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二月二的傳統習俗+二月二還有這二忌

二月二的傳統習俗 二月二還有這二忌

  農曆二月初二,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龍是我們東方人的圖騰,因此每年的二月二,人們為了沾上龍的氣息,就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以顯示對龍的尊敬,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對於這些老傳統、老規矩一定要遵循。

  二月二的傳統習俗

  剃龍頭

  二月二生意最好的莫過於理髮店了,“Tony老師”基本上是忙得不可開交,臉吃飯的功夫都沒有了。民間有俗語說道:“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其實大家聚集在這天理髮就是為了圖個“龍抬頭”的好彩頭,能夠接接好運氣,有鴻運當頭的寓意。

  吃龍食

  這天吃的食物都是與“龍”有關的!吃豬頭肉叫作“啃龍頭”,吃餃子叫作“咬龍耳”,吃饊子叫作“啃龍骨”,吃米飯叫作“食龍子”,吃餛飩叫作“品龍眼”……無論哪一種吃食,都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福,對美好未來的祈願。

  引龍回

  在北京、山東部分地區,流行“引龍回”的習俗。再就是在龍抬頭這天,大家以戶外的水井為起點,開始拋灑白灰,一直撒到屋內的灶火底下為終點,石灰線看起來像一條彎彎的長龍,意思是把龍引到自己家中,希望能全家吉祥,順利發財。

  放龍燈

  在我國北方的一些地區,在二月二這一天還有放龍燈的習俗,這一天很多人家用蘆葦捏成小船,然後把蠟燭插在船上,等到傍晚將至的時候,家家戶戶就把龍燈放入河中,為龍指路,希望龍王能夠保佑風調雨順,讓新的一年裡能夠五穀豐登。

  圍糧囤

  “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所以在這天,人們早上起來以後就會用草木灰在地上畫一個圓圈,把糧食放在中間,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寓意新的一年大豐收,財源滾滾。

  挑龍擔

  “龍司水,水潤而生財”。在農村,二月二這一天講究把家裡的水缸裝滿,因此這一天都早早去井裡挑水,也叫“挑龍擔”,也有的地方叫“引錢龍”,寓意新的一年裡盆滿缽滿,財運旺旺。

  二月二還有這二忌

  做針線

  好多民間習俗中都有忌做針線這一條,一則是古人認為針線和剪刀都帶有“煞氣”在吉祥的日子裡使用很不吉利,二則人們認為針線容易扎龍的眼睛,也是不吉利的事情。

  推磨

  怕是現在很少有會推石磨的人了,以前農村人認為在二月二這天若動了“石碾子”,就會壓住龍頭,不利於引來好運和吉祥,所以一般是忌動“石磨”的。

二月二的習俗 二月二有什麼習俗

  “二月二”指龍抬頭,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意味著陽氣生髮、萬物生機盎然。

  自古以來,人們在龍抬頭時節,會舉行敬龍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豐收。在南方沿海地區,二月初二主要舉行社祭,祭祀土地神。我國民間有剃龍頭、祭祀、敬文昌神、吃麵條、炸油糕、吃豬頭等習俗。其中,“剃龍頭”習俗,或源於古人對龍圖騰的崇拜。“二月二”這天,許多人都要理髮,預示一年有好的開始。此外,“龍抬頭”這天也有許多禁忌避諱,如在這天忌動針線,怕傷到龍眼,招災惹禍;忌擔水,禁止到河邊或井邊擔水,以免驚擾龍的行動,招致旱災之年等等。

二月二傳統節日龍抬頭

  農曆二月初二,是我國廣大農村重要的傳統節日。此時,春節剛過,田間農事活動即將展開,故“二月二”又稱“春農節”、“農頭節”、“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農諺曰:“二月二,農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依據氣候規律,“二月二”之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季風氣候影響,溫度回升,日照時數增加,雨水也逐漸增多,光、溫、水條件已能滿足農作物的生長,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農村的農事節。

  據說,龍頭節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後來的黃帝、唐堯、夏禹等紛紛效法先王。到了周武王,這一習俗還被髮揚光大;每逢二月初二,都舉行盛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以後,“二月二”便定名為“農頭節”。

