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致橡樹作者

致橡樹作者

  舒婷,1952年出生於福建石碼鎮,是中國當代女詩人,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舒婷原名龔佩瑜,從小隨父母定居於廈門,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舒婷的詩歌充盈著浪漫主義和理想的色彩,包含著對祖國、對人生、對愛情、對土地的愛,感情既溫馨平和又潛動著激情。她的詩擅長運用比喻、象徵、聯想等藝術手法表達內心感受,在朦朧的氛圍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是浪漫主義和現代主義風格相結合的產物,代表作有《雙桅船》、《會唱歌的

致橡樹作者嚮往的愛情是怎樣的

  《致橡樹》作者嚮往的愛情是獨立的、美好的、堅強的、呼喚自由、平等獨立、風雨同舟。

  《致橡樹》是舒婷創作於1977年3月的愛情詩。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作之一,作為新時期文學的發軔之作,《致橡樹》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作者透過木棉樹對橡樹的“告白”,來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愛情觀,呼喚自由,平等獨立,風雨同舟的愛情觀,喊出了愛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號,愛情應該是獨立的、美好的、堅強的,發出新時代女性的獨立宣言,表達對愛情的憧憬與嚮往。

致橡樹作者嚮往哪幾種愛情觀

  1、從現代女性覺醒意識出發,藉助詩歌的意象,表達爭取女性尊嚴、獨立自主決心,這是對舊的愛情觀的“破”;

  2、對愛情的要求和憧憬,表現了對愛情、婚姻關係的認真思考,流露出一個現代女性內心的期待和渴望,這是對新時代的愛情觀的“立”;

  3、以橡樹和木棉樹兩種高大壯美的喬木象徵男性美和女性美,用它們比鄰而活,並肩站立的形象來象徵男女之間理想愛情。詩人透過木棉樹的自白,表達了一種獨立平等、互依互助、堅貞熱烈,既尊重對方,又珍視自身價值的新時代嶄新的愛情觀。


橡樹作者以什麼自比

  《致橡樹》中作者以木棉樹自比,《致橡樹》是中國詩人舒婷1977年創作的一首當代詩歌。這首詩共36行,前13行詩人用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鳥兒、泉源、險峰、日光、春雨六個形象,對傳統的愛情觀進行否定,14-36行正面抒寫了自己理想的愛情觀。   全詩透過整體象徵的藝術手法,用“木棉”對“橡樹”的內心獨白,熱情 ...

橡樹中的鳥兒怎樣的愛情觀

  致橡樹中的鳥兒的愛情觀:雙方各自獨立,也互相理解,不互為條件,卻互為動力,不是小鳥依人,而是互相平等。人與人之間很難真正理解,男女之間更甚,所以這種以理解和獨立為前提的愛情,少之又少。理解,以思想為前提,思想以獨立為前提,獨立以自我意識為前提。自我意識,很難掌握,一旦有自我卻無深入思考,變成自私、封閉、難 ...

<橡樹>第1小節出現了哪些意象?

  《致橡樹》第一小節出現了:凌霄花、鳥兒、泉源、險峰、陽光、春雨的意象。   1、攀緣的凌霄花: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為了渴求高貴的地位、權勢等不顧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 格緣的凌霄尊嚴於不顧.這是一種極力攀附的愛情觀,在攀附中失去自我,更失去愛情。   2、痴情的鳥兒:意識不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只知死 ...

橡樹意象有哪些

  致橡樹中的意象基本上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反面的,有凌霄花,有痴情的鳥兒,第二類是中性的,這類意象有泉源,有險峰,第三類是正面的,只有一個,就是木棉樹,和心愛的人相依相偎,同患難共進退,對愛情堅貞不渝。   《致橡樹》是舒婷創作於1977年3月的愛情詩。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作之一,作為新時期文學的發軔之作,《 ...

地下森林斷想和橡樹的賞析

  《地下森林斷想》歌頌了地下森林的頑強不屈的生命力,抒發對惡劣環境中掙扎成長的生命的禮讚,表達了對孕育地下森林的峽谷的無限景仰之情。啟示人們,不怕命運不公平,只要努力,只要忍耐,終究能獲得轉機,獲得應有的榮耀和尊敬。   《致橡樹》詩人以橡樹為物件表達了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透過擬物化的藝術手法,用木棉樹 ...

橡樹全文朗誦

  詩人以橡樹為物件表達了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詩中的橡樹不是一個具體的物件,而是詩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徵。因此,這首詩一定程度上不是單純傾訴自己的熱烈愛情,而是要透過親切具體的形象,表達一種愛情的理想和信念。   丁建華,朗誦藝術家,上海電影譯製廠配音演員、導演。 ...

橡樹賞析

  《致橡樹》 賞析:是一篇藝術形式的愛情宣言,在這首愛情詩裡,包含著一位青年女性對於愛情的理想,對於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位置的思考。經過了獨立而深入地思考之後,詩人在作品一開始就表明,女性不應成為男性的附庸,不願像“凌霄花”一樣“攀援”,不願學“痴情的鳥”“為綠陰重複單調的歌曲”,不似“泉源”和“險峰”,“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