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臘八節起源和農曆十二月稱臘月的原因

臘八節起源和農曆十二月稱臘月的原因

  農曆十二月初八(農曆十二月被稱為臘月),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這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味粥。而中原地區的許多農家卻喜歡吃臘八鹹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小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肉絲、蘿蔔、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說文》載:“冬至後三戍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後第三個戍日曾是臘日。後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何故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盤腿坐於菩提樹下,於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為了紀念而始興“佛成道節”。中國信徒出自虔誠,遂與“臘日”融合,方成“臘八節”,並同樣舉行隆重的儀禮活動。

  把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的原因

  《祀記》上面解釋:“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臘”與“蠟”相似,祭祀祖先稱為“臘”,祭祀百神稱為“蠟”。“臘”與“蠟”都是一種祭祀活動,而多在農曆十二月進行,人們便把十二月稱為臘月了。

  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閒的人們無事可幹,便出去打獵。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避災迎祥。

  臘月裡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雜糧做成“臘八粥”。有的農民還要將“臘八粥”甩灑在門、籬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穀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稱“小年”,有的地區人們陳設香臘刀頭和糖點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實,現在的人們大都不信奉“神靈”之類,這樣做只是沿襲古代的某些習俗,或者只是趣味罷了。

依飯節起源和歷史

  仫佬族是廣西特有的少數民族,依飯節是仫佬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

  依飯節被國務院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使仫佬山鄉人民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傳承。依飯節是羅城仫佬山鄉人民群眾的一個最為獨特、隆重而又富於神秘色彩和鮮明個性的傳統節日。

  “依飯節”又稱“依飯公爺”和“喜樂願”,是向祖先還願和慶賀當年好收成、預祝來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意思,帶有十分強烈的感恩和祝願的成分。相傳在很久以前,仫佬族的祖先被奸人陷害,在即將遭到殺身之禍時,突然得到梁善利、吳廣惠兩位監管和一騎白馬姑娘搭救。之後隱居山林,相安無事、生活富足、繁衍後代。為了感激梁、吳和白馬姑娘救命之恩,後人把兩位監管尊稱為“王侯”,把白馬姑娘敬為神仙來祭祀,激勵後人光大祖德和祈求平安。該節一般都在“立冬”前後擇吉日而定。當天,人們宰豬殺雞,包三角粽,蒸糯米糰,用紅薯、芋頭製作許多黃牛、水牛模型,用紅線紮起一束束糯穀穗,並備素肉食品十二種,陳列於祭壇祭“依飯公爺”。法師二人,一師唸經“請神”:一師扮“神靈”,頭戴面具,身穿法衣,邊舞邊唱,一直請完三十六位“神”。然後把牛模型、穀穗分給各戶置於香火上。村寨各戶,賓客盈門,幾十里路以外的兄弟民族親友,也紛紛前來祝賀,參加節日活動,熱鬧非凡,狂歡一天一夜,活動始告結束。據有關資料記載,依飯節傳承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

  仫佬山鄉人民透過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慶典活動以及各種新聞媒體的廣泛宣傳,依飯節的知名度有了進一步提高,在區內外享有一定盛名。

  仫佬族主要聚居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稱“伶”和“謹”。依飯節是仫佬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帶有強烈的感恩和祝願色彩。依飯節又稱“喜樂願”、“依飯公爺”,意為“向祖先還願”。

  關於依飯節的來歷,有兩種傳說。其一,傳說仫佬族始祖因犯罪坐牢期間,得到守監梁、吳二人同情而趁深夜放出始祖。但當晚一片漆黑,又有追兵在後。危難關頭忽見一白衣姑娘,牽白馬前來相救。始祖騎馬騰空而去脫離險境。始祖發跡後不忘梁、吳和白馬姑娘救命之恩,定遇難呈祥之日為“依飯節”。其二,傳說宋代天禧年間仫佬山鄉遭外敵入侵,梁、吳帶領鄉民鏖戰抗擊,不幸英勇犧牲。宋徽宗於嘉熙四年特封梁、吳二人為官,並建龕堂,規定每逢亥、卯、末年奉請三元師祈神集福,祈求人畜平安,五穀豐登。

  仫佬族每10年中分別3次於農曆立冬時節選擇吉日,以仫佬族人居住區域所謂的“冬”為單位,在各自的宗族祠堂裡舉行隆重而神聖的依飯節,進行虔誠的祭祀活動。整個活動歷時一晝夜,由安壇、請聖、點牲、勸聖、唱牛哥、合兵和送聖七個程式組成。節日期間,全村上下一片歡騰,男女老少同慶豐收,共享歡樂,相互祝福來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依飯節為仫佬族所獨有,是仫佬族信仰習俗長期積澱的結晶。它體現出仫佬族文化之精髓,進而成為仫佬族文化的重要象徵。目前,仫佬族的許多傳統民俗日益淡化,依飯節傳承的文化空間逐漸縮小,傳承後繼乏人,亟待搶救、保護。

