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腔,山東地方戲劇劇種之一,被譽為“膠東之花”。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關於茂腔的發源地,看看它是發源於何地,關於其名稱的不同叫法是不是也和茂腔的發展有關係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茂腔發源地:
茂腔是流行於山東省濰坊、青島、日照等地的傳統地方戲曲,最初為民間哼唱的小調,稱為“周姑調”,傳說系因一週姓尼姑演唱而得名,又稱“肘子鼓”,據說是因民間藝人肘懸小鼓拍擊節奏演唱而得名。
茂腔大約代道光年間已廣泛流傳於山東半島一帶,流傳過程中吸收本地花鼓秧歌等唱腔和形式形成“本肘鼓”,意指本來的肘鼓子調,也可理解為本地流行的肘鼓子調。
茂腔歸屬於山東地方戲曲的“肘鼓子”系列,是在傳統民間說唱形式“肘鼓子”(姑娘腔)的基礎上,吸收花鼓秧歌的劇目及表演程式,逐步形成為聲腔系統。《辭海》藝術分冊載:“茂腔約在清咸豐、同治年間,在傳統民間小唱‘周姑子’的基礎上,吸收了柳琴戲的音樂曲調和伴奏樂器而形成”,也稱為“本肘鼓”。“本肘鼓”又被稱為“哦哈吆”、“老拐調”,因其曲調而得名。
茂腔的發展歷史:
茂腔距今有200多年的歷史,主要活躍在山東省東部的青島、煙臺、日照、濰坊等地區的幾十個縣市,被譽為“膠東之花”,曾有“肘鼓子”、“周姑子”、“軸棍子”、“正歌子”等名稱,發展到後期被稱為本肘鼓、冒肘鼓、茂肘鼓等。早期茂腔的唱詞完全口語化唱腔單純易學,伴奏樂器簡單,易被市民、農民所接受。
周姑子傳說:
清代初期,有一週姓還俗尼姑,聰明伶俐,能文善唱,經常以傳統民間小調演唱人間不平,並將小調與流行於高密、諸城、安丘、臨沂等地的秧歌、花鼓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聲腔廣為流傳,引起農民群眾特別是婦女的共鳴,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膾炙人口的“周姑子”調。此說曾得到研究者的承認,根據周貽白《中國戲曲論叢》記載,即認為“周姑子”是“肘鼓子”的訛傳。
《老來難》是我國的傳統戲曲劇目,用通俗的語言來描述出老年人的生活狀況並告訴人們道理。這樣的劇目,在生活中很容易引起共鳴,因此經久不衰。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透過河南墜子去了解《老來難》的唱詞吧。
《老來難》唱詞:
老來難,老來難,勸人莫把老人嫌。當初只嫌別人老,如今輪到我面前。
千般苦,萬般難,聽我從頭說一番。耳聾難與人說話,差七差八惹人嫌。
雀矇眼,似鰾沾,鼻淚常流擦不幹。人到面前看不準,常拿李四當張三。
年輕人,笑話咱,說我糊塗又裝憨。親朋老幼人人惱,兒孫媳婦個個嫌。
牙又掉,口流涎,硬物難嚼囫圇咽。一口不順就噎著,卡在嗓喉噎半天。
真難受,顏色變,眼前生死兩可間。兒孫不給送茶水,反說老人口頭饞。
鼻子漏,如膿爛,常常流落胸膛前。茶盅飯碗人人膩,席前陪客個個嫌。
頭髮少,頭頂寒,涼風颼的腦袋酸。冷天睡覺常戴帽,拉被矇頭怕風鑽。
側身睡,翻身難,渾身疼痛苦難言。盼明不明睡不著,一夜小便六七番。
怕夜長,怕風寒,時常受風病來纏。老來肺虛常咳嗽,一口一口吐粘痰。
兒女們,都恨咱,說我邋遢不像前。老的這樣還不死,你還想活多少年。
腳又麻,腿又酸,行動坐臥真艱難。扶杖強行一二里,上炕如同登泰山。
無心記,記性難,常拿初二當初三。想起前來忘了後,顛三倒四惹人煩。
年老苦,說不完,仁人君子仔細參。日月如梭催人老,人人都有老來難!
