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的風俗
202x年1月10日臘八節喬遷新家合適嗎 臘八節風俗是什麼
臘八的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1000多年。那麼,2022年1月10日臘八節喬遷新家合適嗎?臘八節風俗是什麼?想要了解詳細內容就快來看看吧。
2022年1月10日臘八節喬遷新家合適嗎?
農曆: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初八 週一
陽曆:2022年1月10日
財神:正南
喜神:東南
福神:正西
今日衝生肖:蛇
黃曆所宜:宴會 搬家 入宅 動土 安床 安葬 動土開基 開工 開張 開業 求嗣 裁衣 祈福 裝修 破屋壞垣 開鑿池塘 開倉庫 出貨財 開渠 上樑 安門 穿井 理髮 立嗣 入山伐木 宣政事 醞釀 解除
黃曆所忌:結婚 出行 提車 交易 赴任 祭祀 打官司 建基 畋獵 上官 補垣
根據黃曆宜忌來看,2022年1月10日所宜事項中包含了搬家、入宅,所以臘八節當日是喬遷黃道吉日。
臘八節風俗是什麼?
1、臘八粥
臘八的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1000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的時候,每逢臘八的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的時候,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非常的盛行。
2、臘八蒜
華北的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傳統習俗,叫臘八蒜。泡臘八蒜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臘八十幾天以後,正好是春節的時候,由於醋的浸泡,蒜整體呈碧綠,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節前後的時候,就著臘八蒜和醋吃餃子、拌冷盤,味道會非常的美好。
3、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臘八豆腐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的時候,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4、臘八面
中國北方臘八面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的時候全家人圍在一起吃臘八面。
臘八節民情風俗
相傳“臘八節”起源於遠古時的“臘祭”,傳說每年臘日,古人要舉行祭祖,祭諸神活動。另據宗教界所傳,農曆十二月初八又是佛祖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最初稱為“成道節”。自周代將農曆十二月定為臘月,南北朝時此月要舉行重大祭祀活動,以祈求五穀豐登,吉祥平安。據說“臘祭”有八種神,於是便將初八確定為固定祭日,後來相沿成俗。
有關“臘八粥”的來歷,民間有多種說法,也演繹出許多有趣的典故。據傳為了感念佛祖臘月初八成道之日,各寺院僧侶在這一天集會紀念、誦經演法。並把從八方化緣來的米、麥、豆、谷雜糧,及採集的棗、慄、核桃等乾果彙集在一起,用大鍋熬成粥做供品,祭祀佛祖,然後眾僧共享修道成果。遇有進香者,寺院以粥施捨。後來此舉逐漸成為善事,被流傳至今。隨著佛教的不斷傳播,這種活動由寺院傳到世俗民間,熬“臘八粥”漸漸演變成民俗習慣。到了宋代,“臘八粥”廣泛盛行。不論是朝廷、官府、平民百姓乃至寺院,必在此日熬粥祭佛敬祖,併合家團聚共用,或饋贈友人,以此祈求吉利平安。“臘八節”不僅成為民間重要傳統節日,喝“臘八粥”民俗也被世代相傳下來。
北京建都以後,老北京人民對“臘八節”有了更深的歷史文化情緣,據說還有個典故: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給人家放牛,回來正飢餓難忍,忽然發現牆角處有個鼠洞,便想逮只田鼠充飢。不料竟從洞中掏出不少糯米、黍谷、麥粒、花生及豆類,於是得把這些雜糧洗淨煮成了粥,美美地吃了一頓飽飯。後來他當了明朝皇帝,整天山珍海味,吃得口膩心煩,又想起了小時掏鼠洞煮粥喝的往事,便命宮廷廚師仿製,請眾臣一起共嘗,不料大家無不稱妙。這一天恰好是臘月初八,朱元璋就為其起名“臘八粥”。後來在民間也有了喝“臘八粥”之習俗。