  仫佬族是古代“僚”、“伶”的一支,史你“木老”、“姆佬”。現在廣西有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關於“依飯節”的來歷,有三種傳說與依飯儀式關係較大。

  其一,傳說仫佬族始祖因犯罪坐牢期間,得到守監梁、吳二人同情而趁深夜放出始祖。但當晚一片漆黑,又有追兵在後。危難關頭忽見一白衣姑娘,牽白馬前來相救。始祖騎馬騰空而去脫離險境。始祖發跡後不忘梁、吳和白馬姑娘救命之恩,定遇難呈祥之日為“依飯節”。

  其二,傳說宋代天禧年間仫佬山鄉遭外敵入侵,梁、吳帶領鄉民鏖戰抗擊,不幸英勇犧牲。宋徽宗於嘉熙四年特封梁、吳二人為官,並建龕堂,規定每逢亥、卯、末年奉請三元師祈神集福,祈求人畜平安,五穀豐登。

  其三,依飯節是從紀念仫佬族英雄羅義和羅英父女倆的功德演化而來的。傳說羅義、羅英父女倆能射獅馴牛,又會墾荒忡地,使仫佬族人豐衣足食。為了紀念他們的功績,村村寨寨聚會敲鑼、打鼓、唱歌。久而久之,就演化為還祖先願的節日。如今人們還在節日裡唱歌、跳舞,舞獅、舞龍、唱彩調,熱鬧的笑聲迴盪在寨子中。青年們更是高興,他們到野外“走坡”。”走坡”是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動。他們在山腳邊、坡上、路旁,互相以歌對答。小夥子先唱“邀請歌”,姑娘杆願意與之交流,則唱歌表示答應,至兩情相依時,則唱定情歌。悠揚的歌聲交織著青年們新的嚮往,給古老的依飯節增添了新的活。

  依飯節的歡慶地點選在公共祠堂。祠堂前搭一個彩臺,事先選好的糯米穀穗要穀粒飽滿、穀穗粗長,人們用綵線將穀穗繫好掛在祠堂的牆上,給人以豐收的景象。在祠堂中央擺一張八仙桌,桌子上的祭祀物品有雞、鴨、魚、蛋,五色糯飯等:外圍一圈放著甜酒、花生、芝麻、黃豆、八角,沙姜、胡椒等物品;最外面一圈則放著用紅薯、芋頭做的家畜像。人們在紅薯上豎插4根香梗作豬腳,用麻線作豬尾巴;在芋頭上豎插4根香梗為牛腳,用麻線作牛尾巴。整桌祭品,象徵著豐收,六畜興旺。

  祭祀時,同宗族的人們都來到節慶場上,他們看著帥公請36個樂意為人間做好事的神來參加依飯節,每請到一位神,師公換戴該神的面具,意即該神來到了人們中間,接受人們的祈願,也給人們帶來豐收的祝福,師公邊跳邊唱贊神歌,唱神的來歷、神的功德,在場的人門也以“啊……呼”作為呼應。整個場上一片崇拜的肅穆氣氛。整個請神、敬神儀式從頭天清晨始至第二天天亮方能結束。結束時,將桌上的祭品和牆上的穀穗分與各家各戶,意為讓大家分享神賜予的祝福。

歌圩節起源和傳說

  要說“歌圩節”的來歷,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曆二月二到歌圩節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農曆歌圩節,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詞是這樣描述蟠桃宮廟會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裡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傳說西王母原是中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西王母仙丹後飛上月宮的。此後,在一些志怪小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 《後漢書•禮儀志上》)。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晚上,家家戶戶在字己家裡每個房間放鞭炮炸鬼,傳說這天鬼魂到處出沒。

  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歌圩節,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據說很久以前,七指嶺地區遇到罕見的大旱,人們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個名叫亞銀的年青人告訴大家,說他夢見一隻百靈鳥,要想擺脫這場災難,必須爬上五指山的頂峰,吹起鼻簫誘捕它。亞銀自告奮勇地登上五指山頂峰,他在山頂上吹起他心愛的鼻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隻百靈鳥才從幽谷中飛來,亞銀趕忙追捕,他追過一座山崗,最後亞銀定神一看,百靈鳥變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應跟亞銀到人間解救災難。旱災解除後,未想到卻觸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靈姑娘捉去,這時亞銀趕來,他倆躲進一個山峒裡,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燒到山洞時忽然烏雲滾滾、雷聲大作、石裂山崩,把萬惡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壓死了。亞銀和百靈姑娘變成一對鳥兒,飛上天空,鄉親們聞訊趕來,目送他們,激動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們美滿幸福。這一天正是農曆三月初三,從此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個傳統節日——歌圩節。

