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蒲松齡博採文言文翻譯

蒲松齡博採文言文翻譯

  原文:蒲留仙先生《聊齋志異》,用筆精簡,寓意處全無跡相,蓋脫胎於諸子,非僅抗於左史、龍門也。相傳先生居鄉里,落拓無偶,性尤怪僻,為村中童子師,食貧自給,不求於人。作此書時,每臨晨攜一大磁罌,中貯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於上,煙茗置身畔。見行道者過,必強執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如是二十餘年,此書方告蕆。故筆法超絕。

  翻譯:蒲松齡先生的《聊齋志異》,用筆精確簡約,他寓意的地方不著痕跡,他的筆法脫胎於諸子百家的文章,不是僅僅來自於左史、龍門的文章。傳說蒲松齡先生住在鄉下,景遇落魄沒有伴偶,性格特別怪僻,當村中孩子的老師(就是私塾老師),家中貧窮自給自足,不求於人。創作這本書時,每到清晨就拿一個大磁罌,裡面裝苦茶,而且還拿一包淡巴菰(一種煙),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墊著蘆襯,坐在上面,煙和茶放到身邊。見行人經過,一定強留他們和自己談話,蒐羅奇妙的故事說一些奇異的傳說,和人聊天的時候知道了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給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煙,一定讓(那些行人)暢談才可以。每聽說一件好玩的事,回去用文筆修改而記錄下來。就這樣二十多年,這本書才完成。所以他的筆法非常絕妙。

口技蒲松齡原文及翻譯

  1、原文:

  村中來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攜一藥囊,售其醫。有問病者,女不能自為方,俟暮夜問諸神。晚潔斗室,閉置其中。眾繞門窗,傾耳寂聽;但竊竊語,莫敢咳。內外動息俱冥。至夜許,忽聞簾聲。女在內曰:“九姑來耶?”一女子答雲:“來矣。”又曰:“臘梅從九姑耶?”似一婢答雲:“來矣。”三人絮語間雜,刺刺不休。俄聞簾鉤復動,女曰:“六姑至矣。”亂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來耶?”一女曰:“拗哥子!嗚嗚不睡,定要從娘子來。身如百鈞重,負累煞人!”旋聞女子殷勤聲,九姑問訊聲,六姑寒暄聲,二婢慰勞聲,小兒喜笑聲,一齊嘈雜。即聞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遠迢迢抱貓兒來。”既而聲漸疏,簾又響,滿室俱譁,曰:“四姑來何遲也?”有一小女子細聲答曰:“路有千里且溢,與阿姑走爾許時始至。阿姑行且緩。”遂各各道溫涼聲,並移坐聲,喚添坐聲,參差並作,喧繁滿室,食頃始定。即聞女子問病。九姑以為宜得參,六姑以為宜得芪,四姑以為宜得術。參酌移時,即聞九姑喚筆硯。無何,摺紙戢戢然,拔筆擲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筆觸幾,震筆作響,便聞撮藥包裹蘇蘇然。頃之,女子推簾,呼病者授藥並方。反身入室,即聞三姑作別,三婢作別,小兒啞啞,貓兒唔唔,又一時並起。九姑之聲清以越,六姑之聲緩以蒼,四姑之聲嬌以婉,以及三婢之聲,各有態響,聽之了了可辨。群訝以為真神。而試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謂口技,特借之以售其術耳。然亦奇矣!

  昔王心逸嘗言:“在都偶過市廛,聞絃歌聲,觀者如堵。近窺之,則見一少年曼聲度曲。並無樂器,惟以一指捺頰際,且捺且謳,聽之鏗鏗,與絃索無異。”亦口技之苗裔也。

  2、譯文:

