米。村民系200多年前從贛南而來的移民,以打漁、撐船、作洲(種旱地)為生。“鯉魚燈”隨他們從贛南傳 ...

正月十五習俗 正月十五元宵節各地習俗

  正月十五的習俗   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但都象徵團團圓圓的意思。   2.鬧花燈:元宵節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習俗,故也稱燈節。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 ...

元宵節有什麼習俗活動 正月十五元宵節的習俗

  元宵節有什麼習俗活動 正月十五元宵節的習俗   吃元宵   “快樂的皮,幸福的餡,團團圓圓捏一塊兒;問候的湯,祝福的火,倖幸福福煮一起”。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湯圓,又名湯糰、 元宵。吃湯圓的風俗始於宋代,當時的湯圓稱浮圓子,亦稱湯圓子、 乳糖圓子、 “湯丸”生意人還美 ...

正月十五寓意

  正月十五捏面燈,寓意驅蟲避鼠,一年不遭蟲鼠之害。   1、正月十五元宵節,俗稱“燈節”,始於漢代,盛於唐宋。紅島有元宵節做面燈的習俗。面燈分蓮花燈、月燈、雞燈不同型別,多用地瓜面或豆麵做成。一年12個月,就要做12個面燈,遇到閏月還得多做一個。   2、每個面燈代表一個月,在燈碗上按月份捏褶兒,一月捏一個 ...

正月十五白天行嗎

  1、不可以。   2、正月十五這一天正是元宵節,元宵節也叫燈節。正月十五送燈是一直以來流傳的風俗,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都要去給祖上送燈,就在祖上安息的地方,讓他們也有感受到親人的問候和溫暖。   3、送燈時,以誰先點燃為吉利。往墳地送燈的人,點燈時必須用自己的火柴,如果借別人的火柴點燈,認為祖先看不見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