  又傳說:古代有一對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經常唱山歌來表達相互的愛慕之情。但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使他倆不能結為夫妻,於是他們絕望地雙雙殉情身亡。人們為了紀念這對情侶,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也有人說,在唐代,壯族出了一個歌仙,名叫“劉三姐”。她聰明過人,經常用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揭露財主們的罪惡,財主們對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劉三姐在山上砍柴時,財主派人砍斷了山藤,使她墜崖身亡。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劉三姐遇難這天聚會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這些傳說現已難於考證,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記》中就有記載:“壯人於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這說明當時的歌圩也很興盛。宋元以後,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娛樂和男女談情說愛的場所,並出現了拋繡球的遊戲。女子將繡球拋給自己心愛的男子後,雙雙退出歌場,互贈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萬人參加的大型活動。到1934年編的《廣西各縣概況》記載,當時廣西有歌圩活動的就有二十六個縣,幾乎遍佈廣西各地。


藥王起源起源

  藥王節,亦稱藥師節。壯族傳統節日。追溯此地辦會淵源,據說,一是鎣西鄉醫藥事業發達,醫務人才輩出。過去像這樣一個鄉鎮即藥室、咀片店二十四家之多,各家的膏、丹、丸、散依古炮製,互相媲美,各有特色。入冬,熬阿膠、龜膠藥店爐火熊熊。夏天,銀花露等清涼飲料,藥店爭相懸牌供應。每個藥店兼有馳名的“坐堂醫生”,至今尚為 ...

娛驢起源活動

  這個娛驢節在送肥結束的日子舉行。   過去中國西藏的家人是很辛苦的,農人的驢更辛苦。按照封建莊園制度的例規,農奴既要種自己的“份額地”,又要種莊園的“自營地”,還要隨時負擔西藏地方政府、藏兵和寺院的長途或短途運輸徭役。作為農村主要馱畜的毛驢,真是一年到頭身上的汗水沒有乾的時候,背上的毛沒有被太陽照曬的時候 ...

臘八出生的男孩命運 男孩臘月初八出生好不好

  臘八節出生的男孩命運 男孩臘月初八出生好不好   臘八節出生的男孩命運:逢八很好,天佑之命,財運亨通,感情豐富,意氣用事,辦事往往不聽勸阻。   此月生人,前年三月受胎,小寒節後出生。為人心直口快,兄弟難靠。出外風光好。衣祿有足餘。廣交朋友,愛管閒事;抱負甚大,志氣恢宏,心貪易遭失敗。初限有福,中年辛勞, ...

202x年臘八出生的男孩命運如何 臘月男孩哪天出生好

  農曆十二月是個年歲交替,須祭祖祀神的月份,臘八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那麼2022年臘八節出生的男孩命運如何?臘月男孩哪天出生好?快跟隨小班一起來了解一下2021年農曆十二月的日子吉凶宜忌吧。   2022年臘八節出生的男孩命運如何?   2022年臘八節這天出生的男孩一生和父母親緣淺薄,主要是由於早年 ...

202x年臘八是幾月幾日 臘八由來臘八粥的意義

  2022年臘八是幾月幾日?臘八節由來和臘八粥的意義是什麼?節日已經整理了2021年農曆十二月的日子吉凶宜忌相關文章,想要了解詳細內容就快來看看吧。   2022年臘八是幾月幾日?   公曆:2022年1月10日   農曆: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初八,星期一   吉神宜趨:月財 五富 陰德 生氣 益後 驛馬 天后 ...

臘八傳說習俗

  1、相傳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在臘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十二月初八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稱“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古印度人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難,也為了紀念佛祖在臘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臘月初八這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   2、喝臘八粥:臘八粥的傳統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 ...

2021年臘月初八臘八領證結婚好嗎 2021年農曆十二月臘月結婚吉日有哪幾天

  臘八節是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初八日,2021年臘月初八臘八節領證結婚好嗎?2021年農曆十二月臘月結婚吉日有哪幾天?農曆十二月為臘月,俗稱為歲尾,有臘冬、殘冬、窮冬、臘月、冰月。小編已經整理了2021年農曆十二月的相關文章,歡迎來看看。   2021年臘月初八臘八節領證結婚好嗎?   農曆: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