  有一天,村子裡來了一位青年女子,她的年紀大約二十四五歲。她帶著一隻藥箱,在村中給人看病。有一個來看病的人,那女子自己不能開藥方,要等到天黑以後向神靈請教。人們耐心地等待著夜晚的降臨。到了傍晚,她把一間小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然後將自己關在裡面。村裡的人圍繞在門窗外面,側耳傾聽。只有個別人在竊竊私語,沒有人敢咳嗽,小房子裡外都聽不到響動聲息。到了夜裡左右,人們忽然聽見小房子裡有掀簾子的聲音。女子在裡邊問:“是九姑來了嗎?”只聽另一個女子回答說:“來了!”又問:“臘梅跟從九姑一起來的嗎?”一個身份像女僕的說:“來了。”然後,這三個女人嘰嘰喳喳,說個沒完。一會兒,外面的人又聽見小房子裡有簾鉤子聲響,青年女子說了聲:“六姑來了。”她旁邊的人說:“春梅也抱著小公子來了哎。”一個女子說:“犟脾氣的公子哥!哄他他也不睡,非要跟著六姑來。他的身體像有千斤重,揹著他真累死人!”接著,就聽到青年女子道謝聲,九姑問候聲,六姑的客套話,兩個女僕彼此慰勞聲,小孩的嬉笑聲,眾口紛壇,吵吵嚷嚷。那青年女子帶著笑聲說:“小公子也太喜歡玩了,這麼遠還抱著貓來。”這時,裡面的聲音慢慢變小了,簾子又響動起來,小房子裡又是一片喧譁。有人問:“四姑怎麼來得這麼晚?”有一個少女細聲細語地說:“有一千多里路哩,和阿姑兩人走了好長時間,阿姑走得太慢。”於是,又是一番問候寒暄聲,移動座位聲,叫添凳椅聲,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滿屋喧鬧,過了好一陣子才安定下來。直到這時,小房子外面的人才聽到青年女子向神仙請教治病的藥方。九姑認為應該用人參,六姑認為應該用黃芪,四姑說是該用白朮,她們思考了片刻。然後,聽見九姑叫拿筆墨來,不一會,紙折得吱吱響,拔筆,筆頭套丟到桌上叮叮作響,磨墨之聲十分清晰。寫好藥方之後,九姑把筆扔到桌子上,抓藥包裝,發出蘇蘇聲。不一會兒,青年女子掀開簾子,叫村裡的病人拿藥和藥方,隨即轉身回到房裡,接著,就聽到三姑告別,三個女僕告別,小孩咿咿呀呀聲,小貓喵喵叫喊聲,一時並起。九姑的聲音清脆響亮,六姑的聲音緩慢蒼老,四姑的聲音嬌柔婉轉,那三個女僕的聲音也各有特色,外面的人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來。村子裡的人聽了這場“神仙會”,以為她們真的都是神仙,驚訝不已。患病的人拿回青年女子從“神仙”那裡討教的藥方和草藥,趕緊煎熬飲用,但藥吃完了,病卻未見好轉。後來村子裡的人才明白,那青年女子表演的是口技,其實並沒有什麼神仙。她只不過是藉助口技來推銷自己的草藥罷了。

  從前,王心逸曾經說過:在京城偶然經過市中一處,聽到演奏歌唱的聲音,看的人圍的像牆一樣。到近處一看,原來是一個少年正在用聲音演奏樂曲。他並沒有使用樂器,只是用一隻手指捺在面頰上,一邊捺一邊唱歌,發出的聲音十分清晰有力,與樂器演奏出來的沒什麼不同。這也是口技表演的後代啊。

蒲松齡的狼文言文翻譯

  1、蒲松齡的《狼》文言文翻譯: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裡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隻狼,緊跟著走了很遠。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隻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裡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裡,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隻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閒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裡打洞,打算要鑽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鑽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隻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2、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濟南府淄川(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清代傑出文學家,優秀短篇小說家。


翻譯

  全文翻譯:   1、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裡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隻狼,緊跟著走了很遠。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隻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

原文翻譯

  1、《狼》原文: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 ...

狼三則原文翻譯

  1、原文: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來,瞰(看,窺視)擔上肉,似甚垂涎,隨屠尾行數里。屠懼,示之以刃,(狼)少卻(退);及走,(狼)又從之。屠無計,默唸狼所欲肉者,不如姑懸諸樹而蚤(早)取之。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狼乃止。屠即徑歸。昧爽(拂曉,黎明)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 ...

原文翻譯簡短

  1、原文: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俱,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堆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馳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 ...

狼的翻譯和原文

  1、狼的原文如下: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 ...

與菊花茶

  蒲松齡是我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清代文學家,其著作《聊齋志異》,顧名思義,是一本描寫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集。《聊齋志異》透過談狐說鬼的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那些狐鬼真的比某些“正人君子更可愛”呢!   蒲松齡久居鄉間,知識淵博,對有關農業、醫藥和茶事,深有研究,寫過不少通俗讀物。如《日用俗字·飲 ...

狼原文

  1、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