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遊華山記有672字。遊華山記開篇即以名山的“骨”與“膚”的比例生髮議論,以為華山不僅是天下唯一的一座“表裡純骨者”,而且是“骨有態,有色”的“如割雲,如堵碎玉,天水煙雪,雜然綴壁”的奇特山峰。接著以白描手法,形象地記述了華山的 (百尺)“峽”、 (千尺)“峽”、(老君犁)“溝”等的高險深峻, 人們上下必依“鐵索累千尋”,攀援者憑仗手足,而“督在目”,“撮心於粒”,“第恐身之不為石矣”的心理狀態。
袁宏道遊華山記有672字。遊華山記開篇即以名山的“骨”與“膚”的比例生髮議論,以為華山不僅是天下唯一的一座“表裡純骨者”,而且是“骨有態,有色”的“如割雲,如堵碎玉,天水煙雪,雜然綴壁”的奇特山峰。接著以白描手法,形象地記述了華山的 (百尺)“峽”、 (千尺)“峽”、(老君犁)“溝”等的高險深峻, 人們上下必依“鐵索累千尋”,攀援者憑仗手足,而“督在目”,“撮心於粒”,“第恐身之不為石矣”的心理狀態。
袁宏道西湖中的止是卻的意思,以審美感受為線索,按照遊西湖的先後順序,用平實的文筆記敘了自己遊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麗壯觀的景色,而描繪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時不尚誇飾,只就眼前之景點染幾筆,卻活畫出西湖的“靈性”,表達了與常人不同的獨到審美情趣,從而表現出作者的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獨以自然山水為樂的情感。
袁宏道於萬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師至江蘇吳縣任縣令,雖頗有政績,但卻感到“性與俗違,官非其器”,羨慕陶潛“歸去來兮”,萬曆二十五年春被準解官,此時恰如遊鱗縱壑,大有“無官一身輕”的解脫之感,是年辭官後自春至夏,乃暢遊惠山、西湖、五洩、天目等東南山水名勝,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寄託其追求自由的心靈,欣賞造化之奇妙。將其所見所感形諸筆墨。其中描敘杭州西湖山水風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流傳至今的作品集有《瀟碧堂集二十卷》,《瀟碧堂續集十卷》,《瓶花齋集十卷》,《錦帆集四捲去吳七牘一卷》,《解脫集四卷》,《敝篋集二卷》,《袁中郎先生全集二十三卷》,《梨雲館類定袁中郎全集二十四卷》,《袁中郎全集四十卷》,《袁中郎文鈔一卷》。