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芳華顧名思義就是芳香的鮮花,美好的年華。
2、每個人獨有屬於自己的“芳華”,也許“芳華”會顯得沉重、酸楚,但不為歲月所消蝕,不被命運所研磨,不因貧窮而壓抑,不以富足而驕逸,不會隨追逐而淡漠,日久彌新珍藏於每個人的內心深處,使人回味無窮。
1、芳華顧名思義就是芳香的鮮花,美好的年華。
2、每個人獨有屬於自己的“芳華”,也許“芳華”會顯得沉重、酸楚,但不為歲月所消蝕,不被命運所研磨,不因貧窮而壓抑,不以富足而驕逸,不會隨追逐而淡漠,日久彌新珍藏於每個人的內心深處,使人回味無窮。
《芳華》是一部非常有代入感的電影,兩個小時和主角同呼吸、共命運,感受芳華的轉瞬即逝,感慨青春成為昨日黃花。只有沒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識別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芳華》的男主角劉峰是個公認的活雷鋒,好到經得起放大鏡的挑剔。每次從北京回來,大包小包一大堆;別人吃餃子,他吃餃子皮;別人結婚,他做沙發;連文工團的豬跑了,廚師第一個來喊的就是他。女主角小萍被欺負,他是唯一不嫌棄陪她練舞的人。他是文工團的一顆螺絲釘,他的好卻也像螺絲釘一樣被忽略。
就在他向深愛著的丁丁表白時,被人撞見大家一起合夥誣陷他成了流氓,他所有的好瞬間被人忽略,被迫遠走他鄉,並且上了戰場。戰場上為了救戰友,他失去了右手,他沒有成為英雄,拉車做起了圖書生意。別人問他過的好不好的時候,他說:要看跟誰比,跟躺在墳墓裡的戰友比,自己已經是好的不得了了。
驚蟄代表的寓意是什麼 驚蟄深層含義是什麼意思
驚蟄代表的寓意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的冬眠動物。等到驚蟄時節,氣溫會快速回升,農民往往在這個時節開始春耕,同時這也是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重新開始復甦的時刻。
驚蟄節氣的含義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的冬眠動物。蟄是藏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中國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早遲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雲南南部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說法則與沿江江南地區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驚蟄節氣的習俗
1、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2、驚蟄吃梨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驚蟄吃梨源於何時,無跡可尋,但祁縣民間卻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傳說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著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號取名“長源厚”。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3、蒙鼓皮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周禮》卷四十《揮人》篇上說:”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注:“驚蟄,孟春之中也,蟄蟲始聞雷聲而動;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見不但百蟲的生態與一年四季的執行相契合,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要順應天時,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4、“打小人”驅趕黴
驚蟄民間習俗“打小人”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所以每年驚蟄那天便會出現一個有趣的場景:婦人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一邊口中唸唸有詞地念:“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定抖,打到你食親野都嘔”的打小人咒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