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9月28日,袁率百官到孔廟祭孔,12月23日到天壇祭天,穿古衣冠,行大拜禮。祀孔祭天是袁復辟帝制的預演,德、英、美、日等帝國主義也支援袁世凱稱帝。為了恢復君主國體,袁一手操縱的參政院制定《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規定由“國民代表大會”決定“國體”,各省在軍政長官監督下加緊選出“代表”,在當地進行所謂國體投票。1915年12月11日,參政院以“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名義上書袁“勸進”。12日,袁釋出命令,承受帝位。
1914年9月28日,袁率百官到孔廟祭孔,12月23日到天壇祭天,穿古衣冠,行大拜禮。祀孔祭天是袁復辟帝制的預演,德、英、美、日等帝國主義也支援袁世凱稱帝。為了恢復君主國體,袁一手操縱的參政院制定《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規定由“國民代表大會”決定“國體”,各省在軍政長官監督下加緊選出“代表”,在當地進行所謂國體投票。1915年12月11日,參政院以“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名義上書袁“勸進”。12日,袁釋出命令,承受帝位。
根本原因: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徹底。
客觀原因: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得到徹底的改變,復辟封建君主制度的社會基礎尚存。資產階級革命派力量渙散,其反袁鬥爭軟弱無力,使袁世凱的復辟活動得不到有效遏制。
國際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為獨霸中國,積極支援袁世凱稱帝。
袁世凱1859年到1916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字慰亭,號容庵、洗心亭主人,漢族,河南項城人,故人稱“袁項城”。袁世凱早年發跡於朝鮮,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同年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4年頒佈《中華民國約法》,1915年12月宣佈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此舉遭到各方反對,引發護國運動,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佈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歸葬於河南安陽。袁世凱的榮辱功過各有評說,有人說他是“獨夫民賊”、“竊國大盜”,也有人認為他對中國的近代化做出貢獻,是真正的改革家。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