對於“臘八粥”的民俗習情,歷代都有許多記述。晉代《大臘》一詩中寫道:“日躔星記,大呂司晨。玄象改次,庶眾更新。歲事告成,八臘報勤。告成伊河,年豐物阜。”古人以“臘祭”形式,感謝百神保佑生活平安美滿。北齊魏收《臘節》文曰:“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表達了人們數九隆冬之時,祭神敬神之情懷。詩人陸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中寫道:“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草煙漠漠柴門裡,牛跡重重野水濱。多病所須惟藥物,差科未動是閒人。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生動描繪了臘日裡人們互贈、食用佛粥(即臘八粥),更感受清新氣息迎接春天的來臨。
到清代,朝廷在臘八這天有賜粥風俗,自雍正皇帝起至宣統退位,對此節十分重視。每逢臘八,必在雍和宮用數口大鍋熬粥,由喇嘛誦經,並派大臣前往拈香上祭。道光皇帝在臘八之日,也要舉行“臘祭”活動。各道院以舍粥為善,民間百姓都以粥敬神。親朋好友互送“臘八粥”,以此來增加情感。《燕京歲時記》載:清代“臘八節”,雍和宮備四口大鍋,直徑達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數擔。第一鍋粥奉神,第二鍋粥賜給太后、帝后家眷;第三鍋粥賜給諸王府及少主府,第四鍋賜給喇嘛。當時京城食粥情景熱烈非凡。有詩為證:“一陽初始中大呂,谷粟為粥和豆煮。應時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盈幾馨香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共嘗佳品達沙門,沙門色相傳蓮炬。童稚飽腹慶卅平,還向街頭擊臘鼓”。可想而知,施濟“臘八粥”和皇家君臣、百姓平民在此節之時,必然是萬頭攢動,人湧如潮,空前壯觀。
早年間,老北京還有一種典故,據說“臘八節”與上古五帝之一顓頊氏有關。其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兒童。因人們非常迷信,害怕鬼神,認為所有疾病都是由於疫鬼作祟,但這些惡魔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豆。故臘八這天,專以紅豆、赤豆熬粥,可祛疫迎祥,繼而引發出“赤豆打鬼”之傳言。
老北京人對“臘八節”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受古都文化影響至深,在繼承民俗傳統方面獨有風情,在食文化上也不斷推陳出新。經過長期的探索,再加上宮廷內外的相互的勾通,因此在“臘八粥”的用料,做法上不斷改進,粥的花樣、品位也愈加講究。
宮廷御膳在“臘八粥”中加入了桂圓、蓮子、果仁、魔芋、銀耳等營養精品,使其成為冬補的美食佳餚。普通百姓也要想法兒把五穀雜糧多攢一點兒,使“臘八粥”的味道香甜可口。人們認為,喝了“臘八粥”能驅寒暖身,大補陽氣有利健康。而喝上“臘八粥”,就是邁進了年的門坎兒。記得小時候,到了隆冬季節,總盼著能美美地喝上一頓新糧做成的“臘八粥”。而每家每戶的大人孩子們,都願意聚集在熱炕頭上,享受那熱乎乎的家庭美食帶來的歡樂與溫馨。雖說北京冬日冷風刺骨,“臘七臘八凍死寒鴉”,但喝了“臘八粥”,人們會將室外的冰天雪地拋到了九霄雲外,忘記了寒意。那濃濃的人情味,時時溫暖著淳樸勤勞的京城人。
老北京人歷來對“臘八節”十分重視,把它看成春節即將到來的訊號。北京民間曾流傳一首民謠:“老太太您別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送完灶王就到年”。舊京還流傳一句兒歌:“小孩子,你別饞,吃罷臘八飯,馬上糖瓜粘,盼到新年穿新衣,吃好飯,還有人給壓歲錢。”
過了“臘八節”,便拉開了春節的序幕,歡樂的事會連連不斷展現眼前。婦女們忙著做針線,做新鞋、繡枕頭,裁新衣,為著過年做打算。民間花會也開始操辦,文化活動抓緊了演練。儘管“臘八”時節正值數九嚴寒,但滿懷豪情喜迎新年的京城市民,家家戶戶積錢備物,盡享辛勞一年的好收成。火熱的心溫暖著和諧的幸福家園,使生活充滿了無限歡樂與溫馨。
記憶中的舊京,進了臘月已有了年的氣息。到了“臘八節”,街市店鋪開始籌集玩具、小吃等年貨,商品漸增。許多家婦女提前動手製作小磨豆腐、飠各餷之類吃食,還要抽空碾些豆麵、黃面等以備春節前炸丸子、蒸糕之用。記得以前從臘月初六晚飯後,母親總會把大米、小米、江米、玉米米查、高粱米、紅小豆、芸豆篩選好,再把核桃、杏仁去皮,把花生米、紅棗洗淨待用,到臘七晚間便開始熬粥。母親做吃食很有經驗,先把不易煮爛的豆類下鍋。待豆軟湯紅時,再把棒糝、米類、果仁下鍋,並不斷攪動。約一個多小時後,濃濃的香氣從蓋沿四溢,讓人垂涎。待粥熬到又黏又稠時,就可以出鍋盛入瓦盆內待用了。除此之外,母親還要蒸兩屜白麵加棗兒、金糕條的大發糕。上面放上青紅絲、瓜仁,用大料瓣點上蓮花形紅點,象徵吉利滿門。到晚上,奶奶、姐姐要剝蒜皮,然後浸入盛滿醋的壇內泡成臘八蒜。
初八晌午,母親把“臘八粥”、“吉祥餅”加上紅糖、白糖溫熱,端上炕桌,全家人在溫暖如春的房間裡,歡歡樂樂共度“臘八”,共同品味傳統節日的溫馨與祥和。喝完粥,我隨姐姐提罐出門,把特意準備好的“臘八粥”和發糕,送到親友家,大人們也備好茶水糖果接待上門的親友。那種和諧的氛圍充滿了深情厚誼,至今想起來仍感到溫馨。
臘八節的各地風俗
天津風俗