對老人,莫要嫌,人生哪能淨少年。人人都來敬老人,尊敬老人美名傳。
在河南墜子的傳統劇目中,《偷石榴》是其中的經典之一,講述一個小孩在月黑之夜翻牆去未婚妻家偷摘石榴,後被未婚妻發現的一系列事情。具體劇情如何就讓我們一起到下文中透過偷石榴的唱詞看看吧。
《偷石榴》唱詞:
二十七八月黑頭,有一個小孩要去偷石榴。
前三天我路過我丈人的家門口,在那後花園看見了一樹的好石榴。他家的石榴長的好,黃澄澄的石榴賽金球。有的石榴裂了嘴,密密的紅籽兒水兜兜。饞的個小孩多麼難受,哈喇子順嘴一個勁地往下流。我低頭一計有有有,去到俺丈人家裡去偷石榴。
邁開大步往前走,他順著牆根一跐溜。用手一推門緊閉,倒叫小孩發了愁。
用手抓住了牆頭上的草,鷂子翻身他就在了院裡溜。跳的巧,跳的妙,跳到了石榴樹下頭。小孩伸手往上夠,眼看就挨著了一對大石榴。他兩膀加上十分勁,咔嚓嚓!一枝石榴就在那個地上丟。
你要問驚動了哪一個,驚動了大姑娘在繡樓。
(白:驚動了一個大姑娘。那位說這個大姑娘是誰呀,不是別人,她就是這偷石榴的小孩的未婚妻。大姑娘今年十九啦,這小孩呀,才九歲。)大姑娘正在樓上坐呀,忽聽見我那後花園門吱扭扭。
姑娘一見心好惱,吆,誰家的個野種來偷石榴。她一行說著就把那個樓來下,嗯,討厭鬼、真討厭、不學好、當小偷,天生下流你個賤骨頭。這姑娘越說越惱越有氣,她就把這袖子挽到這個肩膀頭。一抬腳,一伸手,就把個小孩摁在了樹下頭。
她兩膀加上十分勁,就照著小孩的腚上抽。一行打,一行問,問你往後還偷不偷?沒過門的媳婦就把這個女婿來揍,驚動了老丈人、丈母孃、大舅子、大妗子、還有小姨子,嘰裡咕嚕就下了北樓。
老丈人聽說偷石榴,來到了石榴樹下頭。東一摸,西一摸,摸了一塊大磚頭。兩膀加上十分勁,嘣楞嘣楞九磚頭。
丈母孃聽說偷石榴,來在石榴樹下頭。東一摸,西一摸,摸了一塊大磚頭。兩膀加上十分勁,嘣楞嘣楞九磚頭。
大舅子聽說偷石榴,來到石榴樹下頭,東一摸,西一摸,摸了一塊大磚頭。兩膀加上十分勁,嘣楞嘣楞九磚頭。
大妗子聽說偷石榴,來到石榴樹下頭。一塊磚頭拿在手,嘣楞嘣楞九磚頭。
小姨子聽說偷石榴,來到石榴樹下頭。一塊磚頭拿在手,嘣楞嘣楞就是九磚頭。
這個小孩啊,一個石榴沒有偷走,直捱了五九四十五磚頭。打得個小孩咧著一個嘴啊,罵了一聲丈人你個老昏頭!你把我當成了哪一個,我本是你那村東頭的女婿前來偷石榴。
大姑娘聽說女婿來到,在一旁瞪大了兩眼仔細瞅。只見他臉上的疙疤像銅錢那麼厚,沖天的小辮兒扎著紅綢。光腳丫子開襠褲,鼻涕過了河,哧溜哧溜還往嘴裡抽。大說不過才十歲,小說八歲剛出頭。俺今年年長十九歲,打罷了新春二十秋。倘若是過門去把他守,但不知何年何月守出頭。姑娘越想越難受,小孩在一旁罵不休。
“到明天我上城裡去告狀,大老爺差人把人揪。把你們都揪到大堂上,大板子就往你們身上抽。”
老丈人聽說要告狀,叫了聲“門婿門婿聽根由。門婿門婿別生氣,來來來來來,我送給你一個耩地的耬。”
丈母孃聽說要告狀,“女婿女婿聽根由。女婿女婿別生氣,我送給你一個大牤牛。”
大舅子聽說要告狀,“妹夫妹夫你聽根由。妹夫妹夫你別生氣,來來來來來,我送給你一個花燈籠。”
大妗子聽說要告狀,“吆嗨!小他姑父你聽根由。小他姑父你別生氣,來來來來來,我送你一對花枕頭。”
小姨子聽說要告狀,“姐夫姐夫聽根由。
姐夫姐夫你別生氣,我送你一個花兜兜,兜兜裡邊你裝石榴。”
這個小孩聞聽心歡喜,他拉著耬,牽著牛,牛角上掛燈籠,胳肢窩裡夾枕頭。脖子上套兜兜,兜兜裡邊還裝石榴。
小孩轉身剛要走,大姑娘上前把他揪。叫了聲“小孩小孩你別走,我這裡有話聽根由。你打算要和我成婚配,等到三九把麥收,等到三伏雪花下,等到河水向西流,但等日出西山後,再叫你爹孃把婚求。”
