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苗族節日

苗族節日上的刀梯會

  苗族人每當重要節日,都有一次別開生面的大會——苗家上刀梯。

  刀梯會這天,苗家男女老幼,身著節日盛裝,佩戴金銀首飾,氣宇軒昂,從四面八方湧來。上刀梯的場所選擇在一塊開闊的平地上,平地中間一根四五丈高的木杆,木杆粗且直,木杆頂上豎一面深黃色的旗,木杆上橫插36把長馬刀,刀刃向上,寒光閃閃。未正式上刀梯之前,刀口均用紙條緊封,以表示神秘和莊嚴。表演者穿一條短褲用赤腳採著鋒利的刀刃而上,爬至梯頂時頭髮往刀上一擱,即斷成兩截。登梯者還要在刀梯上表演倒掛金鉤、大鵬展翅、觀音坐蓮等節目以顯示高超的武動和過人的技巧。歷史上吳八月利用“刀梯會”聚眾起義。過去上刀梯者均屬酬神還願,有的是家裡有人凶死,為死者謝罪而上刀梯;有的是家裡添了貴子,為貴子能夠得到榮華富貴而上刀梯。現在上刀梯者,多為對美好事業的執著追求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傳說遠古時期,有一個跛子後生叫張二郎,父母雙亡,兄妹慘死,孤身一人,因飢餓倒在路旁奄奄一息,後被一個姓趙的救起並撫養,因此改名為張趙二郎,以此表示對救命恩人的感謝。後來有一天,一場巨風襲擊了山寨,寨子裡所有的人被風沙吹瞎了眼睛,人說只有月亮上的露水可以洗這眼睛。為救父老鄉親,張趙二郎決心上月亮取到露水,於是他背一把黃傘,來到高聳入雲的大樹上,將刀一把一把插在樹杆上,然後沿著刀梯攀上雲天,36天后,只見一把黃傘從天空慢慢落下,傘上沾滿露水,苗家人用露水洗亮了眼睛,重見天日。而張趙二郎卻永遠沒有回到人間。為了紀念張趙二郎,上刀梯便成了苗家人流傳至今而且有新發展的文化習俗。

  流傳至今的苗家刀梯會的壯觀場面,不得不讓人佩服苗家人的智慧和勇敢。

苗族節日—敬橋節

  

  “敬橋”是臺江苗族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時間在農曆的二月初二。到了“敬橋”這天,當地苗族不分男女老幼都穿上盛裝前往“敬橋”,兒童穿戴一新,胸前都掛著裝有彩蛋的網袋,堪稱為苗族的“兒童節”。在敬橋架橋飲宴中,若遇過往行人,首次前來踩橋,認為是吉祥之兆,橋主要留住就餐,熱錶款待,並以彩蛋和糯米飯相送。

  “橋”分別安置在田頭、水溝或行人道上,也有鋪在路面的方便過往行人行走,歇息修陰積德以求人丁興旺。架設的橋有家庭為單位架的;氏族群眾架的;整個村寨群眾架設的公共橋等三種。“敬橋”以家庭為單位,各有專門的“橋”供祭祀,不能隨意去亂 敬某一座“橋”。“敬橋”必須先架“橋”,凡婚後不育、生女不生男或生男不生女的苗族婦女,可請巫師察看手紋,如確定需要架“橋”求子,便可架“橋”。“橋”的材米根據所架設的地點而定,有用杉樹枋、木板、塊石,木凳。架“橋”請鬼師主持用一尺二寸布、一無二角錢、五斤米、三尾魚、三個鴨蛋或一隻鴨作祭品。在舉行儀式時,巫師口唸“祝詞”求神靈保佑,儘早給這家人送孩子來,並使這家兒女滿堂,等等。“橋”架好並舉行祭祀後,即結束“架橋”儀式。以後,每逢二月初二都 要祭祀一次,在三年內如果生了孩子,即在生小孩後的第三年舉行“圓橋”,以示報恩,以後,連續敬祭。舉行這一儀式時,祭品較架“橋”時使用的祭品貴重一些:如果“架橋”時用蛋,這時則用鴨,“架橋”時用鴨,這時則用一隻小豬,以表報答之意。如果三年內沒有生孩子的就仍繼續“敬橋”到生孩子為止。

  在敬祭時,祭品用粑粑三個、魚三尾成豬肉,糯米飯一團,鴨蛋一個,和水酒;基其中鴨蛋是不可少的。蛋是小孩最喜歡的東西,用蛋作祭品可以將“陰孩”逗引到自己家中來。此外,還要燒香、燒紙,有的還剪許多紙娃娃,用竹籤穿著,插手橋的四周,表示子孫成群。據傳說“敬橋”這天,橋神發配很多“陰靈”投胎到世間,因此,“敬”“架”,橋都要搞的熱鬧。

