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臘月23或24又稱什麼

臘月23或24又稱什麼

  臘月23或24又稱小年,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雲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是除夕。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過小年是臘月23還是24

  1、小年是是臘月二十三,也有是在臘月二十四,主要是不同地區過節的時間有差異。宋代有個說法叫“官三、民四、船家五”,簡單點就是宮中、官府的人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平民們二十四過,船家還要晚一天,二十五才過。但是明清以來,這種當官的和平民之間的小年區分越來越模糊,逐漸演變了南北之爭。一般來說北方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臘月二十四過小年。

  2、在中國歷史上,北方很多時候都是政治中心,官僚機構和當官兒的很多,再加上皇家坐鎮紫禁城,官氣輻射得厲害,所以在二十三過小年的人很多。沒有官民區分後,大家乾脆都在二十三過了。而天高皇帝遠的南方人,有官民區分之前習慣了二十四,沒有之後也就懶得變了。

過小年是臘月23還是24 小年是臘月23還是臘月24

  導語:念起“小年”這兩個字,便覺得喜氣洋洋、暖意融融,因為小年到了意味著離春節就真的不遠了,民間過節的年味兒是越來越濃了。不過每到過小年的時候,也是南北方爭論小年時間的時候,北方人認為是臘月23,南方人認為是臘月24。那麼,小年是臘月23還是臘月24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

  過小年是臘月23還是24

  其實,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我們有著共同的春節、共同的中秋、共同的國慶,但是我們可能有不一樣的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是南北大部分地區的“小年”,也被稱為灶王節。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而南京地區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區,這是因為在明代朱棣篡奪皇位後,實行了暴政。當時的百姓在永樂元年正月十五舉行燈會,心裡紛紛懷念朱允炆時代的寬政,場面賽過過年。因此在南京地區,元宵成了小年。而西南雲貴川地區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區把正月初一作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為何南北小年不是同一天?

  小年最早出現在南宋時期,過去稱為“交年”,也就是新年和舊年的相交之日,這一天百姓們忙前忙後,備酒送神、打掃衛生等,期待能夠開心過大年。

  同時,小年又指的是祭灶,作為中國最為傳統而古老的習俗,祭灶最早起源於“先民拜火”,商朝時就已流行,秦漢時祭灶王神就已被列為“五祭”之一,隨後灶神也被列入道教文化中,它掌管著人間的善惡是非以及飲食。

  南北小年

  傳說在臘月二十四這天,灶王爺就會上報天庭,將百姓一年來的善惡喜好上報給玉帝,玉帝也會因此降下福禍。人們生怕灶王爺上天不為自己說好話,因此在臘月廿四這天就會祭拜灶神,準備祭品給灶王爺,希望這一行為能為自己帶來好運。到了宋代時,小年這一說法出現,祭灶就此和小年“捆綁”至今。祭灶除了希望灶神為自己美言外,還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祈求新的一年富貴平安。不過在清朝以前,小年均是臘月二十四,至於為何北方小年改為臘月廿三,有種說法是和清朝皇帝有關。

  有說清朝皇帝雍正勤政愛民,他為了節省開支,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因而將祭灶和祭天慶典合在同一天舉行。只是,祭天通常是在冬至日進行,也就是十一月份,這和祭灶天數差距太大,顯然不太可能。還有的認為,雍正將祭灶提前到坤寧宮臘月廿三祭神這天進行。只是,滿漢文化中,臘月廿三均沒有祭祀什麼神祇,而坤寧宮祭祀的主要是灶神,提前一天說不通。

  小年習俗

  查閱史料發現,清乾隆時期,祭灶節仍在臘月廿四舉辦,乾隆每年這天都會在坤寧宮進行隆重的祭神儀式。實際上,南北小年的差異,和清朝嘉慶帝有關。如《溫江縣誌》中提到:“臘月廿四,舊傳灶神上天祭祀,先於廿三之夜,各具香花、酒果、燈燭、錢褚致祭。”嘉慶為何將小年提前,有說法是為了體恤軍機大臣。大家都知道,軍機處為清朝權力中樞,由皇帝嚴控,就連夜間也要值班,以便於隨時奉詔。如果軍機大臣值夜班,那他就無法回家主持祭灶儀式,畢竟古代有“女不祭灶”的說法。因而嘉慶這才將祭灶提前一天。

  正所謂上行下效,百姓們看著皇帝都改時間了,因而也紛紛改變祭祀之日,特別是北方地區,因距離首都較近,受權力中心的影響較大,紛紛改為臘月廿四值班。但南方距離權力中心較遠,因而仍會選擇在臘月廿四這天祭灶,時間長了也就有了“官三民四”的說法。不過那些漂泊在海上的船家,因遠離大陸、訊息閉塞,等大家祭祀完後他們才得到訊息,因而也就演變成了臘月廿五這天祭灶。因此,“官三民四船五”的習俗就此流傳下來。


小年是哪一天2021農曆 小年是臘月23還是臘月24

  小年是哪一天2021農曆小年是臘月23還是臘月24   北方臘月二十三(2021年2月4日),南方臘月二十三(2021年2月5日)。   為何南方小年比北方小年要晚一天?   專家介紹,早在宋朝,就有臘月廿四過小年的記載,但那個時候小年是不分兩天的。所以臘月廿四的小年習俗歷史是更悠久的。   專家說,清朝 ...

小年是臘月23還是臘月24 為什麼南北小年時間不一樣

  小年是臘月23還是臘月24   北方小年在臘月二十三,南方小年在臘月二十四。   中國大部分省份,特別是廣大的北方地區稱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是臘月二十四為小年;江浙一帶部分地區稱正月初五為小年;而國內為數不少的地區稱正月十五元宵節為小年;也有的地方把冬至叫小年。不過在全國範圍內流傳最為廣泛的小年節,指的 ...

門為什麼可控反相門

  異或門有兩個輸入端,其中一個作為控制端,當控制端為0,則輸出與另一輸入端輸入相同,即異或門不改變邏輯值,但控制端為1的時候,輸出端與另一輸入端輸入反向,這時異或門相當於一個反向門,因此,異或門又稱可控反向門。 ...

小年是臘月23還是臘月24

  1、北方小年在臘月二十三,南方小年在臘月二十四。中國大部分省份,特別是廣大的北方地區稱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是臘月二十四為小年。在民間,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2、準確來說,小年並不是一個節日,而是一種民俗。是人 ...

24什麼

  24歲稱為花信年華,這是一種年齡稱謂。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 ...

小年"祭灶節" 供獻甜品討好灶王爺

  祭灶王爺   明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是我國傳統的“祭灶節”,在古代其地位僅次於中秋節。南京民俗專家王湧堅說,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習俗,源於兩千多年前,祭拜灶王爺,祈求他上天跟玉皇大帝彙報時多說些好話,以求新年全家平安。如今儀式和祭品早已不如當年繁複豐盛了,但人們這天要回家吃團圓飯。“祭灶節”又被叫作“小年 ...

端午岳母節 女婿送蛋習俗延續至今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我國民間,每到端午節女婿們都要給岳母送節禮,俗稱“送端陽”,端午節又被稱為“岳母節”。   俗話說“丈母孃看女婿越看越歡喜”,不過,女婿們還是得小心翼翼。端午節這天女婿們都要孝敬岳母,據《通城縣誌》記載:“五月五日親故以角黍、醃蛋相饋遺。”給岳母“送端陽”節禮以表達感激之意,其中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