小孩一聽一咧嘴,他回到家裡去吃石榴。
注:小,河南豫東方言,意思是長輩對男孩子的暱稱。
母親,對我們恩重如山,“知母恩報母恩”才是我們最應該要做的事情。在河南墜子的傳統劇目中,有一部經典劇目《報母恩》,講述的就是關於母親的偉大,行孝是我們必須要做的。接下來,就讓我們去了解《報母恩》的唱詞吧。
《報母恩》唱詞:
提父母養育恩如天如地,為了子費盡力報答不完。
人生在塵世上各有父母,老 ...
美味的食物是誰都無法拒絕的,素食主義者在在如今也是有著很多的,好的食物也要有著好的習慣才能對得起那美味的食物。不同的地區都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本期西方飲食文化帶你瞭解一下義大利的飲食習慣。
義大利人喜愛各種麵食,通心粉、餛飩、蔥卷等麵食,菜餚特點是味濃、香、爛,以原味原汁聞名,烹調以炒、煎、炸、紅燴、 ...
揚劇隨時地方小劇種,但在新中國成立後也得到了蓬勃發展,各大優秀劇目名滿大江南北,有這多轟動全國戲曲界的優秀劇目。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揚劇文化中去了解關於揚劇的經典劇目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江都的揚劇事業蓬勃發展,江都揚劇團排演數百出劇目,《香羅帶》、《玉晴蜓》、《喜娟》、《修匾記》等優秀 ...
呂劇的角色行當體制是按照生、旦、淨、醜四大行當劃分的,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受到了其它地方劇種的影響,使得其表演藝術變得更加豐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呂劇文化中一起去了解它的角色行當吧。
呂劇在化裝揚琴時期表演形式比較簡單。多是幾個人搭檔,演唱一些故事簡單、角色又少的劇目。如《王小趕腳》、《光棍哭妻》、《三 ...
在蒲劇的角色行當中,有生、旦、淨、醜四行,行當中的角色也會根據演員的技藝高低和影響程度來劃分不同的人物表演,演員知名度高角色也就更大。今天,就先讓我們一起到蒲劇文化中瞭解其生行的主要內容吧。
生行
在這些腳色行當中,生行中的鬍子生為最主要的行當,一般戲班以其為挑班演員,故稱之為挑大樑的,在戲班中所 ...
揚劇,以古老的“花鼓戲”和“香火戲”為基礎,又吸收了揚州清曲、民歌小調發展起來,其唱腔曲調有100多種,常用的有20多種,對於曲牌的運用也很有特點,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揚劇文化中瞭解吧。
現代揚劇音樂對於曲牌的運用,大致有以下四種方式:
1、一曲多唱。同一曲牌,在節奏、旋律上作適當變化,以表現 ...
《香羅帶》是紹劇的傳統劇目之一,講述的是守備唐通,誤疑妻林慧娘與書生陸世科私通,後瞭解情況的故事。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紹劇文化中具體瞭解關於紹劇香羅帶的劇情介紹吧。
劇情簡述:
寫守備唐通,為兒子林官聘書生陸世科為師。一日,陸畏寒臥床,林官取其母棉被為先生禦寒,又以其母之香羅帶捆被。唐通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