天津人 煮臘八粥,同北京近似,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麥仁、粘秫米、粘黃米、雲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還有加入黑米的。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血等功效。
山西風俗
山西的臘八粥,別稱八寶粥,以小米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綠豆、小棗,還有粘黃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晉東南地區,臘月初五即用小豆、紅豆、豇豆、紅薯、花生、江米、柿餅,合水煮粥,又叫甜飯,亦是食俗之一。
陝北風俗
陝北高原在臘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乾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鹹,依人口味自選酌定。倘是午間吃,還要在粥內煮上些麵條,全家人團聚共餐。吃完以後,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臺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民間相傳,臘八這天忌吃菜,說吃了萊莊稼地裡雜草多。陝南人臘八要吃雜合粥,分“五味”和“八味”兩種。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後者用上述五種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蘿蔔,另外還要加調味品。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甘肅風俗
甘肅人 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蔬菜,煮熟後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在蘭州、白銀城市地區,臘八粥煮得很講究,用大米、豆、紅棗、白果、蓮子、葡萄乾、杏幹、瓜幹、核桃仁、青紅絲、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後先用來敬門神、灶神、土神、財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再分給親鄰,最後一家人享用。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後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寧夏風俗
寧夏人 做臘八飯一般用扁豆、黃豆、紅豆、蠶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麵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這天全家人只吃臘八飯,不吃菜。
青海風俗
青海的西寧人,雖是漢族人居多,可是臘八不吃粥,而是吃麥仁飯。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肉、麥交融成乳糜狀,清晨揭鍋,異香撲鼻,食之可口。
山東風俗
在山東“孔府食制”中,規定“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用意米仁、桂圓、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裡還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種形狀的水果,是為點綴。這種粥專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種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給孔府裡當差們喝的。
河南風俗
河南人 吃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特等八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後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穀豐登。
江蘇風俗
江蘇地區 吃臘八粥分甜鹹兩種,煮法一樣。只是鹹粥是加青菜和油。蘇州人煮臘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清代蘇州文人李福曾有詩云:“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摻入。”
浙江風俗
