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蒙古族有哪些風俗

蒙古族有哪些風俗

  1、禮儀風俗: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一般會邀請客人進蒙古包,全家老少圍著客人坐下,用羊肉、黃油、奶皮、奶酒等食物招待客人,而且還會遞鼻菸壺、獻哈達等來表達歡迎之情。

  2、節日風俗:蒙古族雖然和我們漢族一樣,也會過春節、中秋節、端午節以及重陽節等。但他們也有屬於自己特色的民族節日,比如那達慕大會、馬奶節、燃燈節等傳統節日。

  3、民族服飾:少數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服飾,蒙古族也不例外,蒙古族中的男女老少,都喜歡以長袍為著裝。而這些長袍也常用些豔麗的花邊來裝點,看著很是具有民族風情。鞋則以靴子為主,大多是用牛皮來製成的。

  蒙古族作為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擁有著悠久的歷史,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風俗習慣主要有禮儀風俗、節日風俗、民族服飾這三方面。

蒙古族有哪些禁忌?

  民族禁忌:

  火忌:

  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認為火、火神或灶神是驅妖避邪的聖潔物。所以進入蒙古包後,禁忌在火爐上烤腳,更不許在火爐旁烤溼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爐灶,或腳蹬爐灶;不得在爐灶上磕菸袋、摔東西、扔髒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將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從鍋中取肉。

  水忌:

  蒙古族認為是純潔的神靈。忌諱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許洗女人的髒衣物,或者將不乾淨的東西投入河中。蒙古民族逐水草放牧,無水則無法生存。所以牧民視水為生命之源,習慣節約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潔。

  蹬門檻:

  到牧民家做客出入蒙古包時,禁忌踩蹬門檻。在古代,如果有人誤踏了蒙古可汗宮帳的門檻,即被處死。這種禁忌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

  忌摸頭:

  蒙古言辭忌諱生人用手摸小孩的頭部。蒙古人認為生人的手不清潔,如果摸了孩子的頭,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和發育。

  作客忌諱:

  牧民雖好客,但忌諱也比較多。客人進蒙古包時,要注意整裝,切勿挽著袖子,把衣襟掖在腰帶上。也不可提著馬鞭子進去,要把鞭子放在蒙古包門的右方,並且要立著放。進蒙古包後,忌坐佛龕前面,否則主人就會冷待客人,並認為客人不懂禮俗,不尊重民族習慣。

  ·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遊點上,主人或服務小姐首先會給賓客上一碗奶茶。賓客要微欠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千萬不要用左手,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節。主人或服務小姐斟茶時,賓客若不要茶,要用碗邊輕輕把勺或壺嘴一碰,主人便即刻會明白賓客的用意。

  ·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方式。他們認為美酒是食品之精華,五穀之結晶,拿出最珍貴的食品敬獻,是表達草原牧民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通常主人是將美酒斟在銀碗、金盃或牛角杯中,託在長長的哈達之上,唱起動人的蒙古族傳統敬酒歌,客人若是推推讓讓、拉拉扯扯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瞧不起主人、不願以誠相待。賓客應即接住酒,接酒後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爐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會喝酒也不要勉強,可淖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要是你前頭的人都不得不喝下這碗酒,那你也非得喝下不可,這時最好方法是多給天、地、火神敬獻一點。)

  · 到牧民家做客要帶適當的禮品,如酒、糧、小食品等,不做空手之客。對迎面來狂吠的牧羊犬可大聲喝斥,但不要用東西去打,因為見生人來,狗上前狂吠是其天性,是告知主人有生人來到。這時主人會出來喊住狗,請賓客進包。

  · 如需解手要到蒙古包南方較遠的地方,不要在蒙古包東、西側(有羊圈)、北側(氣味會隨風颳入包內)。離開主人家時要道再見並致謝意。

  · 蒙夏天族的重要傳統節日過“小年”和過“大年”,過小年講究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喝團圓酒;晚間送灶神時全家對著火焰向火神祈禱。漢族過的春節,蒙古族叫“大年”,年前宰殺牛羊,做新衣服,備好精美的食品,年三十晚上,全家圍坐在擺滿肉食,奶食,美酒的桌旁“守歲”,初一到十五,紛紛跨上駿馬,帶上哈達和美酒向親朋好友拜年,拜年者往往還帶上一小包茶葉回去,意思是“帶喜回家”。