  敬橋節這天,有的人家還要敬 某些常綠大樹,某些大石頭、水井等。原因由於小孩多災、生病,經卜佔應拜上述某一事物,才能得到保佑,使之長命富貴,易養成人。

苗族節日

  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一跋都過春節(亦即客家年),有的苗族過年時要用糯米飯喂牛,並將紅紙貼於牛角上,趕到水井邊給牛“照鏡子”。此外,還過清明節、端午節、七月半、趕秋節(立秋)、八月十五、吃新節(稻穀、玉米成熟時)等節日。篙明等地部分苗族七月立秋和八月十五要舉行熱鬧的鬥牛。每年正月的“踩花山”,是全省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青苗”稱“踩花山”為“奧道”,“紅苗”稱為“厚道”,意即“睬坡”。節日活動由兩三戶人家聯合主辦;主辦人稱為“尤厚道”,通常由無子嗣而為祈求子嗣者充當。舉行節日之前,主辦人家負責栽插一棵高約兩三文的五彩花杆(多用大龍竹)於選定的乎緩壩坡上,並陳設好酒於花山場內。屆時,遠近各村男女皆來參加。節日期間內容極其豐富,小夥子和小姑娘對唱山歌選擇情侶是花山節的主要內容。

  此外,青年小夥子要跳蘆篷舞,還有鬥牛、跳獅子等活動,持續數日,熱鬧異常。苗族還有很多傳統購宗教節日。部分苗族正月初二、四、六三天要殺豬祭門,謂之“祭門主”,或稱為祭“火龍豬”,麗江有的苗族稱“殺中柱豬”,祭時殺小豬一日,門外懸掛鬥整一個,外人和女子不得參加,漢族不得偷看,這部分苗族習損認為,祭了門主才能得到祖先保佑。河口一帶有的苗族二月初二要舉行全寨性的“祭龍”。祭時各家派一男子參加,嚴禁女子參加,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文山“偏苗”六月二十四要祭土地神;正月或二三月全寨要在寨旁山坡上祭火星(火神)。

  祭時由魔公主持,並由魔公牽一隻羊或一條狗唸咒,念畢,眾人以石擊殺羊或狗,煮而食之,以此儀式祈求寨內不發生火災。苗族對人真誠,講究信義,爽直,好客,年節間盛行“盤根古”——串親戚,每有遠客到來,必以好酒招待,若是親戚,來時要送禮物,定時主人照樣要以禮答謝。


貴州苗族節日

  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一跋都過春節,有的苗族過年時要用糯米飯喂牛,並將紅紙貼於牛角上,趕到水井邊給牛“照鏡子”。此外,還過清明節、端午節、七月半、趕秋節、八月十五、吃新節等節日。篙明等地部分苗族七月立秋和八月十五要舉行熱鬧的鬥牛。每年正月的“踩花山”,是全省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青 ...

苗族節日 黔東南苗族的龍船節

  漢族的端午節有龍舟競渡的習俗。居住黔東南的臺江、凱里、劍河、施秉、鎮遠等縣的苗族也有在農曆五月過龍船節競渡龍舟的風俗,時間不在農曆五月初五卻在農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龍船節苗語叫“咋甕”(意即劃龍船),又名“婁甕”(意即吃龍肉)。   龍,是苗族人民心目中吉祥和力量的象徵。苗族的龍船很別緻,一般是一株 ...

苗族節日有哪些

  1、苗族傳統節日有苗年、春節、龍船節、四月八節、吃新節、蘆笙節、花山節、趕秋節、踩鼓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盛行於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的苗族聚居區。   2、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節日早晨,人們將做好的美味佳餚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對其辛苦 ...

盤點苗族節日文化大全

  苗族是一個文化非常豐富的一個民族,而且由於地域的影響,在各個苗鄉還能體驗到不同的民風。經過歷時歲月的積澱後,苗族節日是非常多的。所以在苗族文化裡,節日是異彩紛呈,豐富多彩的。   趕苗場為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敘永、古藺一帶。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舉行兩次。關於趕苗場的起源,相傳是苗族人在一次起義失敗 ...

苗族傳統節日

  苗族傳統節日,傳說這個節日起於明代。每逢農曆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著盛裝群集於貴陽市噴水池邊,吹笙奏笛,對歌談心,以紀念、憑弔傳說中的古代英雄亞努。   此外,四月八還是布依族的節日,有稱它為“牛王節”的,也有叫“牧童節”或“開秧節”的。每逢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飯,並休息一日,表示對耕牛的慰勞 ...

苗族的傳統節日 苗族傳統節日時間和風俗

  苗族的傳統節日 苗族傳統節日時間和風俗   苗族民間的傳統節日較多,有苗年、春節、龍船節、四月八節、吃新節、蘆笙節、花山節、趕秋節、踩鼓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盛行於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的苗族聚居區。   一、苗年,主要盛行在貴州,廣西兩省苗族聚居區。分別為農曆的九,十,或 ...

三月三苗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苗族三月三是什麼節

  三月三苗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苗族三月三是什麼節   苗族三月三,又被稱為“挑蔥節”,是從苗族古老的男女青年戀愛節日演化而來。   據傳每到三月三這天,男男女女以挖野蔥為名彙集在一起在山坡上相親相愛,邊挖野蔥邊說話邊唱苗歌,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這一天苗族姑娘都會穿著盛裝,來到一個固定的地方展示她們的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