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辛棄疾具體差異有:
1、蘇詞偏曠達之情,辛詞偏向豪放之情。
2、藝術表現:蘇軾“自是一家”,辛棄疾“如詩如文”。
3、蘇軾忘掉自我,返歸自然,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自然,在之再無限的自然中得到永恆,也使自己的人生痛楚昇華為動力,將之融入文學創作中。
4、辛棄疾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強烈的使命感,堅定的進取精神和執著的人生信念,他對於自己的境遇無法釋懷,始終不能擺脫現實的痛苦,歲月蹉跎,壯志難酬。讓他渴望剷除現實中的黑暗,在痛苦中熱烈的追求,他追求的是弓馬
蘇軾、辛棄疾具體差異有:
1、蘇詞偏曠達之情,辛詞偏向豪放之情。
2、藝術表現:蘇軾“自是一家”,辛棄疾“如詩如文”。
3、蘇軾忘掉自我,返歸自然,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自然,在之再無限的自然中得到永恆,也使自己的人生痛楚昇華為動力,將之融入文學創作中。
4、辛棄疾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強烈的使命感,堅定的進取精神和執著的人生信念,他對於自己的境遇無法釋懷,始終不能擺脫現實的痛苦,歲月蹉跎,壯志難酬。讓他渴望剷除現實中的黑暗,在痛苦中熱烈的追求,他追求的是弓馬
1、辛詞在語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鬆散,語義流動連貫,句子往往寫得比較長。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動的語氣的同時,他仍然能夠用各種手段造成變化的節奏。
2、如《水龍吟》中“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意義聯貫而下,在詞中是很長的句子,但卻是頓挫鮮明,鏗鏘有力。
3、辛詞善於運用比興手法和奇特想象,對自然界的山、水、風、月、草、木都賦予情感和性格,並有所寄託。他還善於吸收民間口語入詞,尤其善於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別出新意。
1、辛棄疾的詞不僅內容豐富,思想深刻而且風格多樣,技法高超,藝術特色鮮明。其一善於創造宏大的意境和雄壯的聲勢,表現出慷慨豪邁的風格。
2、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居士,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風閘村)人。南宋官員、將領,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