  · 蒙古族歌分長短調兩種,不論高亢嘹亮,還是低吟迴盪,都表現出蒙古族民族質樸,爽朗,熱情,豪放的性格,蒙古族舞蹈久負盛名,有傳統的馬刀舞,鄂爾多斯舞,筷子舞,盅碗舞等節奏明快,舞步輕捷,藝術地表現了蒙古族勞動人民的純樸、熱情、粗獷豪放,馬頭琴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民族樂器,因在琴桿上端飾有一個馬頭,所以叫“馬頭琴”,演奏者多半是獨奏,或自拉自唱,音色低沉,悠揚動聽。

冬至有哪些風俗?

  冬至有哪些風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冬至風俗:

  經過數千年發展冬至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為年節食品。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早在南宋時,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餛飩,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後逐漸盛行開來,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餛飩發展至今,更成為名號繁多,製作各異,鮮香味美,遍佈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雲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

  在我國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 祖先,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節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這就是冬至風俗。


立冬是幾月幾日?哪些風俗習慣你知道嗎?

  立冬是廿四節氣之一,也是冬季開始的第一個節氣,在古代社會還是民間“四時八節”之一,人們一般都要舉行祭祀活動。而且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那麼,2019年的立冬是幾月幾日呢?   立冬的日期大概為每年陽曆的11月6日或7日或8日,所以2019年的立冬日期為11月8日。對於古人來說 ...

七月初七哪些風俗 各個地方傳統不同

  中國有很多固定的節日以及傳統的習俗,比如七月初七這一天,就很有講究,人們在這個時候,各地區也會有相應的做法和風俗習慣。七月初七是個傳統的節日,尤其是相愛的年輕男女,會非常的重視這一天,也會在這一天裡做一些事情。   這天又稱七夕節   七夕節,也是乞巧節,是中國人們的傳統節日,是我們國家的情人節。可以說農 ...

夏至哪些風俗或者民俗活動 夏至的氣候和風俗

  夏至有哪些風俗或者民俗活動   夏至習俗1:食麵   農曆五月間的夏至,是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周代已有祭神儀式,認為可以消除國中的疫癘、荒年與人民的飢餓。漢族風俗,流行於全國大部地區。指夏至節(二十四節氣之一)吃涼麵(條)的習俗。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是日,家傢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麵是也……諺雲 ...

春分的習俗哪些——風俗活動

  春分的習俗有哪些——風俗活動   豎蛋   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這一被稱之為“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為“世界遊戲”,尚難考證。不過其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 ...

建軍節的習俗是什麼 建軍節哪些風俗活動

  建軍節的習俗是什麼   建軍節時,人們常常組織家庭聚會,用水仙花和雛菊把房間裝飾一新。典型的傳統做法是佈置假環境,可以把房間佈置得象過聖誕節一樣。也可以佈置得象過新年一樣,待客人來時,則祝賀他們節日快樂,令人感到別致有趣。   建軍節的意義是為了紀念人民軍隊的誕生和艱辛歷程,激發將士們捍衛國家的鬥志,節期 ...

復活節的習俗 復活節哪些風俗習慣

  復活節的習俗 復活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1、復活彩蛋   蛋象徵新生命。堅硬的蛋殼無法限制裡面正在孕育的新生命。耶穌基督為了我們的罪而釘死在十字架上,葬在墳墓裡,但墳墓無法關住他。他第三天覆活了,使凡相信他的人,因此而得到新的生命。蛋,便成為復活節常用的象徵物之一。蛋乃意味著春天的到來及新生命的誕生,並象 ...

感恩節的習俗 感恩節哪些風俗習慣

  感恩節的習俗 感恩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1、吃火雞   感恩節的食品極富傳統色彩。每逢感恩節,美國和加拿大人必有肥嫩的火雞可吃。火雞是感恩節的傳統主菜。歐洲移民到美洲後,覺得火雞的外觀與土耳其“身黑頭紅”的服裝特色很相像,於是叫它們為“Turkey”(土耳其)。1947年杜魯門總統當政時期增加了一項總統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