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的寫作背景是:
使徒保羅在小亞細亞、馬其頓和希臘佈道及建立教會的工作己完成,這位外邦使徒雖年近六十,可熱誠仍絲毫未減,他決定訪問羅馬帝國的首都;因羅馬乃當時世界最大之城,受希臘文化影響,人民雜居,道路通達,保羅想從那裡去到最西部的高度文化之地西班牙,那時的羅馬己有一個在福音上頗為興旺、但尚未成熟的教會,而大部分信徒都不認識保羅,所以保羅決定寫封信介紹自己,即使將來西行受阻,也可以借書信和教徒們分享後信之道。
《羅馬書》的寫作背景是:
使徒保羅在小亞細亞、馬其頓和希臘佈道及建立教會的工作己完成,這位外邦使徒雖年近六十,可熱誠仍絲毫未減,他決定訪問羅馬帝國的首都;因羅馬乃當時世界最大之城,受希臘文化影響,人民雜居,道路通達,保羅想從那裡去到最西部的高度文化之地西班牙,那時的羅馬己有一個在福音上頗為興旺、但尚未成熟的教會,而大部分信徒都不認識保羅,所以保羅決定寫封信介紹自己,即使將來西行受阻,也可以借書信和教徒們分享後信之道。
《書湖陰先生壁》是王安石晚年所寫,當時王安石變法失敗,兩次罷相之後就一直隱居家鄉金陵,在這期間,詩人和鄰居楊德逢交往非常密切,詩人多次去楊德逢家中游玩,楊德逢是一名隱士,別稱湖陰先生,這兩首題壁詩就是寫給楊德逢的。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
宋代:王安石
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餘香暗度垣。
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簡析:王安石晚年隱居之後,寄情于山水,經常訪僧問禪,他在這一時期心情趨平淡,詩歌作品以寫景詩和詠物詩為主,意境清遠自然。而詩中的另一位人物湖陰先生本名楊驥,字德逢,他是一位躬耕田園的隱士,王安石隱居之後就和他成為鄰居和好友,關於他的詩作至今尚儲存十多首。王安石對他的評價非常高,認為他是像陶淵明一樣不慕名利、志向高潔的隱士。
《書憤》原文為: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寫作背景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這已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蟄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於是詩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