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舌戰群儒的主人公

舌戰群儒的主人公

  1、舌戰群儒的主人公:諸葛亮。

  2、該故事最早是出現在《三國演義》中,它是來自於諸葛亮為了聯合東吳去對付曹操,但是當時東吳只有魯肅一人贊同,因此諸葛亮就和東吳反對的謀士進行了一場辯論,最後成功的說服了反對的人。因而就出現了舌戰群儒這個詞,來形容一人和多人一起辯駁,併成功的說服對方。

舌戰群儒的主人公是誰

  1、舌戰群儒的主人公是諸葛亮。

  2、諸葛亮舌戰群儒的典故最早見於《三國演義》之中。這個成語說的是諸葛亮想要聯合東吳對付曹操,卻遭到了東吳謀士們的刁難,在與東吳謀士進行了一番唇槍舌戰之後,諸葛亮成功把他們都懟到啞口無言。

舌戰群儒的主人公

  舌戰群儒的主人公是諸葛亮。舌戰群儒出自明代羅貫中所著章回小說《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魯子敬力排眾議。故事講述諸葛亮為聯盟孫權抵抗曹操的過程中遭到東吳諸謀士的責難,最後都被諸葛亮一一反駁,啞口無言。

  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合東吳孫權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舌戰群儒主人公是誰

  1、舌戰群儒的主人公是諸葛亮。   2、諸葛亮舌戰群儒的典故最早見於《三國演義》之中。這個成語說的是諸葛亮想要聯合東吳對付曹操,卻遭到了東吳謀士們的刁難,在與東吳謀士進行了一番唇槍舌戰之後,諸葛亮成功把他們都懟到啞口無言。 ...

舌戰群儒主人公是誰

  舌戰群儒的主人公是諸葛亮。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三國演義裡面,講的是諸葛亮憑藉一己之力說服了東吳的謀士,聯手東吳對付曹操,現常用來這個詞來形容一對多的辯論,並以少勝多說服對方,也說明一個人才智以及口才了得。   舌戰群儒講的是誰的故事   舌戰群儒這個故事最早是出現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說服東吳聯合起來去對付 ...

三國中舌戰群儒的人是誰

  諸葛亮:出生於181年,在234年10月8日離世,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   諸葛亮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的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 ...

舌戰群儒是哪一集

  舌戰群儒是電視劇《三國演義》第30集,《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84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改編,由中國電 ...

諸葛亮舌戰群儒戰勝了幾位謀士

  諸葛亮舌戰群儒戰勝了7位謀士。他們分別是:張昭、虞翻、步騭、薛綜、陸績、嚴畯、程德樞。   諸葛亮舌戰群儒是諸葛亮說服孫權抗擊曹操的一個序曲,講述諸葛亮為聯盟孫權抵抗曹操的過程中遭到東吳諸謀士的責難,最後都被諸葛亮一一反駁,啞口無言。 ...

三國演義諸葛亮舌戰群儒是哪一集

  1、三國演義諸葛亮舌戰群儒是1994年版《三國演義》電視劇第三十集。   2、劇情介紹:諸葛亮在魯肅邀請下出使東吳,東吳眾臣蔑視孔明,在謁見孫權之前,先安排他在集賢堂與眾官相會,想殺殺他的威風。東吳重臣張昭、顧雍等知諸葛亮來意,紛紛向諸葛亮發難,氣勢洶洶,不可一世。諸葛亮面對群儒,從容不迫,對答如流。以降 ...

三國演義舌戰群儒

  1、舌戰群儒出自明代羅貫中所著章回小說《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2、故事講述諸葛亮為聯盟孫權抵抗曹操的過程中遭到東吳諸謀士的責難,最後都被諸葛亮一一反駁,啞口無言。   3、《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   4、三國故事在我國古代民間頗為流行。宋元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