  “龍抬頭”一說,最早見於明人劉侗《帝京景物略》:“二月二,龍抬頭,蒸元旦,祭餘餅,燻床炕......”至於抬頭的為何是龍,又為何只與“二月二”有關,說法和故事就多了。民間認為,龍系吉祥物,主管雲雨,而“二月二”則是龍欲昇天的日子。此時,正值驚蟄節氣,我國許多地方已進入雨季。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卻認為是“龍”的功勞,加之不少地方又將“二月二”視為土地神的生日,所以祭祀活動便名目繁多。明朝《宛署雜記》曰:“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清人讓廉的《春明歲時瑣記》載:“二日為土地真君生辰,城內外土地神廟,香火不絕,遊人亦眾。”

  有關“二月二,龍抬頭”的民間傳說故事很多,這裡不妨說一例。相傳,武則天費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遂命令龍王三年不雨。龍王不忍生靈塗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便將龍王逐出天宮,壓於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激龍王降雨之恩,天天對天祈禱,最後感動了玉帝,於二月二將龍王釋放,於是龍王又抬起頭來耕雲播雨,滋潤禾苗,造福農人。

  這種“天上人間,融為一體”的民間故事,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出古代農業受天氣制約的現實以及耕者渴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正如農諺所言:“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二月二,龍抬頭”這句話還與中國古代天文學對星辰執行的認識有關。中國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28個星座,稱為28宿。古人將這28個星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4宮,每宮7宿,並按照它們的形象將四宮附會為4種動物。其中,東宮7宿被想象成一條南北伸展的巨龍,由30顆恆星組成。

  恆星是相對不動的,當地球公轉的位置使巨龍星座與太陽處在同一方向時,太陽的光芒就會淹沒掉星光,人們就會看不到天上的那條巨龍;而過一段時間以後,地球的位置轉移了,巨龍星座又會重新出現,週而復始,古人找到了這個規律,並以它來判斷時令。

  當被稱為“龍角”的東宮7宿的第一宿出現於地平線上的時候,正值春天來臨,所以,古人將它的出現作為春天的標誌。而此時,恰逢中國農曆二月雨水節氣前後,由此產生了“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有詩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二月龍抬頭的來歷,二月習俗二月吃什麼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      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執行 ...

二月習俗有哪些

  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北京一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比較講究的還食用時搭配“合菜”。合菜是將瘦肉絲與菠菜、豆芽菜、蒜黃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時將春餅一分為二,抹上甜麵醬,配上大蔥,再夾上合菜,捲成筒狀而食。北方地區還時興食用麵條、水餃等。 在天津,還有一種與眾不 ...

臨夏習俗二月炒蠶豆

  二月二炒蠶豆,是臨夏的民間習俗。據老人們講,這天炒了蠶豆,莊稼就不遭蟲害,秋後五穀豐登。於是,每逢農曆二月初二,家家戶戶炒蠶豆、吃蠶豆、送蠶豆、整個城鄉散發著蠶豆特有的香味,洋溢著過節般的快樂。   這個風俗流傳了多少年代,無人說得清楚,但臨夏蠶豆好吃,卻被世人公認。如今臨夏蠶豆總產已居甘肅首位,以顆粒大 ...

二月習俗 二月龍抬頭有哪些習俗

  二月二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有哪些習俗   剃龍頭   指二月初二理髮,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吃龍食   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麵條名曰“扶龍鬚”,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 ...

二月習俗

  二月二稱為龍頭節,以各種與龍相關的民俗活動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 ...

二月習俗

  1、理髮。人們常說正月不理髮,理髮死舅舅,雖然是迷信說發,但人們一般正月不理髮,長了一個多月的頭髮長了,終於等到二月二龍抬頭可以理髮了。   2、吃龍食。可以吃春餅即吃龍鱗,吃餃子即吃龍耳,吃米飯代表吃龍子等。而我們這裡主要吃餃子。   3、敲龍頭。東北部分地區以長杆敲打房梁,以敲醒龍了,保佑一方平安。 ...

龍抬頭吃什麼傳統食物 二月吃什麼

  在民間對於龍抬頭這個節日是比較重視的,在龍抬頭的時候會有很多的講究,還有很多的習俗,那麼龍抬頭吃什麼傳統食物呢?二月二吃什麼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龍抬頭吃什麼傳統食物   餃子   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抬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