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楫是舟山市出土的,以“海天佛國、海鮮之都、舟楫故里、休閒名城、海釣樂園”為特色的海洋旅遊已成為舟山市的一大支柱產業。”“舟楫故里”被列入了舟山海洋旅遊五大核心要素之一,這是作為旅遊概念首次出現在官方媒體上。“舟楫故里”躍然紙上,它承載於舟山積澱深厚的舟船文化和航海情結,更離不開那些海洋文化守望者對傳承保護的赤子之心。舟山群島位於太平洋西海岸,是由天台山系沉入東海形成的,受到太平洋季風帶和臺灣暖流影響,是中國東部長江出海口。
最早:1957年5月在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出土的古紙經過科學分析鑑定,為西漢麻紙,年代不晚於公元前118年。據考證,我國西漢時已開始了紙的製作,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使用,造紙術進一步提高。造紙原料也多樣化,紙的名目繁多如竹簾紙、藤紙、魚卵紙,蔡倫造紙的原料廣泛,以爛魚網造的紙叫網紙,破布造的紙叫布紙。
越王勾踐劍1965年冬天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此劍長55.7釐米,寬4.6釐米,柄長8.4釐米,重875克,近劍格處有兩行鳥篆銘文:“越王鳩淺(勾踐)自乍(作)用劍”八字,證明此劍就是傳說中的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劍制工精美,顯示出鑄劍師的卓越技藝。
越王勾踐寶劍出土在湖北江陵楚國貴族墓,主要有兩種意見:一種是嫁妝說,勾踐曾把女兒嫁給楚昭王為姬,因此,這柄寶劍很可能作為嫁女時的禮品到了楚國,後來,楚王又把它賜給了某一個貴族,於是成了這位楚國貴族的隨葬品。
1、如果按漢墓文物出土的省份而言,文物最多的應該為陝西省和河南省,這兩個省在兩漢時期處於京畿地區,周邊多分佈一些皇親貴戚的墓葬,由於皇親貴戚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較高,因此,陪葬品的質量都比較高。
2、如果按照漢墓文物出土的地區而言,漢墓文物最多的地區應該為長沙馬王堆漢墓,馬王堆的發掘為研究西漢初期手工業 ...
1、西漢瓦當,陶質,陝西咸陽出土。面徑15、8釐米,圓形,已殘,中以十字線分割。
2、上書“永受嘉福”四字,字型凸起,繆篆書體,頗似秦璽文字。其體式優美,結構勻等。
3、繆篆書體在漢代銅器和印章文字中時有所見,《漢書·禮樂志〈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其詩曰:承帝明德,師象山則。雲施稱民,永受厥福。 ...
秦始皇兵馬俑於1974年在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出土,現已發現三處俑坑;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用陶土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三星堆古遺址是在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出土的,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
三星堆中出土的文物是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在中國的文物群體中,屬最具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和最富觀賞性的文物群體之一。在這批 ...
司母戊大方鼎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出土時間為1939年。司母戊大方鼎是商朝後期鑄品,其高度為133釐米,重量為832.84千克,其形制巨大,非常的雄偉莊嚴,工藝也很精巧,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河饕餮紋,給人威武凝重之感。
司母戊大方鼎在哪裡出土的
司母戊大方鼎於1939年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武 ...
商後母戊鼎出土地點: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商後母戊鼎,又稱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後期(約前十四世紀至前十一世紀)鑄品,於1939年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廳內。
商後母戊鼎高133釐米、口長110釐米、口寬79釐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 ...
河南、江蘇、河北、安徽、山東。玉衣出於西漢末期梁王墓,是由2008個玉片,用金絲綴合而成。按人體部位分別為頭罩、面蓋、上衣、袖、手套、褲、腳套等,玉衣為上古貴族的斂葬服飾,始於戰國末期而盛於兩漢,根據身份與等級的不同,玉衣的聯綴又分為金縷、銀縷、銅縷和絲縷。
玉衣也叫“玉匣”、“玉柙”,是漢代皇帝和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