浙江人 煮臘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實、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長命百歲。據說,這種煮粥方法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其中內含若干傳說。
四川風俗
四川地大人多.臘八粥做法五花八門,甜鹹麻辣,而農村人吃鹹味的比較多,主要是用黃豆、花生、肉丁、白蘿蔔、胡蘿蔔熬成的。異鄉人來此品嚐,雖入鄉隨俗,但很難習慣,現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稱風味各異。臘八與粥可謂密切相關,而粥喝在臘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樣,喝出了水平。
國人如此鍾情臘八粥,食俗之外,也確有些科學道理。清代營養學家曹燕山撰《粥譜》,對臘八粥的健身營養功能講得詳盡、清楚,調理營養,易於吸收,是“食療”佳品,有和胃、補脾、養心、清肺、益腎、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這些已都被現代醫學所證實。對於老年人說來,臘八粥同樣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應注意不宜多喝。其實,何止是臘八,平素喝粥,對老年人也是大有裨益的。粥的品種也相當多,可因人而異,按需選擇,酌情食用。
臘八節的風俗有哪些 臘八節的民間習俗
臘八節的風俗有哪些 臘八節的民間習俗
1、喝臘八粥
煮臘八粥、喝臘八粥是最主要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也叫“福壽粥”,是以很多種瓜果、豆、米等五穀雜糧煮成。各地區所用材料不一。根據口味,還有甜、鹹之分。部分地區還有用臘八粥祭祀的習俗;佛教用臘八粥供佛;部分寺廟還會煮臘八粥分給信徒吃。
...
臘八節的由來和風俗 臘八節的由來傳說
臘八節的由來和風俗 臘八節的由來傳說
臘八節的由來
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稱為“臘八”節,古時叫“臘日”,這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傳統節日。從廣義上來講,夏曆十二月初八之臘八,和十二月二十四的祭灶,加上正月十五的元宵,都是傳統春節的組成部分,而臘八則標誌著整個辭舊迎新活動的開始。
“臘八”節的 ...
臘八節的由來和風俗 臘八節是怎麼來的
臘八節的由來和風俗 臘八節是怎麼來的
相傳釋迦牟尼出家修行六年毫無收穫,靜思太過,餓暈在菩提樹下。一個牧羊女路過看到,便以乳糜給他吃。釋迦牟尼吃完乳糜後氣力恢復,繼續在菩提樹下打坐,七天後,終於在臘月初八悟道成佛。佛教傳入中國後,為了紀念釋迦牟尼成佛,表達像佛祖那樣艱苦修行的決心,各地佛寺在臘月初八舉 ...
臘八節是幾月幾號 臘八節的風俗是什麼
臘八節是幾月幾號
臘八節的時間是每年農曆的十二月初八,十二月稱為臘月,所以叫臘八節,古代稱為“臘日”,有些地方也稱為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
過臘八,主要是我國漢族的傳統,同時也是佛教的盛大節日。源於古代人民歡慶豐收、祭祀鬼神和驅趕瘟疫等儀式。後來加進了紀念佛教的佛祖於此日得道成佛的成分 ...
臘八節的由來和風俗 臘八節有哪些風俗活動
臘八節的由來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因相傳這一天是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並創立宗教的日子即農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稱為“佛成道節”。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 ...
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節由來及風俗 臘八節的風俗習慣
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節由來及風俗 臘八節的風俗習慣
遠古時期,人們往往在冬季用獵獲的禽獸祭祀天地、祖先,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古代“獵”、“臘”是同一個字。沿襲下來,就把處在冬末春初、新舊交替之際的十二月稱做“臘月”。據古書記載,在南北朝時,就流傳著“臘鼓鳴、春草生”的民諺。說的是在臘月,農民為了喜慶一年 ...
臘八節的風俗 臘八節喝臘八粥寓意
臘八節的風俗
風俗一: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風俗二: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