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臨夏習俗—二月二炒蠶豆

臨夏習俗—二月二炒蠶豆

  二月二炒蠶豆,是臨夏的民間習俗。據老人們講,這天炒了蠶豆,莊稼就不遭蟲害,秋後五穀豐登。於是,每逢農曆二月初二,家家戶戶炒蠶豆、吃蠶豆、送蠶豆、整個城鄉散發著蠶豆特有的香味,洋溢著過節般的快樂。

  這個風俗流傳了多少年代,無人說得清楚,但臨夏蠶豆好吃,卻被世人公認。如今臨夏蠶豆總產已居甘肅首位,以顆粒大、品質好、味道香著稱於世,不僅暢銷國內,在國際市場上也有一定聲譽。

  臨夏蠶豆營養豐富,吃法多樣,既可當主食。又可當副食。嫩者供烹、老者雜飯、幹之為粉、炸炒供茶,無所不宜。

  蠶豆作為主食,與其它麵粉混合食用,不僅改善了食物的風味,還起到了蛋白質互補而強化營養的目的。臨夏人民素有以六成蠶豆與四成蒞麥炒熟磨粉製成“花面”吃的習慣。還有的農家以蠶豆與青棵或小麥混合磨成“夥合面”做飯吃。用蠶豆與玉米粉混合做的“攪團”柔軟膠嫩,吃起來非常可口,是臨夏城鄉人民冬季最愛吃的一種常見飯。

  蠶豆作為副食吃法也頗多,有煮食加鹽的鹹蠶豆;砂炒、鹽炒、土炒、幹炒的酥蠶豆;油炸的蘭花豆;新增多種調料製成的茵香豆、五香豆;和王米、小麥、杏仁、去皮蠶豆煮成臘八粥;青蠶豆去皮炒菜吃等。

  蠶豆澱粉還可以加工成涼粉和粉皮,是別具風味的冷食。純蠶豆粉條,質地優良,潔白精柔,是逢年過節家家戶戶必備的食品。

二月二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有哪些習俗

  二月二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有哪些習俗

  剃龍頭

  指二月初二理髮,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吃龍食

  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麵條名曰“扶龍鬚”,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徵與寓意。這些都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的強烈願望。

  放龍燈

  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紮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蔔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裡或灣裡點燃,為龍照路。藉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願。

  敲龍頭

  在東北部分地區二月二早晨,以長竿擊打房梁,謂之“敲龍頭”。把龍喚醒,保佑一方平安。

  引田龍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

  祭灶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如在桂東客家地區。土地神古稱“社”、“社神”,傳說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於“地載萬物”、“聚財於地”,人類產生了對土地的崇拜。進入農業社會後,又把對土地的信仰與農作物的豐歉聯絡在一起。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習俗內容豐富,主要活動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開筆寫字

  農曆二月初三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舊時這天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抬頭之吉兆,為孩子正衣冠、點硃砂啟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願孩子長大斷文識字。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是中國傳統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啟蒙教育形式。

  吃糖豆

  臨沂人過二月二,農家就開始準備炒糖豆的原料。二月二早上,家家戶戶都用糖炒花生和黃豆,有的地方叫糖豆,有的地方叫蠍豆,還有的爆玉米花。過去都是自家制作自家食用,現在不同了,一般沒有自家制作的了。城裡的超市裡,農村的集市上,二月二前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糖豆,大概有十幾種甚至更多。隨吃隨買,香甜可口。二月二這天,農家的餐桌上要擺多種糖豆,以示慶賀這個節日。有些地方還有吃“龍眼”、“龍鬚”、“龍舌”、“龍耳”、“龍皮”、“龍子”、“龍蛋”以及吃春餅、吃豬頭肉的習俗。

  圍糧囤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農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區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餘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圍好倉後,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徵當年的大豐收。

  龍抬頭是什麼意思

  龍抬頭節日時間是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陽曆日期不定。

  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我國農村的一個傳統節日,名曰“龍頭節”。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此時,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

  傳說此節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的歷史傳說。

二月二炒糖豆的做法

  1、主料:青豆適量、黃豆適量、黑豆適量。

  2、輔料:大顆粒砂糖適量。

  3、準備青豆、黃豆和黑豆三種豆子。挑大小一致無壞損的。

  4、放水泡1小時撈出晾乾水,這樣炒的時候不會爆皮,也不容易糊。

  5、平底不粘鍋燒乾,放入豆子,小火慢慢翻炒。

  6、豆子表面慢慢發黃,攪拌速度要加快。

  7、豆子完全金黃,撒兩茶匙白砂糖,快速翻拌,若糖有融化現象,可離火攪拌,保持糖不融化還均勻裹在豆子上。

  8、糖粒都裹在豆子上後就可停火出鍋,放涼味道酥脆微甜。三種豆子分別炒至,做法一樣,時間根據不同豆子確定,一般肉眼觀察加上嘗試,不過黑豆只能靠嚐了。


二月習俗 二月有什麼習俗

  “二月二”指龍抬頭,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意味著陽氣生髮、萬物生機盎然。   自古以來,人們在龍抬頭時節,會舉行敬龍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豐收。在南方沿海地區,二月初二主要舉行社祭,祭祀土地神。我國民間有剃龍頭、祭祀、敬文昌神、吃麵條、炸油糕、吃豬頭等習俗。其中,“剃龍頭”習俗,或源於古人對龍 ...

二月龍抬頭有什麼習俗 二月龍抬頭朋友圈文案

  眾所周知,二月二有剃“喜頭”的習俗。借龍抬頭之勢,保佑孩子們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表達人們辭舊迎新的美好願望,希望能夠帶來好運,順順利利。 那麼二月二龍抬頭有什麼習俗?朋友圈文案有哪些?   二月二龍抬頭有什麼習俗   二月初二有吃龍食的習俗,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麵條名曰“扶龍鬚”,吃米飯是“吃龍 ...

二月龍頭節節日習俗 二月龍頭節的習俗與傳說

  導讀:二月二是一個傳統節日,也有許多別稱,其中一個別稱是龍頭節,因為各地以各種與龍相關的民俗活動來祈求平安和豐收。二月二龍頭節在農曆二月初二這天出現,那麼你知道二月二龍頭節節日習俗有哪些嗎?以下是小編對二月二龍頭節的習俗與傳說介紹,感興趣的朋友來瞧瞧吧。   二月二龍頭節節日習俗   各地龍抬頭節的民俗活 ...

二月的傳統習俗 二月還有這

  農曆二月初二,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龍是我們東方人的圖騰,因此每年的二月二,人們為了沾上龍的氣息,就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以顯示對龍的尊敬,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對於這些老傳統、老規矩一定要遵循。    ...

雨水節氣與二月習俗--24節氣之雨水

  “雨水節,回孃家”是流行於川西一帶漢族節日習俗。到了雨水節氣,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孃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久不懷孕的婦女,則由母親為其縫製一條紅褲子,穿到貼身處,據說,這樣可以儘快懷孕穗子。該習俗現在仍在農村流行。   “拉保保”是四川一些地區的民 ...

二月龍抬頭的來歷,二月習俗二月吃什麼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      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執行 ...

貴州苗族二月龍抬頭習俗

  農曆二月二,黔東南州很多少數民族都有祭橋的習俗。祭橋分為架橋和敬橋二種。架橋又分為兩種情況:一是主家無子。無子的人家架橋目的就是保佑上天送孩子來。二是主家有子。有子的人家就祈求上天保佑孩子除病消災,健康成長。架橋方式也很多。有的人架石橋,有的人架木橋,還有的人興架石凳(俗稱坐橋)。架石橋或木橋的多為求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